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晚期:是絕望還是坦然?

晚期:是絕望還是坦然?

由於晚期癌症患者幾乎無一例外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這些心理特點明顯地影響著他們的生存。晚期癌症患者可常常表現為嚴重的焦慮、抑鬱、恐懼、壓抑、憤怒、絕望等劣性心理狀態,這些不良心理狀態反過來又常是癌症惡化的「加速器」。特別是極晚期患者,這些不良狀態是影響生命質量,加速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命質量,延長其有生存質量的生命時間,我們應對他們進行積極而有效心理行為干預,以改善其心理障礙。

王一方先生在其《醫學人文十五講》著作的序言中講了一個案例:一個叫阮明霞的患者,畢業於清華大學是建築設計工程師。入院時已確診為乳腺癌晚期,全身轉移,放療、化療已無力回天。醫院能做的只是一些止痛、補充白蛋白之類的癥狀學、營養學處理。因此,治療效果是無法積極推進的。對於一位早已明了預後同時又對生命深深眷戀的知識女性來說,內心的撕裂是可想而知的。生命的倒計時讀秒可不是競技場上運動員的終點期盼。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向死而生』,每一絲的鎮定和從容都需要百倍於常人的毅力和豁達。

然而,作為一位軀體上日漸衰弱的女性,她居然悲欣交集闖黃泉,一開始還有閱讀,後來只是聽親人的細數往事、磁帶音樂,最後是鎖眉的沉思。瀕死的前一天,例假來了,此時,她已無力再說什麼,只是以眉頭的舒展來慶幸女性的自得,然後吃力的寫下幾個字,讓家人為她繫上衛生墊,她要最後一次完成做女人的儀式,不容半點馬虎,即使死神馬上來臨。這就是坦然地面對,這是晚期腫瘤患者中最值得欣賞的態度。

臨床這類患者亦非少數。我從事腫瘤20多年,經常遇到這類患者,常令人油然起敬。例如,許多晚期患者關照家人,死後提供了自己的治療資料和經驗,以便醫師總結;有的彌留之際口授,還寫下了感謝之信,感謝醫務人員的努力;有位胰腺癌患者,堅持活了3年,臨終前一定要家人轉告謝意,說他在我們的幫助下,已創造了奇蹟,且整個發病過程,疼痛很快被控制,他無太大的心身痛苦,他已感到十分滿足,他能安心的、心存感激的走了。

我們觀察到,凡文化層次較高或有信仰的人,面對與癌魔抗爭生命,常相對比較能坦然地面對,而這種坦然面對又使得他們人生最後一段歷程也就平和和少痛苦些了。

閱讀精選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裕民 的精彩文章:

312經絡療法,動起來不怕癌!
對抗療法殺不死癌細胞

TAG:何裕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