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能隨時離開的能力」,就別看不上體制內的穩定

沒有「能隨時離開的能力」,就別看不上體制內的穩定

作者:緩緩君


1、體制是一座圍城

有一位讀者對我說,她身在體制內,每天都在做些沒有意義的事,苦惱於學不到東西。

「直屬領導快退休了,又在更年期,欺負不了別人就欺負我。我不喜歡當官,不喜歡玩心眼的過活。我想辭職去學點本事,去嘗試不同的生活。」

「和你有同樣想法的人太多太多,他們可能比你更拼更努力,你靠什麼脫穎而出呢?」我問她。

「我不知道,也沒有想好,但我就是怕變成溫水中的青蛙。」

也有另一位讀者對我說:

我是個91年出生的妹子,剛剛從銀行離職。

銀行是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吧,即代表了可以混日子的穩定,又代表了可以搏殺出一片天地的舞台。可是其間種種艱辛、迷茫、瓶頸以及對家人的虧欠,真的是經歷過了才知道,也難怪那麼多從銀行離職的小年輕都選擇了體制。

經歷過銀行的壓抑和壓力,才知道體制內輕鬆和自由的可貴吧。所以,公考(公務員考試)是個很好的選擇,也是個無奈的選擇。

體制就像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進去或者出來,各有各的代價,各有各的理由。

國考的考場門外


2、圍城內的世界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

體制內外,莫不如此,這源於人性。

區別僅在於,體制內外的「生態環境」不同,人性的表達也不相同。

擁有強勢資源的人,總是傾向於強強聯合。

無論是中世紀歐洲貴族之間的聯姻,還是中國曆朝歷代的官官相護,其本質都是利益集團鞏固自身利益的一種方式。

這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體制內,有關係的人提拔快——相互提拔對方的子女有利於將家族利益傳承到下一代。

那麼,寒門子弟怎麼辦?

但凡有點傲氣有點本事又沒有家勢的人,靠自己的能力謀個一官半職還是有機會的,比如當個科長,或者成為部門的負責人,但再要往上走,太難。

因為圈子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最大程度保障圈內人的利益,如果你不服從圈子的規則,只可被利用,無法被重用。

要打壓一個人是很容易的,比如說:「這個人業務能力還不錯,但性格不適合當領導。」

請問你如何反駁?

寒門子弟想在體制內出人頭地,既要足夠優秀,也要成為圈子裡的人,為圈子服務。

利益集團抱團並掌控著話語權,是體制內的弊端。

體制內的優勢主要有三項:

a、安心穩定,旱澇保收。

不犯大過就不用擔心沒工作,該拿的工資一分不會少,圍城外是什麼樣,不會影響你的收入!

b、能保障你自由支配的時間,允許你對自己能力的養成有所規劃。

在體制內,工作之餘你可以提升自己,或是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在體制外,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往往是被公司的發展推著走。

c、社會認同度較高,尤其在老一輩及落後地區,更是如此。

雖然這是一種陳腐的偏見,但如果一種偏見被大多數人認同,那就是優勢。

3、倖存者偏差

30年前,有個年輕人去肯德基面試被拒。被拒就被拒,也沒啥了不起。

但是,據說當年25個人一起去面試,其他24個人都被錄取,唯獨他被拒,這就有點尷尬了……

30年後,他已功成名就,花4.6億買下了肯德基,這個人的名字叫馬雲。

「昨天你對我愛理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在媒體和段子手的包裝下,這成了一個快意恩仇,喜聞樂見的勵志故事。

類似的故事不勝枚舉,大多是同一個套路:一個落魄地像狗一樣的開頭,一段咬牙奮鬥的經歷,一個大快人心的結局。

人的天性就喜歡把目光瞄向成功者,但聽太多的成功故事容易給人一種虛幻的自信,彷彿自己努力奮鬥,就能成為另一個馬雲。

然而事實呢?

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潮,各種孵化器、O2O項目層出不窮,走兩步就會被拖住求掃二維碼,甚至一個想法的雛形就能拉到投資。

一位剛到創業大街僅三天的年輕人,和投資人聊了兩個小時的姜子牙,就得到了500萬投資——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年之後,資本的寒冬來了。有人辭掉了月薪三萬的工作,單槍匹馬來到創業大街。埋頭苦幹了幾個月,做出了一款全新的APP。但APP上線之日,就面臨著死亡,因為沒有一個用戶去下載,推廣是一堵難以逾越的牆。

而更多的人,甚至連一款APP都做不出來,他們有的只是夢想,夢想著將來有一天,「走在路上會看到周圍的人都在用我做的產品」。但那款火爆的產品究竟是什麼,大多數創業者都很迷茫。

創業大街的蕭條

智慧雲創始人陳雪頻給出了一組數據:

中國現有的創業公司大概是2000多萬家,其中2015年新註冊的公司將近430萬家,平均每天1.2萬家公司成立。這些公司一年之後能活下來的大概佔70%。

活下來不代表成功,過去中國獲得A輪以後融資的企業不到1000家。也就是說,能獲得投資的創業公司大概佔万分之五。

獲得了投資,就代表創業成功了嗎?

2015年的鳳凰財經峰會,住百家創始人張亨德給出了另一組數據:

(創業公司)從A輪到B輪之間有60%多的公司會掛掉,B輪到C輪差不多接近70%的公司都掛掉了,A輪到C輪其實會死亡88%。

也就是說,獲得投資的那萬分之五裡面,能活到C輪的只有12%。

按這個比例計算,創業公司從成立到獲得C輪融資,成功率大概為一萬分之0.6,連萬分之一都不到!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口,成千上萬隻創業的小船從岸邊出發,乘風破浪逆流而上,讓岸邊圍觀者心生羨慕。不多久,凜冬已至,千千萬萬的船翻了,創業變成了一場海難。偶有幸運兒歷經艱辛,撐船到達了彼岸。聚光燈對準了他,話筒遞到了他面前,媒體人搶著向他提問:「請問你是如何成功的?」

這就是成功學故事的由來,而那些失敗者的案例,早已淹沒在成功者的光環之下,無人關心,無從表達,這就是「倖存者偏差」。

我們看到的信息是被篩選過的,現實世界遠比想像的殘酷。


4、贏者通吃

羅輯思維的羅胖曾把現代社會比喻成一個仙人球,仙人球上到處是刺。每個人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位置,拼了命地扎出一個尖來,這個社會就認可你。

從這一點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無論你是誰,只要你在某個領域做到數一數二,社會就會認可你,各種各樣的社會資源會主動找到你。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任何一個開放的領域,競爭都極其殘酷,最終能夠登頂的,只是極少數,而這極少數人拿走的卻是幾乎全部的蛋糕。

以直播行業為例,電競主播年薪上千萬早已不再是新聞,可2016年9月發布的《中國網路主播生態調查報告》顯示,主播也是「贏者通吃」的生態。排名前5%的主播收入,佔到了全平台收入的92.8%,近半主播月薪不足5000。

越是開放的領域,競爭越激烈,馬太效應也越明顯,成功只是少數人的幸運。

再比如自媒體行業,現在的競爭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2016年春節前,自媒體人推送原創文章的頻率,還僅僅是三天一更新,過完年一個個都變成了日更,這也成就了幾個新晉的自媒體大號。

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自媒體人感慨,想和老媽去西藏玩,一打聽,聽說網路不好,立馬取消了計劃。自媒體人可以在車上寫作,但絕對不能沒有網路。

王寶強離婚事件一出,有自媒體人連夜趕文章,第二天一早已是10萬+ ,這給了自媒體人一個啟示,你必須要快,再快!

到了喬任梁去世,一些大號、小號的推送時間變成了半夜2點多、3點多……

每一次標誌性事件,都把競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當你的同行都開始加速往前沖,你若是不跑,靠什麼立足?

咪蒙自爆長期睡眠不足,導致頭痛,全身痛,全靠意志和止痛藥在死撐。周沖自稱整天戴牽引器工作,兼之飲食無規律,腸胃也開始要命了,好幾次肚子痛到眼淚直流。

這還是自媒體中的佼佼者,他們的努力至少換來了大把的收益,而更多的人,努力奔跑,卻默默無聞。

對於文章開頭的那個想逃出體制學本事的姑娘,我後來給她的回答是:

「很多時候大家把因果關係搞反了,那些離開體制後混得好的人,不是因為有人帶他學本事讓他混得好,而是因為他在某個領域有本事有資源有平台,所以他才有底氣去辭職。」

競爭如此激烈,大家都太累,太忙,除非你能創造足夠的價值,否則別人為什麼要帶著你學本事?

插句題外話:對於大多數人,想要學本事,機會只在應屆畢業那一次。因為應屆生招聘,別人會看你的潛力,而到了社會招聘,別人需要你立刻創造價值。

圖片來自騰訊新聞:美女主播1700萬年薪驚呆王思聰


5、年輕人該不該進體制

有人說,體制內是深井,體制外是江湖。

體制內代表穩定,代表旱澇保收,但也限定了你的人生舞台,於是很多人在坐井觀天中慢慢老去。

體制外是江湖,你可以盡情行俠仗義、快意恩仇,但若是自身實力不濟,隨時會倒於腥風血雨。

這句話大抵是對的,但不絕對。

海關小哥「當年明月」,在天涯連載《明朝那些事兒》,成就了一部皇皇巨著。

愛因斯坦在專利局做公務員時,提出了《狹義相對論》,顛覆了牛頓的經典物理。

那些體制外的大型企業,當自身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時,會變得越來越像體制。

還有極個別的人,他們在井底韜光養晦,直至手握大權,再去改變整個體制。

那麼,年輕人到底該不該進體制?

我用下面這張圖來回答你。

所謂的「有想法」,既可以是想要飛黃騰達的慾望,也可以是探尋真相的執著,更可以是兼濟天下的理想。

無論是哪一種,有想法的人都是一個自我意志極強的人,而一個自我意志極強的人,如果身處的境遇和自我意志不匹配,一定會焦慮,焦慮會推動著你去探索,去改變,直到安定下來。

所以,一個有想法又有實力的人,最終會超越環境,這就是為什麼,是金子總會發光。

相比於有能力離開體制的人而言,那些後來被體制同化的人,只能說明他們的骨子裡就是認同體制的。

深井與江湖,其實都一樣。

當慾望超出能力,帶來的就是痛苦。當我們不再追求慾望,而追求成長的時候,生活便豁然開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最大的人生目標,是讓爸媽過得更好
《武林外傳》12年:以前看是喜劇,現在看是人生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