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譽有張良之才,為何創造了最短的造反記錄?僅三天即兵敗身死

被譽有張良之才,為何創造了最短的造反記錄?僅三天即兵敗身死

原標題:被譽有張良之才,為何創造了最短的造反記錄?僅三天即兵敗身死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不少的造反行動,少數能成功的造就出一番偉業,大多數失敗的則以悲劇告終。然而有一案例卻是那麼的別具一格,此人被譽有張良之才,手握二十幾萬重兵,卻僅僅造反三天即兵敗身死,徒讓後人唏噓不已,他就是鍾會。


鍾會


鍾會字士季,是魏太傅鍾繇的幼子,從小就聰慧異常。鍾會五歲的時候,鍾繇帶他去會見了當時的中護軍蔣濟,蔣濟一見鍾會就覺得他「非常人也」。長大之後更是勤奮好學,博識多才,經常夜以繼日的研讀各種學問,造詣頗深。弱冠時,就與名士、玄學代表人物王弼並知名。


正始年間開始入仕,任秘書郎,後遷尚書、中書侍郎,時把握朝政的司馬師很賞識鍾會的才能,稱其有「王佐之才」。正元二年(255年),毋丘儉、文欽在淮南起兵叛亂,鍾會隨司馬師東征,主管機密事宜。不久司馬師就驟亡於許昌,魏帝想要趁此奪取司馬昭的兵權,後由鍾會設謀,一舉粉碎了魏帝的意圖。


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聯合東吳起兵反叛,司馬昭率大軍前往壽春平叛,鍾會再次隨行。在此次的平叛過程中,鍾會的出謀劃策最多,因此越來越得到司馬昭的寵幸,時人都把他比作漢之張良。由此可見鍾會極具智謀,並且在之後的滅蜀之戰中也體現出其出色的指揮作戰能力。


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為了提高自身在魏國國內的威信,決定舉兵攻打蜀漢,任命鍾會為主將統兵十餘萬,分別從斜谷、駱谷進兵。一路凱歌高奏,很快就奪取了漢中,與姜維在劍閣對峙。後來鄧艾從陰平出奇兵,率軍繞過劍閣來到綿竹,擊殺諸葛瞻,迫降蜀漢。姜維聽說劉禪已降,於是也率軍投降了鍾會。



鄧艾


平蜀後,因為鄧艾承製專事,於是鍾會就上書說鄧艾有反狀,同時衛瓘、胡烈和師纂也上書說鄧艾有所悖逆,朝廷因此就下令將鄧艾用囚車押運回京。司馬昭怕鄧艾不服命令,就讓鍾會進軍成都,拿著司馬昭手書押鄧艾進囚車。鍾會忌憚的只有鄧艾,鄧艾被押走後,大軍就都歸鍾會統率了,一時威震西土。鍾會自認為功名蓋世,精兵猛將都歸自己管,不願再為人下,況且功高震主,難免兔死狗烹,遂和姜維密謀決計造反。

進入成都第二天,即正月十六,鍾會就召集了魏國的各位高級將領和蜀國官員,假造郭太后遺命,意圖起兵廢掉司馬昭。然而諸將領並不跟從,於是鍾會就把他們都囚禁起來。內中有個叫胡烈的將領,想了辦法在軍中傳布了一條消息,說鍾會挖了個大坑,要把魏國士兵都坑殺埋掉。這條消息一夜之間傳遍了全軍,每個士兵都廣為知曉。於是士兵們自發組織起來,在正月十八這天發動叛亂,鍾會和姜維很快就死在了亂軍之中。


從正月十六起事到正月十八失敗,前後就三天時間,鍾會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武將謀反持續時間最短的尷尬記錄。究其原因,鍾會在起事之前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而且主謀本人也幾乎沒有任何的心理準備和規劃,而是臨時起意倉促起兵。對於將領也沒有花時間去爭取和拉攏,而是採用最粗暴的方法將他們全部軟禁起來,之後也沒有把他們殺掉以絕後患。同時,針對軍中的魏兵大多都是關中人,心戀舊土,鍾會也沒有想辦法去安撫軍心,而是放任謠言流傳。因此在沒有取得全國全軍上下支持的情況下,失敗自然就在所難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舊聞揭秘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締造的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奇特的王朝!
白種人曾在中原地區建立政權,大肆屠殺漢人,結果滅族!

TAG:歷史舊聞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