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先拍攝,後聚焦

先拍攝,後聚焦

一、引言

說起先拍攝後聚焦,大家一定會想到一家美國公司Lytro七年前推出的「光場照相機」。儘管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這種另類產品並未像開發者預期的那樣火起來,根本沒有對常規相機市場產生任何衝擊。

倒是近年來松下確實在多款相機上實現了他們稱之為post-focus的功能。以下是用松下Lumix LX10拍攝的實例,這是一款採用1英寸感光元件的便攜相機。拍攝後在回放模式下依次點擊觸摸屏上四個前後排列的玩偶,就能輕鬆生成四張不同聚焦狀態的照片:

更有趣的是,可以在畫面里指定某個範圍,合成一張所有對象都清晰,景深很大的照片。但注意背景仍然是虛的。

二、4K視頻的魔力

LX10的先拍攝後聚焦只是常規相機的附帶功能,而不是像Lytro光場照相機那樣徹底推翻傳統的相機工作原理。光場照相機記錄的是不同物距的大量信息,通過複雜演算法提取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用於產生指定焦距和所需景深的圖像。如此得到的照片解析度很低,至少在目前還沒有實用價值。

那麼LX10是如何實現先拍攝後聚焦的呢?

原來松下利用了已經十分普及的4K視頻功能。拍攝時對場景里由近到遠連續改變聚焦位置,生成視頻,事後從中取出符合要求的幀就能實現先拍攝後聚焦。松下的DFD(depth from focus)追焦技術以每秒30幀的速率在多達49個對焦點上準確對焦,對每個可聚焦對象形成清晰的4K解析度畫面。4K視頻和DFD為先拍攝後聚焦獲得畫質優良的照片創造了條件。

拍攝視頻常用MPEG-4編碼,利用空間相關性進行幀內編碼,還利用各幀之間的時間相關性大幅度降低碼率(幀間編碼)。經解碼從MPEG-4碼流中提取各幀圖像,從中取出指定聚焦位置的一幀,這一操作涉及的計算量不小。要是只對每一幀圖像獨立地進行JPEG編碼,而不做幀間編碼,就是MJPEG(Motion JPEG),壓縮率遠不如MPEG-4,但便於提取獨立的幀,從而實現先拍攝後聚焦,這樣可大大降低計算複雜度。

三、另一個例子

按下快門後,相機快速掃描場景,檢測最近和最遠的對象,以4K解析度、30fps速率編碼,用MP4格式記錄在卡上。在回放模式下觸摸畫面中不同位置,取得不同聚焦狀態的照片。這是分別對近處的三個對象聚焦的情況:

對遠處背景中的對象聚焦,近處對象均被虛化:

使近處三個對象都清晰的合成照片:

合成照片用了聚焦堆棧(focus stacking)技術,指定場景中任何可聚焦的對象使他們清晰,其餘保持虛化。基於先拍攝後對焦和堆棧演算法,可用大光圈拍攝,實現大的進光量從而降低噪點,同時又得到大的景深。這裡所給出的例子全部都是用 f/1.6光圈拍攝,等效於全幅相機的 f/4.32。以下是三個對象連同遠處背景全都清晰的合成照片:

拍攝過程包括檢測場景,從近到遠自動聚焦,持續時間在1秒左右。以上兩例在室內拍攝,用三腳架穩定相機。

四、更多實例

下面四組照片在雪中的閘北公園拍攝。手持相機難免不穩,效果會受些影響。

1)聚焦近處的臘梅花,中景的樹和背景的亭子都在焦外。

這張聚焦在樹和亭子上,近景臘梅花被虛化。

通過聚焦堆棧使前後景都清晰。

2)這一張聚焦前景中的葉子。

聚焦欄杆和柱子,左下角的樹葉處於焦外。

通過堆棧得到的合成照片,整個畫面都清晰。

3)拉近一些再拍,這張聚焦前景:

聚焦遠處的葉子。

合成的結果,前景和遠景都清晰。

4)這一張右下角葉子清晰,亭子處於焦外。

聚焦屋檐,放大可見清晰的瓦當。

聚焦遠景,樹枝清晰了,瓦當有些模糊了:

前景、中景、遠景都清晰的合成照片:

五、討論

由於拍攝時需檢測場景並連續拍攝許多幀圖像,要保證整個過程相機穩定,最好使用三腳架。手持相機時可盡量尋找依託,並多拍幾次。

生成不同聚焦狀態的照片以及堆棧合成都是在相機上完成的。目前的技術是基於4K視頻的,只能得到800萬像素的照片,不過已經大大超過Lytro光場照相機的50萬像素,對於網路傳輸或列印一般尺寸的照片是夠用了。

除了LX10以外,還有其它型號如ZS110等也有同樣的功能。該項技術完全靠軟體實現,無需任何額外硬體,因此可升級固件使具有4K視頻功能的相機實現先拍攝後聚焦。松下已通過這種方式為多種型號無反相機提供了升級,如Lumix GH4、G7、GX8、FZ300等。

推薦數碼攝影后期處理平台Lightro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朔望 的精彩文章:

TAG:朔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