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學堂丨道醫的定義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道醫的定義
編輯/中國道醫
一、「道醫學」定義的提出
2008 年12 月,祝守明研究員在他主編的《道醫概說》一書中提出:道醫,是以
老子《道德經》的大宇宙的「道」為理論核心支柱,它汲取了道家的神治思想,又採納了傳統醫學的《黃帝內經》及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自成學派,自成體系,而沿襲發展出來的一支醫學隊伍。
道醫與中醫的區別:
道醫是以《道德經》中的「道」和《黃帝內經》為基本理論及陰陽五行學說為形神兼治手段。中醫是依據《黃帝內經》及陰陽五行學說為標本兼治手段。
道醫與道教的關係:
道醫是上至道家,下至官觀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累積。道醫汲取了道家 (道教) 的文化思想內涵,同時也採用了傳統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和《黃帝內經》理論,運用一系列獨特的內容,醫術和方法,在道教中脫穎面出,形成了一個由教內官觀大德道士、教外的道家學者組成的特殊道醫流派。
二、與「道醫」相關的定義
道醫概念的提出,解決了相關的一些哲學問題。在開發和重建「道醫」這一特
殊學科過程中,祝守明研究員同時還提出與「道醫」相關的一些重要概念。
1
「終極者」的概念
人類理想期望的追求目標,即可稱之為終極者(終極關懷)。終極者即精神理
念。它是介於理性、非理性之間的一種情感思維。
2
「迷信」的概念
對非終極者的事與物,人們所表現出的非理性盲目追求,即稱之為迷信。
3
「神治」的概念
道醫的神治,即是以「道」生成及發展運行規律之要索,給予人類社會及個體
病態癥結的一種解決方法。在施治過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式,其很本,都是為調動出病患者本身的自我潛能和免疫抗體,達到自我恢復、自我康復作用。
三、「道」的回歸
1
孫思邀說「
大醫」
道醫能夠最終被準確地定義,並非偶然,實在是來自於對先賢的學說正確理解。
一個概念是否正確,一個門派是否存在,未必需要創新才能鑒定,而是要以歷史的眼光,與古代先賢同呼吸、共思考,回歸其本來面貌才是重點。道醫古稱「大醫」,是一門超這單一學科、單一領域的學問和流源,這才是歷史的真相。僅僅以宗教的角度去定義它,以宗教的領域去研究,即使所涉甚深,也只是一個局部。道教醫學這個提法和角度,只是揭開道醫學面紗的一個前導,一個捷徑,但是無論如何,這個提法與研究本身還只是一個邊緣,一個局部。
孫思邈祖師明確指出:「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同》、《甲乙》、《黃帝針經》明盤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勝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日夜遊,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
何者? 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 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 不讀《內經》,
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 不讀《庄》、《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千金要方·大醫習業第一》)。孫思邈祖師對道醫的定義涵蓋了太多的內容,為我們對道醫這門科學的研究和繼承做出了宏觀的指導,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古有「上醫醫國」之說。上醫醫國論最早出自《國語。晉語》: 平公有疾,秦景
公使醫和視之。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
「上醫醫國」是醫家致知的最高追求。
辛棄疾亦有詞曰:「萬金不換囊中術,上醫元自能醫國。」
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候診》中說:「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
醫人,下醫醫病。「
醫道與治國,看似毫不相干,但善於比較的中國人,常常在古代文獻里將這兩點
相提並論。其實,這兩事物是有微妙的相似之處:良醫良相均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 濟世救人。良相治國平天下,救民於水火:良醫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不同的方式,同樣的目標,同樣的偉大。所以古人總是將相與醫相提並論,「醫良則相,庸則匠」。
「上醫」是古代醫家心理上一個很深的文化情結,為歷代醫家的楷模,古有張仲
景、狄仁傑、陶弘景等,近代以來,也有如魯迅、郭沫若先習醫而後成為思想家、文學家的「醫國」者。成為良醫是他們的一種心理慰籍,而「上醫醫國」則是歷代醫家人格精神的最高追求。
2
魯迅:從立志教治肉體的疾病到專以改變人們的精神為使命
魯迅早年在日本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習,後來棄醫從文,致力於「文學救國」,
成為我國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魯迅在《我怎麼做起小說來》中這樣寫道:「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
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1881年9 月,魯迅生於浙江紹興的的一個大戶家庭。在魯迅13 歲時,父親得了
肺病,因為當時醫療水平低,始終也不能確診是什麼病,父親因此過世了。從此魯迅就立志學醫,準備學成後「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就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吶喊》自序)。於是他便到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醫學。
魯迅在仙台學習的第二年碰到了一件事情,使他改變了學醫的志向。一次上細菌
學課,需要用「電影」(幻燈,當時稱電影) 來顯示細菌的形狀和活動情況。教師講完後,還沒到下課時間。便放了兒段時事幻燈片子,映出的是不久前剛結束的日俄戰爭的故事: 日軍抓了一個中國人要槍斃,說他做了俄國間諜,刑場四周圍了很多身強力壯的中國人在看熱鬧。這時,有的日本學生狂呼「萬歲」。有的斜著眼睛看著得議論說:「看看中國人這樣子,中國一定會滅亡。」
魯迅被這件事深深觸動了,中國民眾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醫學只能解教病人
肉體的苦痛,要真正解教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喚醒民眾的覺悟。病死多少人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於改變人們的精神,要喚醒人們,中國才能有希望。
沒過多久,魯迅高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到了東京,聯絡了許壽裳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籌辦文藝雜誌。不久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後來他寫了大量的雜文和小說,成為我國最偉大的現代文學作家。
3
孫中山: 醫國比醫人更重要
提到孫中山先生,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一位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是為多數
人所不知的是孫先生早年也是一位「良醫」。
1886 年,孫中山先生進人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科學校習醫,1887年轉人香港西
醫書院,精修五年,學習認真刻苦,各門功課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深得該院教務長、著名的英國醫生康德黎博士的器重。1892 年他以全優第一名的成績光榮畢業,由香港總督親自為其頒發畢業證書,並被授予醫科博士學位。
畢業後孫中山被澳門華人公立的鏡湖醫院聘為西醫科主任。他是這所中醫院第一
位受聘的西醫,每日上午在該院免費出診。下午在仁慈堂右鄰寫字樓應診,周日1012時在此接種牛痘。剛參加工作不久,就曾為一膽結石病人做手術,成功地取出一個大如雞卵,重一兩七錢的結石。這在當時著實罕見,從此聲名鵲起,口碑載道,求醫者接跟而至,就診者戶限為穿。1892 年12 月8 日,孫中山籌款在澳門開設了中西藥店,孫中山先生以此成為在澳門西醫開業首位華人。
1893年7月25日,《鏡海叢報》(全稱《鏡海叢報一政治、文學、新聞雜誌》,
是澳門第一份雙語新聞報紙,是中國近代第一份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密切相關的報紙)。刊登了一篇題為《神乎其技》的文章,大讚孫中山先生的醫德和醫術。
孫中山在醫學上積習深厚,出世不凡,如不從政棄醫,當是曠世國手。然而面對
清政府的腐敗和人民困苦的社會現實,孫中山認識到醫國比醫人更重要。
1894年,孫中山上書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
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改革主張,卻道際輾轉拖沓,不納而默。這使孫中山逐漸認識到,行醫只能治少數人,革命則能救多數人。
為教國救民,振興中華,孫中山先生於1894年11月從上海去檀香山,組織興中
會,從此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對這段經歷,他在《革命原總》一文中寫道:「及子卒業之後,懸壺於澳門、羊城兩地以同世,面實則為革俞運動之開始也」。
衾英時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古之人咸重靈界而輕物界。凡我們現在視為
虛靈玄秘之事在中古皆是「真實」,而今日被視為『真實" 的事物如身體與物質世界,在那時卻被看做『表象』" (《文史傳統與文化重建》)。這正是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意識方面的重大區別。正由於現世僅是表象,因此對現實人生所受的苦痛災難往往也不加重視,反更重視「來世」或死後的遭遇。中國文化在諸文明中已屬最重視現世觀念的一種文明,但仍非例外。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免費結緣奉請《太上三官北斗真經》、三官大帝護身卡!
按摩人體這幾個「窩」,讓疾病無處可藏!
氣場比風水厲害,宇宙規律比命運厲害!
早上喝這個能排出身體致癌物!可惜知道的人太少!
是什麼偷走了我們的氣血?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中
國
道
醫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daojiaob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③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TAG: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