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良的這條奇謀,細想起來是不是也很陰毒?

張良的這條奇謀,細想起來是不是也很陰毒?

1.

劉邦定鼎天下後,曾擺酒洛陽南宮,大宴群臣。席間,高舉金爵,不無得意地說了「三不如」,而其中有一便是「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子房即是張良。張良「漢初三傑之一」、「謀聖」的地位,就在劉邦這一語之間予以了奠定。

《史記》中記載,張良是因為得到了圯上老人所傳授的《太公兵法》並苦學十餘載後,方才深得了兵家之要、謀略之道,而也值得奇怪的是,張良之學、之謀,只有劉邦才認可、才採用,且採用之後,總有大獲。於是,在劉邦 一路打天下的過程中,每遇關鍵時刻,總有張良在左右畫計出謀。總又能決勝千里之外,讓人由不得拍手稱絕。

然而,話再說回來,在稱絕的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張良的一些計策,細想起來也足夠陰毒。就比如說在攻取嶢關那一戰。

2.

在項梁死後,楚懷王便與諸侯相約:「先入關中者王之」。當時,項羽北渡黃河而救趙,去為叔父報仇,去挑戰秦軍的主力;而劉邦則是扶義而西,攻城略地,劍指咸陽。

在西進路上,因為張良、酈食其,劉邦事半功倍,下宛城、破武關,很快便打到了藍田之南、嶢關之處。斯時,二世已被趙高所殺,並遣使劉邦營中,欲與其分王關中。劉邦雖說一口回絕,但入咸陽之心也變得更為急切,因此也更加輕率、輕敵……

張良看出了劉邦的心思,他勸說道:「咸陽雖近、但秦兵尚強,沛公不可輕敵」!而緊接其後,便又提出破嶢關之法:「臣聽說嶢關守將乃一屠夫之子,而既是商人,便必重利。因此眼下可派出兩路人馬,一路讓酈食其帶著重寶叩關招降,另一路則是讓千餘人在嶢關周邊遍插旗幟,以為疑兵。如此,守將內貪重寶,外怯強敵,如何能不降」?劉邦聽後,拍手稱絕,即刻派人依計行之。

再說嶢關守將忽發現嶢關四周遍是楚旗時,已深為震恐,不知所出,而與此同時,又忽聞有沛公使者帶著重寶前來招降時,當即喜出望外,不待聽畢,一口應承,表示要與劉邦共攻咸陽。

劉邦見計已成,當然也大喜,準備讓酈食其再次入關訂約,即刻西進。

3.

計策到此,絕無毛病,威逼利誘,上戰不戰。但是,張良的初衷並不僅此而已。

他當即止住沛公,說道:「眼下只是秦將投誠了,秦兵是何想法,還是個變數,倘這些人一旦在攻咸陽中途生變,那後果不堪設想。故為今之計,不如趁其懈怠,讓周勃領兵突然襲擊,以絕後患」。

劉邦再次照策行之。毫無設防的秦軍,被忽從嶢關後面襲來的周勃軍隊殺得措手不及,紛紛驚潰,幾乎全軍覆滅。於是在此基礎上,劉邦率軍北入霸上,西進咸陽。

諸位細想這一過程,雖說兵者詭道,雖說出其不意,但是不是也不夠厚道?是不是也與項羽坑秦卒、白起坑趙卒屬同種性質呢?而項羽、白起因坑殺而飽受爭議,但並未有人因此非議過張良。

同在劉邦麾下、同與張良智謀並駕齊驅的陳平,曾也六齣奇計,並且計計陰毒,以致其臨終之時曾感慨自己後世不會有「大出」,因為自己損了自己的陰德。當反觀張良,後代不也是無「大出」嗎?

當然,謀,肯定是陽的少。筆者之見,自也是書生之見。

文 / 起叔

圖 / 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起叔讀史記 的精彩文章:

可憐的呂雉:曾兩度入獄,第一次少為人知

TAG:起叔讀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