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極力反對老人顛嬰兒

為什麼我極力反對老人顛嬰兒

剛生寶寶的時候,婆婆幫著帶寶寶,讓我感覺挺神奇的一件事是,經常我抱著孩子哇哇大哭怎麼都哄不好,婆婆抱過去只一會兒就不哭了,作為媽媽的我屢屢生出無力感和愧疚感。於是我開始觀察,發現婆婆除了抱著寶寶來回走路,還會顛她,孩子哭聲小就輕輕顛慢悠悠顛,孩子哭聲大就快速顛大幅度顛,發現了這點之後,我立即跟婆婆溝通不能顛孩子,執拗的婆婆表面應承,實際並沒有任何改變,於是,婆婆到哪我就跟到哪,堅決不讓孩子離開我的視線,一旦發現苗頭就立即制止,出了月子便不再讓婆婆帶孩子了。

後來帶孩子打疫苗時,發現有不少的老人都會顛嬰兒,甚至在其正常狀態下也是,他們會把寶寶放在自己的腿上,抖動雙腿來逗引孩子,而在寶寶打針哭泣時則「劇烈」的顛使其停止。

那時我並不能說出所以然來,只是覺得那麼小的嬰兒被這麼顛簸,會不會把他/她搖暈。直到後來學習了發展心理學,才無比慶幸當時自己身為媽媽的直覺,保護了寶寶。

在發展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搖晃嬰兒綜合症,簡稱搖嬰症或SBS,是指嬰兒受到持續搖晃而對其腦部產生的損害導致的一系列癥狀。搖晃嬰兒綜合症作為一種虐待形式,常見於兩歲以下的兒童,通常會導致嚴重的、不可逆轉的腦損傷。因為這種情況經常會被誤診和低估,因此它真實的發生率不得而知。但是據估計,僅在美國,這一事件每年就會發生600-1400例。

搖晃嬰兒綜合症的成因,是由於嬰兒腦部發育仍未穩固,當受到強力搖晃時,腦部組織容易受到撞擊,而出現血管撕裂,及腦神經纖維受損。這種癥狀的後遺症包括頭痛、頭暈、失憶及影響智力,嚴重者因腦部有大量微絲血管爆裂,引致腦部大量出血,可導致癱瘓甚至死亡。

為什麼成人會對無助的嬰兒實施如此傷害?如果一個照料者無力應對壓力或者對嬰兒的行為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那麼他 / 她就可能會失去控制,並向哭鬧的嬰兒施暴,不顧一切的想使孩子安靜下來。而如果受到傷害的嬰兒變得嗜睡或者失去知覺,那麼照料者可能就會認為施暴是「有效的」,並且會在孩子再次哭泣時採用同樣的方法;或者照料者可能會把失去知覺的嬰兒放在床上,希望嬰兒能夠恢復。這樣做會導致嬰兒錯過早期的最佳治療時機。

——摘自《發展心理學》

正常的顛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可以,也不會對寶寶造成什麼影響,也有研究表明緩慢輕柔的搖晃可以模擬寶寶在子宮中的生存環境(搖籃正是基於此),給予其一定的安全感。只是,這個度卻很難把握,尤其是在孩子出現哭鬧的時候,我們的全部身心都放在了讓其停止上,哪還顧得上其他,這時,也許下意識中顛的力度就會加大,極有可能造成傷害。

給予嬰兒安全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媽媽的全然注視、媽媽的懷抱和氣味、對於其哭鬧及時予以反應等,沒有必要一定要通過這種可能失控的方式。

我們媽媽們應該清楚,嬰兒的哭鬧屬於正常現象,並不是表示我們的照料技巧有問題,同時也要明白,施暴永遠是「無效」的。我們的關注點,不應該聚焦在如何讓寶寶停止哭鬧,而應該是尋找、理解他 / 她哭鬧的原因,以及接納自己並不是全能媽媽不能讓寶寶永遠處於開心狀態的事實。

而這,需要一個漫長的知識積累和療愈過程,沒有特效藥,媽媽們要有心理準備。

願我們的寶寶都能被溫柔對待~

文 李淼

排版 文媛

成長心理

遇見成長心理

遇見你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心理GP 的精彩文章:

你的情緒穩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TAG:成長心理G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