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圍爐閑話——大石草堂對話摘錄

圍爐閑話——大石草堂對話摘錄

大石草堂一角

丁酉冬日,造訪大石草堂,閑坐閑茶,閑說閑話,倏忽半日,而言語心念所到,無非傳統文化。草堂主人劉大石先生,曾參與創刊與主編《中國書房》叢刊,其對傳統文脈的熱心與用意正與「溪山清遠」文化同向,同德,同趣。

問 / 王靖(溪山清遠)

答 / 劉大石 (藝術家)

問:您鍾愛宋代和宋人書畫,而宋代藝術也受到目前這個時代的關注和喜愛。縱觀中國藝術發展歷程,每個時代各有特點,先秦樸拙,漢代雄渾熱烈,魏晉思辨,唐代浪漫恢宏,宋代精雅細膩,明清俚俗等等。為什麼恰是宋代美學映照了當下的時代?這之中有何社會和人文背景?

答:兩宋三百多年,確是有其特珠性,前面結束了的五代十國半個世紀的分裂,其後則是近百年的蒙元時代,從文化上說,也有著輝前燭後的創穫,上接隋唐,故有唐宋之謂,如唐詩宋詞、唐宋八大家等。而趙氏所創「文治」,崇文抑武,也是文化藝術大興的根源,以文取仕,甚至文官將兵,出現范仲淹、韓琦等有名的邊功卓著的文士。一時名臣,都是文學思想大手,諸如歐陽修,王安石,晏殊,蘇東坡,辛棄疾,范成大等,而趙氏一門,身為皇室,出現了流傳可考的書畫家兩百餘人,尤以徽宗趙佶為最,書畫亦當得皇帝,所創宣和畫院亦開先河。趙孟頫的書畫影響,則跨元百年,直到今日。經濟繁榮,文化繁榮,且持久穩定,天時地利人和,才造就此境,從歷史上看,這一段文化風光,是中華文化的大造化,大機緣,是歷百劫而得來的。

宋人生活,富足而精緻,講究文化品味,從宋瓷、宋硯、傢具等器物,我們今天仍能直取其餘溫。

大石草堂寫意

溪山清遠 清平茶宴

所謂「宋人尚韻」,是接「唐人尚法」之語的,而目前所能見到的宋人追求,詩文書畫,建築碑碣,木器瓷器,文房雜項,都能窺得其時代取尚,也可體悟後世由來源脈。

僅從詩文書畫言,宋人調高而後世可追,他們愛生活會生活,從一句詩詞一筆花鳥中,見得心跳與情愫。且心脈與實物,至今有傳。而唐人,「純以氣象勝」,王國維先生評李白句,推「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八字,可見漢唐之風,高而古,是打殺出來的雄渾弘闊,不好捉摸,也難於求索。

樓宇烈先生在其所著《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中說到中國文化,「人本天則」,這在宋學與理學的宋代,確乎實求了。且於家居器物等生活層面,尤有體現。

宋人會玩會生活。昆明大觀樓長聯有「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之句,「玉斧」一詞,高雅富貴而玩味生活。

大石草堂寫意

溪山清遠生活館

問:國家博物館常設玉器展,從石器時代到明清,能看到雕琢技藝的明顯進步,可嘆的是感染力的下降。繪畫的歷程似乎也是這樣。這是什麼造成的?技術和情感似乎一直是一對矛盾?一方面,技術幫助人類更好的生存、繁衍,另一方面,技術是否導致了藝術作品中情感的下降?

答:有此一問,確是觸動人。古人講「技進乎道」,是以技載道的,甚至文與藝都是致道據德,在存道養德之餘,對技的追求,專註與安閑。

後世發展,漸趨功利。孔子稱「人心不古」,今日回望又作如何。而文與藝,就是我們內心深處、血脈深處的一塊靜土,正如信仰,曾有人提倡「以美育替代宗教」,而情懷才是生命的不可或缺,科技終是手段。請看今日,全民好古,生活富足者,要淘一兩件老物件或是一件字畫,擺放在豪華現代之間,才肯心安。這才是人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是情懷,是真實,是干載文化的「遺」與「傳」。看美國大片,科幻之炫,超乎想像,而跑遍星際空間,最終追尋的,還是一念溫情,殺得天昏地暗,「只為與你相見」,還是一個「情」字。

無論時空多變,無論心底眼前,生命與生活還是追求真善美的,文化與藝術,正是其所承載。所以,可以想像,電子科技再發展,紙質書籍,書畫與器物,不會滅絕。或當物極返焉。

大石草堂寫意

溪山清遠 宋·書房

問:作為上述問題的延伸,如果人的藝術創作水平一直在倒退,那麼當今藝術家繼續創作的意義在哪裡?有些人,如您,如溪山清遠,在儘力追尋古人的精神,不論是在書畫領域,還是傢具藝術領域,但我們在描摹的同時,已知難返昔日巔峰。還有人在試圖創新,如當代藝術,如新中式傢具。其意義何在?出路何在?

答:這是個更大的問題。如同地球的保護,如同人類的走向。也正是這個時代的問題與隱憂,是每一個人與整個社會要面對的。你一個做傢具的,我一個寫字畫畫的,當然也要面對。我想,正如一個小沙彌,必須直面生死,直面成佛的大事。然後,慢慢以一碗飯、一息念開始。

常常作想,搞文化與藝術,是會生渺茫感與迷茫感的。無論是與古為徒,還是面向未來,都如大麻哈魚一樣,生命不息,往來追求不止。看似徒勞,一代代堅持,似乎也有了些意義。

而關於追古與創新,「前人之述備矣」,與古為新,自是正途。而且,古與新,誰佔主導,這應是時代所趨。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謂「物極必返」。當年,韓愈與歐陽修郁搞古文運動,而清末民初的大搞新文化,乃至後來的破舊,也是一定環境所成。

經過三十年的開合嘗試,時至今日,無論是書畫,還是手工藝,追古已成時勢,追古是為了尋求正脈,而新人新物,新手段,新世界,再追已非古時之古。正如溪山清遠傢具,追唐摹宋,無限去靠近,在心上,在手間,得唐人規制與意韻,已很難能可貴,然其間意義卻是重大。這兩年,我曾參與創刊與主編《中國書房》叢刊,隨著對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在當代實境的不斷了解與認知,已是深知傳統文脈的接續之難,傳承任務之重,面向未來之憂。為此,也當向你們的堅持與堅守致敬。

大石草堂寫意

問:溪山清遠一直致力於明、宋、唐式傢具的研究和製作。其備受藝術家喜愛的宋式小書案,和清平茶宴系列,形制均多見於宋畫。與明代傢具相比,宋代傢具沒有實物留存於世,只有極少量出土冥器,且製作只是略取其形。我們只能從宋畫中領略宋式傢具的風采。您對宋畫和宋人生活研究頗深,有沒有哪幅畫作中的傢具,以及其所承載的宋人生活方式,給您留下更深印象?

答:作為一個畫家,日常所讀所觀所思,多在筆墨與氣韻,而於家具卻所知不多。讀過王世襄先生、揚之水先生的書,也略知,今日看宋時,無論是書畫還是器物,讀到的都是彼時的文化,那種滲透與瀰漫著的文化。

那個時代的畫面,描繪了生活之美,生活之愛。筆墨之外,我亦喜其生活態度,心中所尚,心懷倒是常為所動。《西園雅集圖》,《韓熙載夜宴圖》,《搗衣圖》,《重屏會棋圖》,《文會圖》,今日能見到的好多作品,記錄了宋人生活,也略見兩宋前後的歷史承續。

溪山清遠 明·書房

問:您最喜愛的溪山清遠哪幾件作品?

答:溪山已是喜人,更何況清遠!你們的傢具正如其名,可知一個品牌一個團隊的追求。

能見到的作品中,我都很喜歡,尤其是更偏向宋式的書案、禪椅,還有,我很喜歡在畫中屢現的那簡素的大屏。能將傢具當藝術品來做,已近宋人狀態,清簡素潔之後,需要大量的心思與功夫來建構與支撐。初見到溪山清遠所制木器時,曾想到一次電視播放的釆訪,一位地方公安領導談治安,他說,工作做到最好時,表面看會很簡單,幾乎沒有案件,甚至覺得沒有治安工作存在的必要,那是因為工作干在了平時每一處每一刻。這一說法,也應是手工藝和詩文書畫所取尚之法吧。大道至簡,卻是貫徹毫芒。

問:您對溪山清遠的發展,給予了很多關心和厚愛,我們對此十分感激。對於溪山清遠今後的發展,您有哪些期許和建議?

答:對喜歡的物事,當然會有期許,這麼好的傢具,願其嫁得好人家,也期望你們在追古求精的同時,好好尋求功料的平民化,家具有了文化,可文化人卻不都富銀兩,當年杜甫心愿「安得廣廈千萬間」,才非杜甫,心卻類此。溪山清遠努力,帶起一時風氣,才會更多所獲,更益社會。當然,我也受益其中。

劉大石

原名劉文傑,別屬樗堂,西園,大石草堂

河北遷安人,現居北京

問業藝術家古泥、汪為新先生

職業書畫家,自由撰稿人

出版物:

《如逢花開·劉文傑寫意花鳥精品集》

《步屧尋幽·劉文傑中國畫作品集》

《西園閑草》(散文集)

《西園吟草》(詩集)

《寓妙於微·劉大石》(隨筆書畫集)

《止觀·劉大石》(詩文書畫集)

「溪山清遠」是從中國藝術中汲取生活的意境,創造當代生活里中國獨有的精神空間,讓中國生命哲學和審美中的真意和詩性,重新成為當代生活的樣式。

「溪山清遠」通過創造傢具器物來建設這種生活里的詩意,去復現我們生活中丟失的桃花源。這是一種心靈的應答和領悟,「溪山清遠」就像關於生活的作品, 重新把我們置入內心的山水和心靈的景觀中。

聯繫電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溪山清遠 的精彩文章:

歲月有情 情有所寄

TAG:溪山清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