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指導性讀書札記六則

非指導性讀書札記六則

距離2018年初立下「讀書壯志」已近一月。成果如何呢,倘若是按照我去年的龜速來說,是可喜的。

六本讀完了。現在在讀第七本了。

讀了那麼多書,書評其實沒寫幾篇,一是不太會,二是懶。

這書評寫得不好很容易寫成摘要,你說我看你這摘要幹嘛,還不如直接看書。

寫心得吧,也很難將偶得心境情緒轉換為書面用語。難啊,難於上青天。

但,書評還是要寫。

飯,也還是要吃的。

第一本,就是蔣勛蔣大才子的《品味四講》

這本書,總結下來四個字:慢,雜,美,裝。

蔣先生用樸實優美的文字試圖為廣大人民群眾描繪一副有品有樂又悠閑的生活畫卷。

他的初衷是希望如今步履匆忙的現代人,可以放慢生活步調,舒緩生活壓力,從最平常的生活中伸展感知的觸角,從平凡美中獲得心靈釋放和寧靜。

我想說,出發點是好的,善意的,但是蔣先生高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理建設,低估了群眾們的頑固不化。

步履匆忙的人依舊步履匆匆,無暇看這種書。

閑的發慌的,比如我這類人,看這種書也是浪費。

正因為我閑得發慌,走個路散個步都是關注花花草草,電線杆子美不美,還需要你來告訴我哪裡可以發現美嗎?不需要。

但是,不能因為它無用就否定了蔣先生,這是一個有著美學情懷、情感細膩的人。作為一本普通的美學普及之書,還是可以讀上一讀的。

但,私以為,始終不如他的另一本《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

第二本,知中的《竹林七賢》

我太喜歡魏晉這個時代了。對這個時代的瘋狂迷戀,以至於我會時不時地意淫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們。

嵇康是個大帥哥。看看這句描述「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每每讀到魏晉風流人物的外貌描寫,我都會在腦海里勾勒出那一幅幅曼妙景象。

青蔥竹林,琴瑟和諧,玄衣寬袍,肆意把酒言歡。(這裡少不了五石散)

從內容上來說,此書首先圍繞竹林七賢本身,講了七賢的人際關係、生活逸事、進退抉擇等。

之後又延伸到了魏晉時代的哲學、音律、玄學、清談各個方面,印象最深的就是嵇康砍頭留下千古絕唱《廣陵散》。

再之後,又寫了魏晉時期的女子,貨幣等等。

滿滿的知識點啊,朋友們。

倘若對魏晉時代以及風流才子們感興趣的朋友,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一讀再讀。

第三本,《米格爾街》,V.S奈保爾。

這本書來自一個同樣愛好讀書的朋友所贈。(應該是送給我了吧。。。)

然後,是在睡覺前翻完的。散文小品,沒負擔。

記憶最深的應該是這句話:「所有人長大後,都要離開。」

這本書寫得就是一條叫米格爾街上,居住生活過的17個人們的故事。

就好比,哪天,我也可以寫個發生在新東方這個地方的有趣的人們的故事。(估計有生之年是寫不出來了)。

作者語言很樸素,乾淨利落,描繪的眾生相是素描而不是油畫。

但是可以看出,作者筆觸的冷意和絕望。

他不分析這些小人物的命運由來,只做展示。

讓讀者們跟隨他的文字感受這些各式各樣神奇人物的人生。

最好玩兒的是,儘管絕望,但每個人都無法離開這條街,每個人都在興高采烈地生活著,雖然沒有人做出什麼偉大的功績,但都是在用力的,實實在在的,真實的活著。

但是吧,這本書並沒有人讓我喜歡上這位在英國長大的印度移民。

不要問我為什麼,看的書不算少,喜歡的作者還真不多。

第四本,《所謂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大衛 福斯特 華萊士。

看完這本書,我想說:華萊士的書,我再也不想看了。倒不是他寫得不好,相反,寫得相當地好。可以看出,作者對文字和數據的處理手法異於常人,不愧是天才。

回到我自己本身吧,主要是被好玩的題目吸引,結果把自己給坑苦了。

可能是中文轉譯的原因,大段大段的長句長文,很多時候閱讀時候有一種緊迫感。

不可否認,很多比喻和見解還是很深刻的,尤其是寫到美國五十年代電視文化和大衛林奇的電影分析,但大多數時候,我是在遭罪的。就閱讀體驗來說。

這本收錄了7篇經典文章的非虛構作品,出自美國天才作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之手。

n 所謂好玩的事,我再也不做了

n 遠離幾乎已經被遠離的一切事物

n 旋風谷的衍生運動

n 網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伊斯的職業藝術性堪稱有關選擇、自由、局限、愉悅、怪誕,以及人類完整性的典範

n 眾目窺一:電視和美國小說

n 不動聲色的大衛·林奇

n 天花亂墜

從標題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部光怪陸離的作品集,難怪他會喜歡大衛林奇,感覺這兩人的風格很像。

神神叨叨,瑣碎冗長,陰暗晦澀。

整本書透露出一種訊息:一個人太過著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時多少會有點抓不住重心,唯美主義所能容納的信息量又太少了,從這點上來說,需要體諒一下這位天才作家。

一個對自己局限性認知過於清楚的人,容易陷於自身對於沉悶現實的焦慮恐懼和疏離。

所謂天才,都是短命的。華萊士9歲得抑鬱,46歲自殺身亡。多麼短暫抑鬱的一生。

總體來說,這是一次非常奇特的閱讀經歷。就像看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未必是我所有認知範圍內最精彩的,但絕對是最獨特的。

摘錄最初吸引我買此書的一段話:

「你有多久沒有這樣無所事事過了?我清楚地記得,我已經好久沒有這樣過了。自從我的每個需求只能藉助身外某物提供的必然選擇才能得到滿足——甚至連這種選擇都沒過問、了解過我要什麼——之後,我就沒有這樣過了。此刻,我也像游輪一樣漂浮著,身下的液體很咸,很暖,但不像海水的程度那樣深,如果我能意識到我想要什麼,我敢保證我不會懼怕任何東西,並因此度過一段真正美好的時光。我還會給每個人寄去一張明信片,希望他們也能來這裡。」

想哭,有沒有?

第五本,《刀鋒》,我最喜歡的外國作家之一--毛姆。

喜歡毛姆,就是因為他嘴夠毒眼睛夠利。

現如今的人們啊,認為所謂的成功大抵不過是票子房子女人社會地位等等,為了追求這些所謂的成功付出一生。你說他們虛榮也好,可憐也罷。這種價值觀也無可厚非。

正因為大多數人的理所當然,才會顯得劍走偏鋒的人難能可貴。

這一類人,只從心。一切行為只跟隨自己的心走。他們以追求精神的富足和自我完善為己任,而工作只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微不足道的輔助工具。

伊莎貝爾和拉里就是這兩種形式的代表。

而讀者讀罷全篇,也無法斷定這兩種人生哪一種更成功或者說更快樂。

行走在刀鋒的人,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血光四濺。

正因為不易,越過去的人,也就完成了自我救贖。

而普羅大眾,還在繼續麻木地生活吧。

毛姆對人性的刻畫,哲學地講述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或許就是讓我欲罷不能的魅力所在吧。

最後一本,《皇帝的影子有多長》,楊念群。

公司附近的大隱書局始開業,購入的第一本書,吸引我的就是書名。

很好玩兒。一本反常識的觀史之書。

想起孟子曾說過的一句話「盡信書不如無書」。

套用在歷史研究中,盡信正史不如不看史。

中華上下五年前的歷史文化,留下來的文字記錄我始終覺得只是冰山一角。

歷史有太多的不可知和不全信。這也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所以,每每遇到此另類的評史書,我都會買來一讀,權當拓展一下思路。

好了,終於都總結完了。

你們要是看著好想照著買來讀,讀完覺得不過爾爾,不要回來罵我。

我要聲明,我寫書評不是為了給大家介紹書籍做書單用的,

我這個人記憶力不好,我要在我還記得住的時候mark下我讀過的書,否則就像白讀了一樣。

畢竟,每個人喜好不同,興趣不同,我覺得好看的你未必覺得好看,我覺得不好看的你未必就不喜歡。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讀書其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也別覺得讀書很高級,它就像吃飯看劇上廁所一樣平常。

當讀書成了一種習慣,也就不覺得有什麼了。

你上廁所拉了什麼形狀的shi會和別人分享嘛(此處摳鼻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oYoGong的囈語 的精彩文章:

TAG:YoYoGong的囈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