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也有「春運」 路途遙遠如何回家?

古代也有「春運」 路途遙遠如何回家?

原標題:古代也有「春運」 路途遙遠如何回家?



春節是中國人合家團聚的節日,

每年年關將近,


不管離家有多遠,


遊子們都要盡量趕回家人身邊,


龐大的返鄉人流也導致了春運難,

現代尚且如此,


在古代人們春節要回家豈不是更困難了?


那可怎麼辦?


古代受自然、禮俗「父母在不遠遊」等因素的限制,人口流動的數量並不大,距離也不太遠,古代春運的主體也並非「外出務工人員」,而是公務人士和商人。


雖然距離跟現在相比不太遠,但以當時的交通條件來說,回一趟家也是非常不方便的。

為了解決回家過年的難題,古代官府也盡量不在過年時安排公務人員外出。而外出打工者、經商人士,則會早早動身起程上路,避免延誤回家時間。



古代也有「高速路」


據《漢書·賈山傳》記載,「秦為馳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馳道是秦國的國道,按照記載數據折算來看,馳道寬達69米,路邊還栽植松樹,綠化降噪,馳道類似於「古代的高速公路」。


春運坐畜力車走馳道回家已經是當時相對便捷的路了。

畜力車堪稱古代「大巴」


在古代,驅車動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國最早的人力車是輦,輦就是轎子的前身,之後又有痴車、獨輪車、雞公車、黃包車、三輪車。


而長途運輸特別是物流則主要靠畜力車,它就是中國古代的「大巴」。有馬車、驢車、騾車、牛車等,其中馬車是古代春運最主要的工具,和現代長途大巴一樣重要,至今在個別地方仍能看到馬車。


船是最舒服的交通工具


在中國古代,無論載人載貨,木船才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就是因為運河上的船運送著幾百萬石的糧食,附帶大量白銀和各種商品,還有往來的官吏、客商。


無論是外出做生意還是到外地赴任,只要有條件坐船那就是首選的交通工具,春節回家就更不用說了。


在古代回家之路,


如此難也阻擋不了遊子回歸,


春節臨近,


現代的你是否也做好了回家的準備?


來源:新華網雲南頻道


編輯:王帥


路途再遠也要回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不容遺忘!123年前的今天,日本決定強佔我釣魚島
研究:大地震在滿月時多發的說法缺乏證據

TAG: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