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茅侃侃自殺了,有人說他「不成熟」

茅侃侃自殺了,有人說他「不成熟」

曾經被視為80後創業先行者的茅侃侃去世了。根據媒體報道,因為創業失敗,他選擇了自殺。於是評論者們又出來了。

我看到兩種不同風格的評論:

1)死者為大,不要對人評頭論足。

2)創業本身就有巨大風險,因為創業失敗就去死,只能是因為他不成熟。


1、

首先,死者為大,並不客觀,並不合理。我們都會死的,先死先大么?

作為當事人的親友,不希望聽到不敬的評價,這合人情,卻並不現實。

任何一個人,生於世,逝於世,從頭到尾都會被周圍的人們包圍著渡過,死後也無法避免。

已成為歷史的人和事,發揮最大價值的辦法是變成一面鏡子,讓活著的人從中看見自己、看清自己、看到自己可能走或不可能走的路,並且更堅定自己的選擇。

所以被評論是好事,比默默無聞更具有生命的社會意義。


2、

自殺就是不成熟么?

持這種說法的人大概是講,成熟的人應該得能承受得住,承受不住一開始就別去做。

不成熟這個詞,是我們所有人從小到大都聽出繭子的話。這種認為小孩子「不成熟」的觀念,在中國根深蒂固。

也許在父母的眼中,特別是家長制的父母眼中,孩子都是長不大的。等到有一天,父母覺得你「成熟」了,他們才會發現自己老了,可以放下了,或者說,終於可以「放棄自己」了——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似乎他們生來就是為了生你養你幫你帶娃一般。

這恰恰是絕大部分中國式家長、中國式親戚要為「中年少女」、「中年少男」們操碎了心的原因,從「好好讀書、不準早戀」,到「找個好工、嫁/娶個好人」,再到「生個好娃、讀個好書」——這和「放羊-生娃-放羊」邏輯是一樣的。

他們從來沒有自己人生的意義,他們活著的意義就是因為上一代要他們好好活著,所以他們要你和你的孩子也得好好活著。

所以,他們活著跟死了的區別是什麼呢?

所以,他們這就是成熟么?


3、

在西方,基督說自殺有罪,所以自殺的人「不得永生」。這是很大的罪過。

但現代的社會規則有一個基石,是盧梭說的:人生而自由。

什麼叫自由?自由就是選擇的權利。

既然人有生的自由,就自然有死的自由。這是一個成年人自己的選擇,他可以選擇生活的方式,也可以選擇死的方式。

一個人如果到了成年,到了三四十歲,而且這個人在社會中還長期被作為社會偶像存在,你說他不成熟,我想這不應該是他的錯,也不應該是社會的錯,而應該是評價標準的錯。

「人生而自由」的後半句,盧梭還說:「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其他人的評價標準其實就是這個「枷鎖」。

通常,人們(包括我們的父母)在說「你不成熟」的時候,其實潛台詞是:你想的和我不一樣。

對,就像他們在說你做得不對,其實潛台詞是:你做的和我想的不一樣。

4、

有一本書《異類》中講到一個現象:

美國的下層人教孩子,通常是用命令式的。因為他們太忙,沒有空和孩子費勁地討論,也沒有空去理會熊孩子的各種奇思妙想,所以這時用命令式的要求和簡單的訓、罵、罰是最簡單高效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通常也會複製從父母那裡學到的「教子之道」。

而中產階級教孩子,從小就把孩子當大人看,平等地與他交流,所以孩子從小就學會了理性思考,所以他們從小進入社會都能夠客觀、理性地處事和待人,顯得更加早熟。

於是下層人的孩子通常還是下層人,中產的孩子還是中產,甚至會變成「高產」。

馬太效應就這樣出現了。

階層固化就這樣出現了。

但這裡面其實就是一個不同教育方式帶來的巨大差別,帶來的「成熟」度的差別。

威權社會裡,孩子永遠是孩子。

而平等社會裡,孩子從一開始就是大人,孩子從小就開始嘗試著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很快地就學會了客觀地認知社會並做出反饋,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


5、

中國傳統的大家長制,某種程度上講,個人的生命是沒有自己的意義的。個人的生命,特別是士人的生命,首先屬於家族,然後永遠地屬於君王。

從漢朝獨尊儒術的董仲舒就開始說: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是為不孝。

讀來為古人扼腕。

又有另外幾句話:

《大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戰國的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北宋的張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些都很偉大,但這裡面帶著一種苛求,苛求人人都去做聖人,總要去為天地萬世做些貢獻,燃燒自己。

所以一旦一個人做出來一些不合常理的事,總會說他修為不夠,品德不行云云,再嚴重點就講他是小人,非君子也。

我們今日當然都不講這些了,今日社會上被崇拜的人,大量的甚至都是聖人眼中的小人。孔夫子要是復活過來,看到今日世界,我想「禮崩樂壞人心不古」八個字沒說完就已經吐血而亡了。

但這不代表傳統的觀念已經消亡。

今天中國的社會矛盾恰恰是,部分的人持有著開放的、自由的、平等的觀念去生活,而另一部分的人又活在古人的世界裡。

社會的價值觀正在沿變,正處在多元化的狀態中。所有的矛盾就在這個點上爆發了。我們和父母爭論,是否一定要結婚、生子,是否一定要求穩定,年輕人是否結了婚要和父母一起住……

我們也會和其他人爭論:自殺,到底是不是不成熟?

都說人生如戲,甚至有人會覺得,人生不也如遊戲么?我哪天玩得不開心了,咔嚓,下線了,不玩了,結束了。

這樣的說法,你覺得他沒有合理的地方么?


6、

不要評價他人不成熟,因為誰也不知道何謂「成熟」。

也有人會講,把「成熟」換成「負責任」。

如果說負責任,特別是社會責任,從茅侃侃自殺前的郵件記錄,我恰恰看到一個對股東和員工非常負責任的企業家應有的樣子:公司資金困難,和股東耐心交流,欠下的員工工資,會努力地去爭取還清。

誠如前面提到的,中國社會今日的價值觀多元,一個人究竟應該負有什麼樣的責任,是對個人的生存責任,還是對家庭的贍養撫養責任,還是對國家對社會對全人類的公共責任,誰能講清?

如果籠統地說一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又有何資格去指摘一個走投無路的人選擇繳械投降?

如斯評論,於死者不公。


7、

說到自殺,歷史上其實也有被人們視為光榮的。有因為國愁家恨自殺的,屈原、陸秀夫投水而亡,千古傳誦;有因為孝義自殺的,如春秋衛國的公子壽,秦朝的公子扶蘇,世人惋惜;還有因為愛情而死的,小說的杜十娘和梁山伯,也是民間憐愛的。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我們家族是南宋丞相陸秀夫留在廣東的後裔。「崖山之後無中國」斷言中的中心人物,正是我的祖先,當國破山河盡,元兵緊逼而無路可走,這位忠肝義膽的丞相殺妻溺兒,而後抱起懷中的小皇帝,在崖山跳入滔滔南海,壯烈殉國。所幸後來,有兵眾不忍,救起了水中的丞相二子,才有了我們這一支後裔的存在。

雖然為人子孫,但少年時的我就在想,打不過別人就自殺,這是不是愚忠?抱著一個不經事的小皇帝去跳海,是不是算蠻橫地剝奪他人的生命權?為了一個基本不可能恢復的政權去死,值得么?

經過了好幾年,我才想明白了。

評古論今,最忌諱以今人之眼光,看古人之世界。

在那時,元兵入侵,國破家亡,那比後來的日本侵華還要嚴重些。因為宋人視蒙古人為蠻夷。這放在今天,大概就是猩猩突然崛起,妄圖奴役人類,人類領袖抗爭無果,壯烈犧牲。

我想這就是那個時代最光榮的事,因此陸秀夫、文天祥、岳飛等等都因抗擊外敵而成民族英雄,這也不因為今日的民族大融合而改變。

於是,我給人生意義找到了一個出路:

1、做自己心中認為,這個時代最能體現自己意義的事情;

2、時代不同,人生意義不同;

3、價值觀不同,人生選擇也會不同。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活在當下,做好自己,別替別人瞎操心。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侯就能夠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察金如是說。


後記

一天的時間,茅侃侃這則新聞已經遍布了我的創業朋友圈,其實還有很多的人持有文初所說兩種觀點之外的第三種態度:緬懷而無言。

也許是大家都是感傷吧。最初的我也是如此,如大家一般,在感同身受中忙碌著,繼續創業,搬磚。只是夜來人靜,便不想多了點憤慨。是為文。

另外,我的團隊一直保持招聘,歡迎來聊。坐標北京。一個追求同時滿足快速成長和文化溫度的團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者慎思 的精彩文章:

TAG:行者慎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