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制伏區塊鏈的魔劍——淺談日本在區塊鏈標準化領域的貢獻

制伏區塊鏈的魔劍——淺談日本在區塊鏈標準化領域的貢獻


東京都澀谷區大樓顯示的大型虛擬貨幣交易所Coincheck標牌。(圖片/共同社)



2018年1月26日,數字幣的世界裡又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日本最大的數字幣交易所之一的 CoinCheck 有5億2千3百萬個 NEM 幣被盜,損失摺合500多億日元。聽到這個消息時,筆者正參加一個有關區塊鏈標準化的會議,儘管筆者在去年8月給《客觀日本》撰寫的專欄里,指出區塊鏈與業務系統交接的界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然而,這麼快就出現了如此嚴峻的情況,還是令人驚愕。距離2014年初的 MtGox 事件已經過去四年了,安全技術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還是發生了本該竭力防止的事。






2017年號稱區塊鏈元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幣價格飆升,到了讓人咋舌的程度,區塊鏈一詞離開了專業人士的圈子,見諸於通俗報章的版面。2018年伊始,東京上演了很多區塊鏈關聯項目的路演(Meet up)。或許是看到日本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對數字幣交易持開放態度的國家,幣圈的各路大神都跑來這裡圈錢。這個節骨眼上的 CoinCheck 事件,恐成為催化泡沫破裂的黴素。




以去中心化為核心思想的區塊鏈,其出現不啻於一次產業革命。這一點業界人士已形成共識。但是,這一理念如何變成解決方案應用於各行各業,尚無有說服力的事例。區塊鏈就像一條騰雲駕霧而來的巨龍,究竟怎樣才能使它真正造福人類,需要有一把伏龍的魔劍。



日本的產業界早就認識到魔劍的重要性,即結束叢林規則,制定行之有效的國際標準,讓業界能夠共享這一技術的恩惠,避免其對世界的衝擊。




2016年日本就在國際上提出這樣的想法,經過反覆醞釀,後來由澳大利亞牽頭把日本的這一提議提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於2017年4月在 ISO 正式成立了一個關於區塊鏈分散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的標準化委員會 ISO TC307。



2017年11月下旬,在東京召開的第二次委員會上,日本提出把 Study Group 3 (SG3)與 Study Group 4(SG4) 合併成立一個專門研究安全、隱私、與身份識別的工作組 WG2,並且對區塊鏈的應用實例展開調查。ISO TC307 還研究智能合約、區塊鏈系統管理、以及區塊鏈系統的相互運用。




當然,標準化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往往滯後於技術。但是,目前的區塊鏈完全處於一種叢林野生狀態,各種路演只要提區塊鏈三個字,就可以召集很多聽眾。但是,真正弄清楚這一技術的優劣,能客觀評價投資項目的受眾,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人們往往把區塊鏈和互聯網做比較,想要在技術草創期,獲得原始積累,從而分得一杯羹。但是,區塊鏈與互聯網的顯著不同在於後者的投資是在職業風險投資家中進行,投資家對風險的評估很專業,不會影響到一般大眾的生活。而前者則是以數字幣帶動一般大眾的投機熱情,在技術尚未應用到實際領域時,已經吹大了虛擬的泡沫。




日本產業界是清醒的、謹慎的,大家致力於將區塊鏈應用的實證研究(PoC: Proof of Concept),一步一個腳印,建立典型應用實例以後,將之標準化,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應用。其實,草創期的互聯網,也是走出叢林,進入標準化(例如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以後,在標準化的推動下才出現了廣闊的應用。




但願產業界的努力,不會被 CoinCheck 事件沖淡,讓這一事件成為一劑清涼劑,提醒人們的安全意識,讓標準化成為制伏區塊鏈的魔劍,將這條騰空而來的龍引導上正確的軌道。




文?圖/戴維


<相關鏈接>


?比特幣與日本的淵緣(1) ---- 戴維


?日本產業界開展應用技術實證,源於金融機構對區塊鏈的恐懼----比特幣與日本的淵緣(2)


?日本穩坐比特幣交易的第一把交椅----比特幣與日本的淵緣 (3)?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