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孩子還小,就感覺不到愛與傷害了?
第57期
他還小,不懂愛
1
站在換乘站的站台上,獃獃地望著漫天的雪撲簌簌地下著。
想起母親昨日的碎碎念,想起愛下雪的「二弟」(我家熊孩子),心裡感慨萬千。
前幾日下雪,「二弟」因為生病,只能窩在家裡玩人造雪。這雪若還這樣下下去,想必明日他終於可以愉快地玩雪了吧。
離婚那會,擔心孩子因為爸媽不在一起而受傷,我反覆告訴他:「雖然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了,但爸爸媽媽還是和以前一樣愛你。」
雖不能日日陪伴在他身邊,但我基本和他保持著每月三到四次的見面頻率。哪怕周末只休息一天,我也堅持前一天晚上下班後半夜將他接過來,第二天下午再將他送回。
孩子日常的吃穿用度、學慣用品等,我能想到的,都會提前為他準備。學校里舉行運動會、美食節、親子旅遊,我也和其他媽媽一樣踴躍參加。
我想讓他知道,不管如何,我依然愛著他。在我眼裡,這些只是我應該承擔的責任。和孩子跟誰,並無關係。
可是,我的母親是傳統的農村婦女,她總會覺得:「孩子跟爸爸了,就是他們家人啊,很多東西讓爸爸去買啊。你一年給他花那麼多錢,他還小他又不懂。你現在要存點錢,以後給他。不然以後沒錢給他,他又得嫌棄你。」
「村裡某某離婚後從來不管女兒。後來女兒大了要上學,沒有學費,她媽出了一萬塊,一家人不要太高興哦。」她奶奶還說「幸虧你媽,不然你書都沒得讀了。」
孩子還小,就感受不到父母對他的愛了?就不知道父母對他好與不好了?
2
我像我「二弟」這個年紀的時候,正上小學一年級,我們的老師是個脾氣暴躁的女老師。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至今我還記得她給班級里成績最差的男同學講作業時的模樣。不知道是男同學太笨,老師恨鐵不成鋼,還是她自己心情不好,她邊講作業,邊咬牙切齒地辱罵著男同學,不時還用腳踢幾腳。
雖然針對的不是我,可是那會看到這樣「魔鬼般」的老師,頓覺得好恐怖哦。
如果一年級的小朋友沒有感知「愛」的能力,那麼當時的我又如何能夠感受到老師「恨」的氣場呢?
我上二年級的時候,班裡換了位男老師。一日,外面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放學後如何回家,聽到了教室門口母親來給我送傘,老師和她的一段對話。
「下這麼大的雨,怎麼一身濕噠噠的,也不換身衣服過來。」
「在田裡幹活,看下雨了,孩子沒帶傘,晚了過來,怕她會淋雨。」
正是這個瞬間,在我被認為還小什麼都懵懂的時候,我的母親在我心裡播下了愛的種子。這種子讓我在很多年後的今天回憶起童年,哪怕我時常遭受母親的打罵,即使到了今天,依然免不了會冷嘲熱諷,但我依然相信,母親是愛我的。
誰說,孩子年紀小,就不能感受到愛了呢?
3
《深夜食堂》有一集,講的是一位老奶奶夕起子接到久未謀面的兒子和也打來的電話,說是遇到麻煩。她便匆匆忙忙從鄉下趕到東京,把錢交給了一個自稱是兒子同事的人。
後來在警察的調查中,夕起子才知道自己被騙了。得知自己被騙之後,夕起子並沒有在意,而是留在了兒子和也所在的城市。
一開始她住在和棺材一般大小的膠囊旅館內,後來被善良的美知留收留。在和夕起子的相處中,美知留懷疑她是老年痴呆,請求警察幫忙調查此事。
最終欺騙夕起子的騙子終於落網,警察也聯繫到夕起子的小叔子。
原來,夕起子年輕時拋棄丈夫和兒子不顧一切地和一個男人私奔,當時兩人約好在車站見。
臨走時,她告訴兒子她要去買東西,一會就回來。兒子和也也許感受到了什麼,於是哭著也要跟她一起去。她狠心罵了兒子,說男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即使心中不舍,兒子還是乖乖地說「我知道了。」
這之後,他們再也沒有相見。
一年前夕起子後來的丈夫患了癌症,他擔心死後夕起子老無所依,於是偷偷查到了和也的下落並聯繫了他。誰知和也卻非常堅定不想再見母親。夕起子的丈夫直到死都將此事瞞著夕起子。所以,才有了電影開頭夕起子被騙的鏡頭。
夕起子不愛兒子嗎?
我想是愛的。
為了兒子,她拿出自己的積蓄,奔赴遙遠的東京。
知道被騙後,她依然選擇留在東京,只是想和兒子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同樣的空氣,就像兒子在身邊一樣。
第一次和最後一次進老闆的店,她都點豬肉湯套餐,因為這是自己兒子以前最喜歡吃的菜。
在大家的熱心幫助下,夕起子終於偷偷地躲在車裡見到了她的兒子。看到兒子和諧的一家人歡樂的面龐,夕起子在車裡默默哭泣,卻又滿心歡喜。
孩子小,就不能感受到母親的愛與不愛嗎?即使夕起子離開的時候,兒子和也還小,但是他感受到了母親的拋棄,並且一生都不願意再原諒母親。
年輕時拋棄兒子,兒子心裡留下的創傷,年老後作為母親的夕起子得用多少愛才能補回?怕是此生都沒有辦法彌補了吧!
4
前幾日,《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萬字長文數落父母,12年春節不歸、拉黑父母6年!》這一篇文章走紅了媒體各大網路。
這位留學生的父母並不是不愛兒子,而是對兒子的掌控欲太強,保護過度,有時候不那麼尊重兒子,導致兒子創傷性應激障礙。最後,和兒子漸行漸遠。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孩子還小,不懂愛,不需要被尊重,哪怕嘲笑幾句,打幾下也無妨。在他小的時候不用付出太多,等到他長大了懂得感恩了再付出。
可是,事實上,孩子很小的時候,他便敏感地感受到了父母為他做的一切,如果在他小時候他都感受不到愛,那麼終其一生他將很難擁有愛的能力。
不然,哪有原生家庭傷害一說呢?
有人分享在知乎看到的一句話:「我們花一輩子的時間等待父母給我們道歉,他們花一輩子的時間等我們說謝謝——而我們都得不到想要的。」
很可怕的一個事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有資格去做一個父母,但幾乎所有人都成了父母。
不要等到一切都回不去的那天,再來後悔。
既然做了父母,那麼就趁孩子還小,盡情地給她愛,給她尊重吧!
糯米諾迷
跟隨文字浪跡天涯


TAG:糯米諾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