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請注意!對孩子過度親密可能會「廢掉」他的一生!
育兒這件事,多年前我在早教機構工作的時候,就感覺特別任重道遠。
不知覺間,自己當媽轉眼也要5年了,寫了很多的育兒文章,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分享給各位寶爸寶媽們;有時候,自己寫文章的時候,也是一個自我勉勵的過程。
今天之所以想寫這個話題,是近來的自我整理,還有跟媽媽朋友一起聊天后的感慨。
我們整天都說父母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高質量陪伴孩子,多愛我們的孩子,有人努力做好,卻很少人意識到,這個「親密」也是需要有度的。
這個「度」把握不好的話,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是有很大影響的。
做父母很難,難就難在這樣那樣的細節里。
龍應台說的那句話:
「世界上大部分的愛都指向相聚,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永遠指向分離。」
為了讓孩子身心得到更健康的發展,做父母,也應該是在相應的時候「遠離」孩子,而不是把他放自己身邊一輩子。
五歲就可以分床睡
嬰幼兒跟父母一起睡,可以獲得更多的安全感,但是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孩子是需要獨立睡覺的了。
一般來說,專家建議,最合適的分床年齡是5歲。
孩子4-6歲是性蕾期,在5歲左右,開始意識到男女之間的性差異。所以,這個時候家長與孩子分開睡,可以給他們自己的空間,培養孩子形成獨立的人格。如果孩子一直跟父母睡,可能會導致性早熟問題。
但是不同家庭有著不同的認知和做法,具體情況也要因人而異,要看孩子的心理年齡、膽量、獨立性、對父母的依戀程度以及家庭的具體環境等因素。
跟孩子分床睡,還是需要有個過渡階段和一些小技巧的。
不能太多強求,有些孩子對分床睡這件事很抗拒,有些孩子自然就適應了,所以還是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實施「分床行動」。
媽媽跟孩子過度親密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
如果母子關係過分親密,可能會導致男孩性別認同與性意識發展延遲,容易使得男孩子有「戀母情節」,長大之後很容易成為「媽寶男」。
如果是那種控制慾望很強,很強勢的媽媽,她們認為自己對孩子投入了太多的愛,也就期望孩子為她付出更多,如果孩子做的比她自己的期望低,就覺得天崩地裂,無法接受,覺得孩子背叛了自己。
孩子在這樣的媽媽懷抱里成長,幾乎是喪失自我的,成人之後就容易成為一個毫無主見、優柔寡斷、沒有原則的人。
別包辦孩子的一切,給予孩子足夠空間
有些父母,因為愛,就是為孩子遮風擋雨,幫他做一切決定,幫他排除一切困難障礙,他們始終覺得,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會。
孩子到了可以自己吃飯穿衣的年紀,也不給孩子嘗試鍛煉自理能力的機會。
孩子想嘗試的,都被父母一一「扼殺」。
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就容易遷怒孩子。
這樣的父母,把孩子養在溫室里保護著,溺愛著。
表面上,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這是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
被媽媽控制著長大的孩子,他的身心發展一定是存在問題的!
給孩子空間,意味著我們得跟孩子分清你我,尊重孩子的心性,尊重孩子的空間,不要打擾孩子的發展!
活出自我,別「只圍著孩子轉」
你的人生,不僅僅只有孩子,還有很多美好的人生價值可以實現。如果你把自己 一生都壓在孩子身上,你完全沒有了自我,同時,對孩子的成長一點益處也沒有。
孩子不需要你照顧一輩子,重新找回你的人生樂趣,你的快樂所在和價值。
一位出色的媽媽,她一定能帶好自己的孩子,又能很好地活出自我。
「親密」這個詞,其實沒有一個界定的標準,怎樣才算是過度親密,怎樣算是正常的親子關係呢?
有些媽媽,活得太過自我,把孩子生下來,堅決不喂母乳,把孩子扔給老人家帶,自己活得很瀟洒,但是跟孩子的「親密連接」就很糟糕,她們就需要花更多時間跟孩子相處。多為孩子做些事,多抱抱親親孩子,多帶孩子出去遊玩,這樣的媽媽,需要學習怎樣跟孩子親密。
有些媽媽,對孩子的所有事特別敏感,也就容易產生焦慮情緒。這樣的媽媽,就需要學習如何放手,如何跟孩子好好相處而不過度干預孩子。接納孩子的過錯,理解孩子的行為,媽媽做更好的自己,孩子也能健康成長。
----END----


※聽說孕期屁股變大的媽媽最後都生了女寶,真的假的?
※【李醫生談備孕】女性體重保持在多少範圍內,最適合懷孕?
TAG:孕媽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