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拍成青少年版的生化危機,還能叫移動迷宮么?

拍成青少年版的生化危機,還能叫移動迷宮么?

導語

《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上映,面對第一部的驚艷和第二部的普通,還有因主演受傷推遲上映引起的話題熱度,本應該是身負重望的,口碑卻意外的撲街了。究其原因,整個第三部,全隊主角基本上都展示了一遍開掛技能。

脫離了迷宮的背景,主角們就只能是在牆內和牆外尋找存在感,敵人也從未知的迷宮變成了老調重彈的喪屍和研究組織。主角們一直在跑,電影甚至被冠上了好萊塢「跑男」的稱號。如果這樣,幹嘛浪費電影票錢,不去看真正的《跑男》呢?畢竟還能讓人笑一笑。

沒有了迷宮,還一部比一部糟糕

在成為電影之前,《移動迷宮》是本小說,作者是美國作家詹姆斯·達什納。2009年出版以後,這個反烏托邦科幻故事火速躥紅,發行國家超過40個,銷量超過1000萬冊。在中國,它就是傳說中的熱門IP,於是福克斯電影公司決定把它拍成電影。

小說中,《移動迷宮》系列的故事發生在病毒肆虐的未來世界,感染病毒的人類變成類似喪屍的「狂客」,而由佩姬博士領導的名叫WCKD的組織抓了一些出生就對該病毒免疫的年輕男女當實驗對象,試圖從他們身上研發出病毒疫苗。然而,這些被當做小白鼠的少男少女們飽受折磨。

第一部時,它還是個小成本電影,主角們努力跑出困住他們,用來做實驗的移動迷宮。電影最初預算只有3400萬美元,最後卻憑藉迷宮的燒腦懸念,意外走紅,捲走了3.4億美元的票房,在抓住書迷的心以後,還順利虜獲了一批小說路人的觀眾。畢竟在喪屍出來之前,一個未知的移動迷宮作為故事的背景環境,還是很新穎的。

到了第二部,好口碑並沒有延續下去,劇情已經很牽強了,他們發現外面的世界早已是狂客橫行的廢土。但多少還能與迷宮沾邊,而喪屍的出現彷彿又把故事拉回到無數生化變異類型的科幻片的套路,已經有了反感的苗頭卻完全沒有停止腳步,這一主線還在第三部得以延伸。

如今第三部,彷彿是強行為故事找個結局而編纂的情節發展路線。主要講述迪倫·奧布萊恩飾演的托馬斯率領的好萊塢「跑男團」在經歷了迷宮逃脫和末日喪屍的生死考驗後,終於迎來最後的正邪較量。不僅迷宮沒了,還漏洞百出。

一個大Bug是一直作為免疫體被實驗室研究,從實驗室跑出來的男主,怎麼會到最後關頭才被發現他的血液提取的血清可以殺死病毒。之前的那麼多實驗都是白做的嗎?

還有,平民代表的領袖那麼愛惜生命,跟男主談了延長生命的籌碼,才讓人帶他們從秘密通道進城。結果後來直接用身體做了汽車炸彈,一擊即中,攻破了圍牆。進入城市後,沒有說攻佔制高點後大家平等生活,不管其中是反派統治者,還是只是生活在其中的未感染者,全部炸掉、燒毀,將城市變成廢墟,大家一起死光光,這算什麼,只是為了爽嗎?

要說還有什麼能把這三部電影串聯起來,估計也就只剩下跑了,從第一部開始跑到第三部,可惜,跑到最後也只是倉皇而終的感覺

只靠自帶光環的主角註定縝密邏輯缺失

對於《移動迷宮》系列的粉絲,尤其是原著黨來說,那肯定是不可錯過的。第三部對原著的還原度很高,劇情改動也較少。但對於小說的非粉絲來說,可能就沒啥吸引力了。畢竟,只靠自帶光環的主角硬撐起全片的主線,註定影片縝密邏輯的缺失,也註定這隻能是個青少年的熱血片。

如果說第一部是在新手村打怪升級,大家滿以為後來要挑戰更高級的怪了,結果第二部直接垮掉。自從主角團「翻牆」成功來到外面的世界,難度就一降再降,對手從殺人迷宮降格成了喪屍。好在第二部還有末世廢土景觀,主角團在荒山野嶺和廢棄城市間各種跑酷,總還算個看點。結果到了這一部,索性連跑酷都沒有了,主角出入都開車。

主角光環亮起來時,從幾十層的高樓上跳下來都能毫髮無損。配角沒有光環的時候,礙於終章的結束,還能搶救一下的小哥哥,差了兩分鐘死掉了。最後關頭女主跳一下,可能也有一線生機,結果就隨著整棟大樓一起隕滅了。

與之對應的是,反派弱到不堪一擊,什麼都抵抗不了,連保安部大佬詹森最後都死在兩個喪屍手下。怎麼有能力建起銅牆鐵壁一座城,突然間就被幾個青少年一窩端了呢?歸根結底,還是作者和編劇想給主角開個掛,反派弱一點,才能凸顯出主角的牛逼。殊不知,只有對手強大,才能凸顯主角的強大。而這樣本末倒置的做法,只能讓人對主角的能力產生質疑。

這就難免讓人想起同樣是反烏托邦式電影的《大逃殺》和《飢餓遊戲》。一部是生存者遊戲的鼻祖,一部多少帶著點前者的影子,手法卻高明許多。《大逃殺》最後男主生還,雖然不能說沒有開掛的成分,但於情於理總還是令人服氣的。除了生存難度夠高,《大逃殺》中也不乏對人性的叩問,這也使其免於淪為一般的血漿片,叫人在看過之後還會思考。而《飢餓遊戲》從第二部開始,就已經從青春偶像之間的生死拼殺,逐步過渡到政治勢力的明暗對決。可以說,這部電影也算是把兩軍對壘中,政治宣傳蠱惑民心的手段展現到了極致。

在此對比之下,《移動迷宮》難免像一杯寡淡的白水,最後網友們還要因為男主帶著免疫病毒的群眾去到一個「世外桃源」生活而爭論不休——「救朋友還是救世界」,雖然這是個問題,但世界豈是人人都可以救的?

反烏托邦小說題材註定只適合低齡觀眾?

近年來好萊塢最有人氣的系列電影除了超級英雄的系列影片,就是像《移動迷宮》這類青少年反烏托邦科幻片了。

什麼是反烏托邦呢?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反烏托邦主義反映的是與理想社會相反的,一種極端惡劣的社會最終形態。這種社會裡充斥著無法控制的各種弊病,如階級矛盾,資源緊缺,犯罪,迫害,戰爭,疾病等,刻畫出一個令人絕望的未來。 而所謂青少年反烏托邦,都是將故事背景設定在資源枯竭、政府殘暴的未來世界,唯一的希望落在一個或者一群特殊的青少年身上。

這群青少年因為被政府壓迫、殘害,所以帶領人民反抗,最終建立一個新的理想國度。曾經的《飢餓遊戲》和《分歧者》都是這種類型,類型的同質化也讓他們都產生了相同的毛病:套路化

首先主角永遠自帶光環。這種末日反烏托邦科幻片本質上就是個高級瑪麗蘇的故事,它們已經脫離了暮光之城似狗血愛情的低級趣味——「不僅僅要異性都愛我,還要同性信仰我,全世界爭奪我,手槍大炮打不死我,我的人生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拯救世界!」

但實際上大多數這樣的片子都逃不過第二集崩壞的規律,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坑挖的太大,難免填不上。寫青少年反烏托邦的作者編劇們往往喜歡把世界觀立的挺大,要下功夫說,沒個十本、八本說不清,可青少年局限於自身的成長經歷能講的並不多,只好局限在年輕人的冒險或者感情上面,對於世界觀經常閉口不提,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都非常扁平化,反正劇情就是這麼設定的。所以,越往後寫內容越空洞,還容易收不住筆,匆匆了事是常態。這也導致了雖然這個題材人氣、票房都不錯,但作品整體質量不高。

大概這和當年中國的網文差不多,就算披著反烏托邦的外衣,內里終究是男主女主打破邪惡力量布下的藩籬,不斷練級,最終推翻邪惡勢力的套路,和童話一個道理,成年人的世界能有這麼多童話存在嗎?

所以不是反烏托邦題材只適合低齡觀眾,只是作者、編劇、導演們永遠不願意走出「主角開掛」、「所有牛逼人物都認識我」、「只有我能救你們」這樣的超級少年英雄的怪圈。

V觀影視

專業態度 娛樂精神

走心推薦 一起追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觀影話 的精彩文章:

這部號稱勵誌喜劇的片子 卻被媽媽戳中了淚點
花式哭!「四大花旦」哭戲動人,趙薇嚎啕,周迅笑著笑著哭出來

TAG:V觀影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