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三種月亮」奇特上演 鄭永春研究員解讀

「三種月亮」奇特上演 鄭永春研究員解讀

「三種月亮」奇特上演 鄭永春研究員解讀

「三種月亮」奇特上演 鄭永春研究員解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很多人都是吟誦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長大,也因如此,對於寄託情思的月亮,大家也會格外關注。1月31日,月亮將出現藍月亮、超級月亮和月全食三種不同的形態,儘管每年都會有幾次特殊的有關月球的天象出現,但是在同一天可以看全三種月亮的情況卻並不多見,這些奇景背後有什麼有趣的科學原理?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鄭永春。

藍月亮不是真的變成藍色

「理論上來說,如分別來看這三種有關月亮的天象,並不是那麼難得一遇,甚至每年都會各自上演幾次,但如果想要一天把它們都看齊,那可是相當難得的事情。」鄭永春說,「正因如此,31日晚的精彩景象更加不容錯過。」

在這三種天象中,藍月亮聽起來很新奇,難道天上的月亮會變成藍色嗎?事實並非如此。「藍月亮並不是月亮真的變藍了,它只是一種天象名詞,跟藍色毫無沒關係。」鄭永春說,「這個詞語實際上是對英文『Blue Moon』的翻譯,更準確一點,應該稱作藍月。」

何謂藍月?鄭永春解釋說,月球繞著地球轉一圈的時間是27.3天,每隔27天多就會出現一次滿月,而一個月最長有31天,它可以轉一圈多,多轉的這一點在一年裡累積下來,就會在同一個月裡面出現兩次滿月的情況。「同一個月里的第二次滿月,就被天文學界稱為藍月。」


超級月亮不是專業的天文術語

月亮並不會變藍,但藍月是一個天文術語,而超級月亮這個詞語本身不是專業的天文術語。根據鄭永春的解釋,這是因為月亮繞著地球轉的軌道並不是一個純圓的軌道,而是一個橢圓軌道,月亮在這個橢圓形的軌道運行,有時候會靠近地球,有時候會遠離地球,靠近地球的點叫近地點,遠離地球的點叫遠地點。

在月亮運行到近地點時,距離地球更近,人們也會覺得看得更清楚一些。「然而月亮運行到近地點時可能會處於兩種狀態,如果恰逢滿月,應該叫作超級滿月,人們會覺得看到的月亮特別大而明亮,就把它叫作超級月亮。」鄭永春說,「但超級月亮這個詞語並不是很準確。」他解釋說,實際上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月亮運行到近地點的時候,恰好處於新月狀態,這個時候人們其實並不能看到很清楚的月亮,「但準確地說,也應該加『超級』兩個字,叫作超級新月」。鄭永春說。


月全食並不會讓月亮消失

「天狗吃月亮」的傳說相信每個人都聽過,但科學研究讓人們知道,世界上並沒有「天狗」,所謂的「吃月亮」其實就是月食。月食也是31日晚三個天象中的重頭戲,因為這次發生的是月全食。

人們都知道,月亮在自轉,同時又繞著地球公轉。「當月亮轉到地球背面,地球就會『攔』在太陽和月亮之間,擋住太陽射向月亮的光線。」鄭永春說,「當月亮全部進入地球的影子里,這種天象被稱為月全食。」

月全食發生時,月亮會全部消失不見嗎?這次的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我們還是會看到月亮,只是這時的月亮是紅色的。」鄭永春說,儘管陽光被地球遮擋,但又被地球大氣折射後照在月球表面。「這些穿過大氣層的陽光,其中的藍綠色光都被地球的大氣層所吸收或散射,只有橘紅色的光穿透了大氣折射在月球表面,從而使月球表面呈現出了橘紅色。」


科學家更關注月球本身

儘管大家對這三種月亮的天象好奇不已,但在天文學家看來,這只是很普通的天文現象,並不是他們研究月球的重點所在。「大家以為天文學家每天用望遠鏡看月亮,其實並不是。每年都會有幾次特殊的有關月亮的天象出現,天文工作者並不會刻意去研究這些現象,而天文愛好者們則會更關心這些天象。」鄭永春說,從事天文研究的科學家們更加關注月球的起源、形成和演化,以及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月球土壤中含有哪些礦物,有什麼利用價值,月球內部是什麼結構,以及月球表面的環境等。「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弄清楚月球表面環境如何,因為如果航天員或探測器登月,是否能夠適應這樣的環境。」他說。

據鄭永春介紹,目前主要採用月球探測器環繞和落月的方式進行月球探測,科學家對月球的了解大多數都來源於這些飛行器。「例如我國的嫦娥系列探月飛行器就已經成功實現了落月,『玉兔號』月球車實現了在月球表面的行走。」鄭永春說,「2018年我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落在月球背面,那是一個從未有過人類航天器降落的區域,將會有更多關於月球的謎底被揭曉。」

來源:光明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你做的PPT真讓你導師滿意嗎?
《自然》:138億建設人工智慧園,中國打響AI人才爭奪戰

TAG: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