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兩個最牛逼的文藝青年。
歷史上有兩個最牛逼的文藝青年。
一個是宋徽宗趙佶,一個是大清乾隆。
這兩個文藝青年有兩個相同愛好,
一是愛自作書畫,一是愛收藏書畫。
趙佶書畫
趙佶琴棋書畫樣樣皆通,
其中尤擅書法和繪畫,
書法中有種著名書體叫「瘦金體」,
這瘦金體就是趙佶所創。
繪畫中有種著名技法叫「工筆畫」,
這工筆畫也是趙佶所創。
所以,趙佶的書法和繪畫,
代表著宋朝書畫的頂級水準。
乾隆書畫
乾隆嘛,書畫也可以,
比一般文藝青年還是好點,
但談不上大師水準。
他的字模仿的是趙孟,
遺憾的是沒學透趙體精華,
被嫌為「形似胖昏鴨」。
2
愛好書畫,愛好收藏,
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印章。
作完書畫或收藏了名書畫,
用印章往書畫上一蓋,
就代表「御書」或「朕已閱」。
宣和七璽
趙佶的印章不多,
現在書畫上他留下的印章不過13種,
其中常見的只有7種。
這7種印章被稱為「宣和七璽」。
小的如「宣和」「政和」,
只有1厘米寬2厘米長,
最大的「內府圖書之印」,
也不過7厘米見方。
乾隆印章
乾隆的印章就多了去了
簡直可以稱他為「印章皇帝」,
他一生製作了1800多枚印章。
這是什麼概念?
就說他在位60年期間,
平均12天就要做一個印章,
甚至同一印文連續刻了幾十次,
如「自強不息」,刻了45枚。
他常用的收藏印就有172方。
與趙佶的印章相比,
乾隆的印章要霸氣得多。
就拿他八個「乾隆御覽之寶」來說,
2010年台灣拍賣的那一方,
邊長竟達11.7厘米,比人手掌還寬。
而「古稀天子之寶」是13厘米,
「八徵耄念之寶」是12.8厘米,
往古人字畫上一戳,那叫一個霸氣。
趙佶
3
中國書畫最經典的裝裱叫「宣和裝」,
這種裝裱方式就是趙佶發明的。
因徽宗宣和年號(1119—1125)而得名。
天頭用綾,前後隔水用黃絹,
尾紙用白宋箋,連畫心本身共五段。
此外,還按一定格式加蓋收藏印章。
宣和裝
趙佶蓋章極其講究,
他的宣和七璽,
每一方都必須蓋在固定位置。
他總是小心翼翼避開字畫筆觸,
決不任性四處亂蓋。
但很多時候,
古人的字都是貼著邊緣寫的,
那麼,麻煩問題就來了,
趙佶的印章該蓋哪裡呢?
杜牧《張好好詩》
趙佶很有辦法,
請看上面這幅杜牧的《張好好詩》,
右邊一條紙的顏色是不是不一樣?
對,這就是趙佶乾的。
碰到這種字貼著邊緣寫的,
他不怕麻煩,就接上半寸紙條再鈐印,
所以,他的雙龍印一點沒有碰到字。
宋徽宗題李白《上陽台帖》
趙佶的瘦金體天下一絕,
如果心血來潮,
想在書畫上題字怎麼辦?
請看上面李白的《上陽台帖》,
他老老實實在後面接了一段紙,
然後用瘦金體題了字。
既過了癮,又不傷字帖。
乾隆
4
與趙佶相比,
乾隆就有點任性了,
其實不是有點,是十分任性。
乾隆的題字和蓋章,
經常如烏雲般遮蓋在名畫之上,
最後連老外都看不下去了。
被稱為美術領域馬可·波羅的蘇立文,
在《Symbols of Eternity》一書中寫道:
「他的御章遮蓋在了一些珍品的真跡上,
有時候遮蓋範圍之廣令人咋舌。」
《五牛圖》是我國十大名畫之一,
是目前所見最早作於紙上的中國畫。
展現了唐代畫家韓滉畫牛的高超技藝。
可乾隆倒好,一拿到手,
就在上面鈐蓋了八方印,
把一張不大的畫幅填得滿滿當當,
畫中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立馬消散了許多。
《寫生蛺蝶圖》
《姨母帖》
而且,他的印章很大,
所以一亂蓋就非常可怕。
一幅《寫生蛺蝶圖》,
本來胡蝶飛舞、空間靈動,
他大章一蓋,一下就把氣韻壓了。
王羲之《姨母帖》唐摹本,
本來那麼流暢通雅,
他13厘米大印一蓋,
開頭六字立馬變得面目模糊。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被趙孟稱為「天下第一書法」。
流轉到乾隆手中後,
又激發了他蓋章題詞的興緻,
本來真跡只有中間三行,
結果他想起想起就題一段字,
於是短帖就變成了超級長卷。
在卷首寫上「神乎技矣」四個大字後,
他還不過癮,又在中間加蓋一印章,
並在印章上題上一個大大的「神」字。
這讓王羲之情何以堪啊!
王珣《伯遠帖》
在字畫上肆意題字蓋章,
對乾隆來說,甚至都不算啥,
他興之所至,還要在上面作畫。
王珣的《伯遠帖》,
被他從一個短帖變成一幅超級長卷後,
仍不盡興,於是他又在文後畫了一幅畫,
並蓋上兩個碩大的印章。
死去的王珣若是得知,
不知道會不會氣得醒過來。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這還不是乾隆的大手筆,
他的大手筆是《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這幅畫,他外出巡視時經常隨身攜帶,
因為一有了興緻,就要在上面題上幾句。
以至於這幅畫所有空白都被他題滿,
甚至連畫中的山縫也是字。
前卷押縫處有一句話:
「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
這是他最後一次所題,
因為從此再也找不到題字的地方了。
但一共題跋55處,也算創下了紀錄。
好端端的一張畫,就此變得「面目可憎」。
《快雪時晴帖》上的乾隆題字「神乎技矣」
5
比較趙佶和乾隆這兩個文藝青年,
其實非常非常有意思。
齊白石曾經自刻了一方印章,
上面寫著:萬物過眼即為我有。
如果以這句話作為標準,
會覺得這兩人雖然都是皇帝,
但境界其實相去甚遠也。
當看到趙佶留在裝裱上窄窄的紙時,
小編會對他油然而生幾分敬意。
沒有制度,權力就只能靠自己的品德來約束。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可能真的就差在這半寸上。
趙佶書畫
鋪墊了這麼多,
小編其實就想表達一句話:
人與人很相似,不同的就那麼一點點。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也就那麼一點點。
可這一點點,就是價值所在。
這一點點,就顯現出人性的高貴與光輝來。


※足以改變歷史的偉大提議,卻被短視的乾隆皇帝拒絕了,實在可惜!
※乾隆是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最好的一句卻是別人「送」的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