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日交流】總理的知交,中國人民的真朋友 ——經濟學家宮崎勇

【中日交流】總理的知交,中國人民的真朋友 ——經濟學家宮崎勇

在中國政壇,有一位精通經濟、曾大刀闊斧地在中國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並取得卓越成果的官員——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日本政壇,有一位資深的官廳派經濟專家,他對戰後日本經濟復甦和發展曾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就是——日本前經濟企劃廳長官宮崎勇。這兩位中日官員有著深厚的友誼,無論在怎樣的歷史時期,都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這段佳話的由來,和宮崎勇對中國做出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真朋友」

宮崎先生於2016年辭世。當時已經卸任總理職務的朱鎔基,以個人身份向宮崎先生的送別會送去了悼詞,坦言自己和宮崎先生曾有深厚交往,稱他是自己「難得的友人」,「為能夠擁有像他這樣的友人而感到驕傲」,讚揚了宮崎先生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稱讚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真朋友」。




彼時朱總理已經退職,從官方層面,為日本前內閣成員發送悼詞的行為頗不尋常。因此,這一軼事在日本引起大量的媒體關注和報道,還引發不少關於日中關係變化的猜測和討論。




此外,還有件軼事值得一提。1989年中國政治風波迭起、國內外環境複雜。宮崎先生在這一特殊時刻孤身來到北京。他是那時中國領導人接見的第一位外國友人。回到日本後,他因這一舉動受到右翼分子非議和排擠,不僅受到漫罵和威脅,辦公室和家中還不斷收到恐嚇物和恐嚇信。但是,他從來沒有同中國朋友提及過此事,一直堅持自己的行事原則,從未停止過和中國的密切交流。




那麼,宮崎勇是個怎樣的人物?他為何不顧自身安危堅持和中國保持友好往來?他到底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怎樣的貢獻而獲得中國前總理的如此盛譽呢?





圖片來源:中文導報www.chunbun.com




日本戰後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制定人


宮崎先生於1923年出生於日本佐賀縣,1947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部。一生均致力於經濟分析和經濟政策研究,是日本頗為資深的官廳經濟專家。大半生都任職於日本政府經濟部門以及民間經濟研究所,從經濟安定本部、經濟審議廳、經濟企劃廳到大和證券經濟研究所、大和總研,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從未脫離經濟領域。




宮崎先生大學剛畢業便被選拔到剛剛組建的「經濟安定本部」(經濟企劃廳前身)工作。後又出任內閣經濟企劃廳長官。作為日本官廳經濟學派最正統的繼承者和實踐者,宮崎勇在日本戰後眾多的經濟決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宮崎勇出席2009全球智庫峰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www.vcg.com




在理論研究領域,宮崎先生著作等身,出版有《圖解日本經濟》、《圖解世界經濟》、《戰後日本經濟》、《日本經濟政策親歷者實錄》等多部論著,是個實打實的經濟學家。




在經濟實踐領域,宮崎先生對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在村山內閣中任國務大臣、經濟企畫廳長官時,領頭起草制訂了「日本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但這一政策的提出和實施並不順利,甚至可以說是阻力重重、頗受質疑。當時,大部分日本人都對經濟發展都持悲觀態度,甚至大部分的經濟學家也認為他的這一計劃不可能實現。畢竟對當時的日本而言,實在難以預期經濟能持續高速增長。




所幸,當時的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支持和採納了他的這一政策,力排眾議出台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計劃實施後,日本通過恰當地使用財稅工具,減稅和利用降息的槓桿,及時抓住技術革新所產生出來的需求,成功應對了石油危機、通貨膨脹及國際化進程中的泡沫。1961到1964年期間,日本經濟增長率遠超國民的預期,分別達到11.7%、7.5%、10.4%和9.5%。這一成果的取得,宮崎先生功不可沒。



中國 「十三五規劃」 里也有宮崎勇的影子


朱總理和宮崎先生為何會有深厚的友誼呢?除了兩人都精通經濟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 「朱鎔基在時任總理的最艱難時期,曾參考宮崎先生給出的建議」。朱總理在訪談中也曾明確表示,中國很多改革的做法,例如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都是從日本的經濟政策受到啟發的。




中國的 「十三五規劃」 指出,到2020年為止,我國要實現國民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這一目標,和日本的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有異曲同工之處,為實現這一重大目標,也借鑒了日本戰後經濟發展經驗。這可以說是中國版本的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朱總理和宮崎先生是通過中日經濟交流會相識並展開深入交流的。相較於側重抽象經濟理論討論的一般交流會,這一經濟交流會以經濟實踐為重,從宏觀經濟管理到產業發展,都側重實踐操作和經驗討論。




朱鎔基會見宮崎勇,圖片來源:搜狐新聞2004年11月4日




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的王夢奎撰寫的文章曾提及,宮崎勇自中日經濟交流會成立之初,就經常來到中國講課。他在講演中指出,當下中國正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水平攀登,內外環境等很多層面,和日本60-70年代極為類似,日本的經驗可供借鑒。他積極介紹了日本當時的經濟現狀以及採取的經濟舉措和政策實施歷程。通過交流會,宮崎先生將日本積累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中國。此外,宮崎先生還通過交流會的渠道,積極推動日本對華經濟援助和投資,以期對中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不忘國情差異,中肯提出意見

宮崎先生根據日本的實踐經驗,給中國提出過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更難能可貴的是,宮崎先生並不是一個死板的只認理論和模型的經濟學家,他時刻謹記中日國情不同,不能一味地向中國介紹日本的歷史經驗,也應該根據中國的經濟現狀,提供更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他多次強調,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不能照搬日本的經驗。例如,他曾指出中國需要擴大內需,適當調整經濟增長速度。對於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宮崎先生表示,過去日本在特定發展階段也有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涌到城市來,日本沒有戶口限制,政府還提供住宅和社會保障,城鄉勞動力同工同酬,城市的發展直接帶動了農村的發展,成功縮小了城鄉差距。在這方面中國目前的狀況並不理想,應當警惕。




此外,宮崎先生曾多次提醒中國注意老齡化。2010年,宮崎先生接受媒體採訪時還提出,中國應當要重視 「空巢老人」 和 「留守兒童」 的問題。中國目前的城鄉統籌進程與日本上世紀70年代非常相似,在推進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過程中,中國應避免出現日本日趨嚴重的 「少子老齡化」 現象。





圖片來源:鳳凰網財經



正是由於宮崎先生的專業、誠懇、熱情和多年堅持不變的友好行動,獲得了總理的認可,也以自身的切實行動為中日友好交流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經濟學家,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中國人民的真朋友!




文圖/中日雙語雜誌 《聴く中國語》http://u-how.co.j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教育】日本國立大學的改革之路——吳海元
【科技】小氣泡的大力量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