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後,這個千古罪人拿一樣東西和美國做交易,使日本逃過一劫

二戰後,這個千古罪人拿一樣東西和美國做交易,使日本逃過一劫

原標題:二戰後,這個千古罪人拿一樣東西和美國做交易,使日本逃過一劫


19世紀60年代末,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衝擊,日本爆發了明治維新。通過這個改革,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逐漸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


這場變革對日本名義上的統治者:天皇,影響深遠。明治維新前很長的時間裡,天皇只是掌握道統的名義統治者,無政治實權。明治維新後,天皇獲得了世俗權力,成為日本政治和精神上的雙重領袖。


農耕時代的日本內部各地區域地緣關係相對疏離。實力最強大的關東、關西兩大平原雖然相距不遠,但卻因山川阻隔,交通不便,進而形成兩個彼此獨立的地緣板塊。關東、關西本身規模並不大,還牽制著彼此,長期競爭。而日本又缺乏一個足以壓制四方的強大地緣核心,各方相持不下,國內長期混戰,四分五裂。


而進入工業時代後,工業發展成為了各次級地緣板塊的紐帶。鐵路、輪船等交通工具的出現,更是打破了關東、關西平原的地緣屏障,加強了二者的地緣關係,進而形成了強大到足以壓制四方的本州核心地緣板塊。這種地緣格局的變化,使日本在政治上的中央集權成為可能。


那為什麼天皇成為大權獨攬者呢?

我們將視線鎖定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來。


進入工業時代,海洋的地緣屏障作用大不如前。而西方列強有工業革命的先發優勢,嚴重威脅著東亞農耕文明。


和西方列強相比,就算是展開了明治維新的日本在文明程度上落後許多。再加上日本本身是不大的島國的限制,地緣實力的先天不足限制了其對外擴張。基於對內維護國家安全和對外擴張的需要,日本都要大力發展工業和軍事。而地緣實力先天不足,日本便只能先優化上層建築。


在發展工業上,資源有限,國力孱弱,地緣實力不佳的日本,只有最大程度的榨取勞動人民的剩餘價值,才能快速實現工業化。不過,人非機器,不能永動,太過壓榨民眾,他們自然會心生不滿和怨氣,若到了反抗暴亂的地步,反倒阻礙工業化進程。


在軍事擴張上,要大量的人力、財力。不過貪生怕死是人的本性,再加上日本是一個貧弱小國,能用在軍事擴張上的資源非常有限。既然國力一時半會兒改變增長不了,那就只能強化軍人的戰鬥意志和獻身精神。

總之,家底有限的日本,要想在競爭殘酷的近代世界生存發展,必須高度依靠意識形態的力量,通過強烈煽動愛國主義,讓人民心甘情願為了國家忍受非人道的盤剝,讓軍人為了國家衝鋒陷陣奪取勝利。


這種情況下,日本的精神領袖——天皇的作用顯現出來。天皇是大和文明的象徵,受到人民的普遍認可,一旦他掌握世俗權力,民眾便更容易接受那些摧殘人性的做法,從而來推動日本的工業化和軍事擴張的進程。


於是,天皇獲得了日本精英階層的一致認可,從而掌握了世俗大權,成為政教合一的雙重領袖。


在天皇的帶領下,日本強勢變革和擴張,先破清,再敗俄,國力大幅提升,一躍成為世界二流工業強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華擊美,與世界為敵,在世界的群起反擊下,日本最終無條件投降,而天皇也無能為力。


既然是無條件投降,那麼日本所有人,當然,也包括天皇的命運都掌握在他人手中,這裡是指的美國。

大和文明體系中,天皇在的地位太特殊,他在提高大和民族的內部凝聚力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也為在提升日本現實國力中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那麼,就算是美國,也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巨大,完全可以廢除天皇制度,甚至將裕仁天皇送交軍事法庭。一則可以報復日本,二則能瓦解大和民族在文化上的精神紐帶,進而從精神層面斬斷日本發展現實國力的重要根基。三則,還會嚴重削弱大和民族的獨立性,使美國等先進文明更易進入日本,使日本變得更弱,最終更依賴美國。


可是,美國卻沒有廢除天皇制,這是為什麼?


據說是,裕仁天皇與麥克阿瑟促膝長談後,使美國改變了主意。


他們談了什麼,無從可知。不過,可以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推測裕仁天皇的說辭。


二戰結束不久,冷戰拉開大幕,美蘇爭霸愈演愈烈。


在西太平洋板塊,蘇聯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其遠東板塊本身身處其間,雖是邊緣地帶,但總好過遠在太平洋彼岸完全不搭界的美國。


美國完全可以通過佔領、甚至吞併日本,獲得東北亞戰略通道。不過,還是因緣關係的疏離,使得美國要徹底改造或是直接經營日本都十分困難,很難達到能與蘇聯遠東匹敵的程度。


而如果日本還是獨立的,出於維護自身安全的目的,日本制約蘇聯的主觀能動性肯定要遠強於淪為美國的附庸。如果再讓日本強大些,其抵抗蘇聯的潛力也會更強勁。


雖然,那時的中國窮弱不堪,還在內戰中。但東亞大陸有不亞於北美的天然地緣實力,決定了中國只要重回正軌,便早晚會成長為與美國分庭抗禮的世界級大國。


如此一來,日本的作用就更加凸顯。當下,可以制約美國的死敵蘇聯,還可以應付美國潛在的對手中國。而只有日本更獨立一些,更強大一些,它的制約作用才能更有效的發揮。



鑒於天皇的重要性,天皇制的存在可為日本的獨立和發展提供精神支持。權衡利弊之下,美國選擇了保留天皇制。


當然,日本的獨立和壯大是有限度的,是在美國能完全壓製得住的獨立和壯大,如若勢頭太強,反倒會成為美國的威脅。


所以,天皇制雖被保留,不過其權力卻被大幅削弱:削除了天皇的政治實權,嚴格限制皇族規模,裕仁天皇還必須發表聲明,主動否認天皇的神化屬性,以削弱天皇在意識形態上的過高地位。



總之,天皇制的留存程度,是美國出於對日本的作用和定位相匹配的的保留制度,是符合美國的利益的。


這便有當代的天皇制:天皇不再有政治權力,僅作為國家的名義領袖。在精神領域,天皇也不再有神化屬性,其在文化上維繫民眾一致認可的作用,僅靠歷史的傳承來維繫。


日本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而從現實來看,只要日本還在,天皇制就會維繫很久,不過,首先不能侵犯到美國利益。


不過近年來,日本右翼卻有復興天皇權威之意,極力再次推動對天皇的個人崇拜。日本右翼此舉背後有何目的?美國又為什麼對此坐視不理?,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25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君,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浪子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庫爾德擺脫炮灰的命運,獨立建國是關鍵,夾縫之地可左右逢源

TAG:浪子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