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展養殖業 讓家人生活有保障

發展養殖業 讓家人生活有保障

1月29日上午,走進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四平村1組脫貧戶曹君的豬舍時,幾隻活蹦亂跳的小豬仔和膘肥體壯的母豬正在吃食。「這幾天天冷,豬食得喂熱乎的,豬圈也得做好保溫。」曹君說,為了讓豬崽越冬,他給豬舍扣上了塑料大棚,以保持適合的溫度。現在他每天都圍著這些豬轉。去年市場行情還可以,每頭豬崽能賣400元,全家靠養豬順利脫了貧。

「一名殘疾人身殘志堅、不等不靠,通過養豬走在脫貧路的前面,他是全村村民學習的榜樣。」村裡人說。

今年42歲的曹君因2014年的一場車禍不幸致殘,喪失了勞動能力。為了給他治病,家裡每月都要支付一大筆醫療費,加上要供兩個孩子上學讀書,不久便花光了所有積蓄。考慮到上有老下有小,曹君不得不與妻子想辦法通過養豬改變窘迫的生活。當時趕上生豬市場低迷,行情不好,再加上資金和技術的不足,曹君不但沒有掙到錢,還欠下了外債。

但不服輸的曹君沒有氣餒,在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中,他獲得了幫助,重拾了信心。自曹君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以來,幫扶單位和村委會上門給他做工作,鼓勵他重新振作起來,並針對他家的貧困狀況為其制定了產業脫貧項目。考慮到曹君家以前有養豬的底子,曹君本人也有較強的脫貧意願,村裡決定在養殖方面對他進行幫扶。他們聯繫了當地獸醫多次到曹君家豬舍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為繁殖豬崽等做了指導和規劃。

「國家扶持政策給了我脫貧的動力和方向,要想徹底脫貧更得靠自己。只要我不怕苦不怕累,脫貧後的好日子離我家不遠了。」曹君感慨地說,為了全力養好豬,妻子和母親每天都會保證餵豬的次數和質量。為確保豬崽在冬天的存活率,他購置了電熱炕、烤燈等取暖設備,使豬崽所處環境的溫度達到35攝氏度左右。在豬崽出欄前的45天里,曹君的妻子半夜起床查看豬崽已是常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家人的辛勤勞動,去年豬舍擴建到100平方米,扣上了塑料大棚,消毒設備和污糞處理設備日漸完善。2017年,出欄26隻豬崽,加上妻子外出務工賺的錢、賣糧食的錢和低保費,全家年收入達到2.6萬元。

展望未來,曹君滿懷憧憬。現在,他家的扶貧資金全部入股了村裡的藍莓合作社,等藍莓基地見效後,他們將得到一筆分紅。曹君對村裡的藍莓項目充滿期待,這將為他家的養殖產業增加一份保靠。「只要肯干,加上村裡的扶助、黨的關懷,我家的生活肯定會越過越好。」曹君說,今年他計劃繼續發展養殖產業,爭取多養幾頭豬,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保障,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大學。 記者 盧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東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國手李夢帶病上陣 沈部主場惜敗浙江
無證代駕肇事後——叔侄雙雙擔刑責

TAG:丹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