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後期死得悲壯的悍將,武藝不輸趙雲姜維,隨父親戰死亂軍之中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兵爭霸,諸多悍將為他們征戰沙場,咸多謀臣為他們運籌帷幄,雖然沒有人會期待,那段亂世再一次上演,但是大多數人,都會被那段歷史震撼。到了元末明初時期,羅貫中老先生,根據那段歷史,創作了一部《三國演義》,不但重現了歷史的精彩,還升華了時人的豪情。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在小說中,他大量描繪了武將單挑的場面。雖然我們都知道,兩軍對壘,不會讓數萬士兵,原地等待雙方主將單挑,但是每每看到武將單挑的段落時,我們還是會忍不住熱血沸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個,在《三國演義》中僅是曇花一現,其單挑能力卻不弱於趙雲的悍將。
此人名叫諸葛尚,是蜀漢頂尖謀士諸葛亮的長孫。眾所周知,諸葛亮在演義中,是一個非常文弱的形象,即使出征在外,身處刀劍無眼的戰場,他也從未策馬奔騰,反而悠然的坐在小車上,他上陣殺敵的畫面,更是讓人腦補無能。然而他的孫子諸葛尚,卻沒有繼承他的這一特點——諸葛尚不但不文弱,還非常的驍勇。《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中,是這樣介紹他的:「(諸葛)尚時年一十九歲,博覽兵書,多習武藝。」他的第一次出場,便是請戰,而且「願為先鋒」。
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嘛,作為一個少年,他有出戰的豪氣,不難理解,那麼他的戰績又是怎樣的呢?當時他與父親諸葛瞻,一起駐守綿竹,曹魏名將鄧艾率軍來攻,兩軍對陣之時,鄧艾派出了兒子鄧忠,和手下的將領師纂(zuǎn),率一萬兵馬出戰,「諸葛尚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退二人」,諸葛瞻趁機率軍掩殺,蜀軍首戰告捷。此戰之中,諸葛尚不但立下了大功,還展現了自己非凡的武藝。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質疑,鄧忠和師纂都是名不經傳的小人物,怎麼就體現了諸葛尚的武藝呢?拋開師纂不談,我們單來說鄧忠。此人雖然名氣不響,但是武藝不容小覷,《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三回中,當鄧艾與姜維戰於長城的時候,鄧忠出陣與姜維大戰三四十回合,不分勝負,迫得姜維用計,奪掉他的長槍,這才將他殺敗。原文寫道:「二人抖擻精神,戰到三四十合,不分勝負。那小將軍槍法無半點放閑。維心中自思:『不用此計,安得勝乎?』便撥馬望左邊山路中而走。那小將驟馬追來,維掛住了鋼槍,暗取雕弓射之。那小將眼乖,早已見了,弓弦響處,把身望前一倒,放過羽箭。維回頭看時,小將已到,挺槍來刺;維一閃,那槍從肋傍邊過,被維挾住。那小將棄槍,望本陣而走。」
通過這段描述,我們不難得知,鄧忠雖然智計不及姜維,但是武藝卻絲毫不落下風,諸葛尚能夠在一對二的情況下,殺退鄧忠,可見他的驍勇比起姜維,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大家對姜維的武藝不太熟悉,那麼我們再拿一位名將來對比一下,那就是能在曹軍包圍中七進七出,斬殺五十員大將的趙雲。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趙雲率軍攻打天水郡,遭到了埋伏,曾與姜維交手,彼時兩人鬥了數合,姜維越戰越勇,讓趙雲非常驚訝,暗嘆道:「誰想此處竟有這般人物!」雖然這一戰兩人沒有分出勝負,不過我們不難推斷出,姜維與趙雲的武藝,是相差不遠的。
分析到此處,我們可以得知,諸葛尚雖然沒能與這兩位前輩切磋,但是他的武藝,不輸文武雙全的姜維,對上能夠單騎救主的趙雲,也不會落了下風。可惜的是,這員勇武異常,前途無量的悍將,僅是曇花一現,他的生命,永遠的定格在了十九歲。小說第一百一十七回中,諸葛瞻中計而死,他嘆息道:「吾父子祖孫,荷國厚恩,今父既死於敵,我何用生為!」於是出城,殺入敵軍陣里,死在了亂軍之中,用悲壯詮釋了自己的忠心。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劉備臨死前,給劉禪說了一句話,只有14個字,如今成為做人準則
※此人是何進的部將,卻助董卓執掌朝政,其子成為諸葛亮北伐大將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