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500年前,中國經歷了一次大事件,從此,山西的富人翻了一番

500年前,中國經歷了一次大事件,從此,山西的富人翻了一番

曾經有一部膾炙人口的大劇名字叫《走西口》,這部電視劇記載著民國初年,山西人民受生活所迫,最後,選擇了遠走他鄉最終走西口的故事。從中我們也能發現,山西人民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走西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流離失所的百姓們選擇利用遷徙這一方式來追求幸福,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的四百餘年,這些遷徙的人背井離鄉,最終,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走西口主要是現在的山西、陝西、甘肅以及河南一帶的老百姓們向內蒙古地區移民的大型活動。在此期間,各式各樣的文化得以匯合融合,這也成為了傳播文化、融合文化的一種方式。以山西晉文化為代表的農耕文化與內蒙古地區的游牧文化相互碰撞,互相吸取文化中的精華,最終,綻放出中國文化特有的活力和風采。

在此,我們不得不提到巴彥淖爾杭錦後旗這一地區,這地區可以稱得上是走西口文化交融的典型地區了。巴彥淖爾杭錦後旗憑藉著先進的農業技術的發展,吸引了大量老百姓前往於此,最終,蒙古文化和漢民族文化在此地的交融彰顯得淋漓盡致。

現今,當地政府也在此開設了特色旅遊景點,以晉文化和蒙古文化為主打招牌,打造巴彥淖爾的走西口民俗文化村。該景區也算是再現了清末詭譎風雲下走西口這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也有著古樸厚重的仿明末清初這一時代的建築,讓遊客們能領略此地當時的建築魅力。

無疑地說,走西口是一種探險,風險性極高,成者可以享受無盡的財富,而敗者只能客死他鄉。走西口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走西口路途遙遠,環境艱苦,山路迢迢,期間還可能有野獸侵襲,而且,期間要橫度荒原、沙漠、戈地等險要位置。甚至,一個不留神,就有可能在這荒野中迷失方向,最終,被活活被餓死。

可見,走西口絕不是我們今日所想像的那種輕鬆容易。但是,風險與機遇並存,走西口固然風險極高,但是,其中也有著無數發家致富的機緣。

大多數人走西口後做的都是苦力活,主要都是打雜之類的體力活,接下來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就會開始從事經濟活動,諸如:開商鋪、或者是進行長途販運之類的活動來發家致富。通過這些運營方式他們有了一定的積蓄後,這些人就可以說成為了商人,並且,之後也會有著更好的發展。

主要來說,走西口有著兩種方式,山西人:一是向西,二是向東,最後殊途同歸到達內蒙古。而在民間主要流傳的走西口就是指的前者,向西通過「殺虎口」通往內蒙古,這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歌曲中可謂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頭一天住古城,走了七十里整,雖然那個路不遠,我跨了它三個省;

第二天住納林,碰了個蒙古人,說了兩句蒙古話,甚也沒聽懂;

第三天烏拉素,要了些爛朴布,坐在那個房檐下,補了補爛單褲;

第四天翻壩梁,我兩眼淚汪汪,想起了小妹妹,想起了我的娘;

第五天沙蒿塔,揀了個爛瓜缽,拿起來啃了兩口,打涼又解渴;

第六天珊瑚彎,我碰了個韃老闆,說了兩句蒙古話,吃了兩個酸酪干;

第七天那長牙店,我住店沒店錢,叫一聲長牙嫂子,你可憐一可憐。

... ...

西口殺虎口,在明代是長城要塞,名為殺胡口、殺胡堡,從這個名稱可見當時長城內與邊塞民族關係的緊張狀況。

在走西口這一帶也有著流傳以廣的地方戲曲「二人台」。二人台中也有講述走西口故事的戲曲,可以說,也和這塊歷史相應相稱。這一具有象徵性意義的戲曲,刻畫了當時走西口中一對新婚燕爾的夫妻無奈分別的凄楚悲傷。聽著戲曲,耳畔依稀迴響的都是千年前無數這般的家庭離別,情真意切的叮嚀囑託。

... ...

咸豐正五年,山西遭年限,有錢的糧滿倉,受苦人真可憐。太春去借糧,一顆也沒借上,回到家裡邊,怎對玉蓮講。二姑舅捎來信,他說西口外好收成。我有心走口外,恐怕玉蓮不依從。

玉蓮,開門來。玉蓮快開門!

聽見哥哥叫一叫,倒叫玉蓮喜在心,急忙放下大鞋底,雙手開開門。「太春哥,回來啦!」

嗯,回來啦。

太春進了家,心中亂如麻,低頭暗思量,不知該說些啥。「往日回家轉,說笑多喜歡,今日剛進門,為何心中煩。」

唉!

... ...

去年遭年景,寸草也不生,沒打下一顆糧食,活活餓死人。官糧租稅重,逼的人跳火坑,沒錢打害債,不走西口怎能行。去年遭荒旱,今年又成了婚,官稅催的緊,逼的人活不成。土地賣了個盡,饑荒還沒打清,三害歸了一,你說不走西口能活成?

... ...

其實,這部戲曲所展現的,也只是千千萬萬走西口中奮不顧身拼力一搏的家庭的縮影而已。我們如今讚歎的就是山西人民的勇氣,歷經千辛萬苦在新的地區開天闢地重新建造美好家園的拼搏。其中,也湧現出了通事會這樣由山西人開創的商會,也有著像三盛公一樣龐大規模的商會。

走西口不外乎是古代中國人遷徙歷程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勤勞的炎黃子孫被生活所迫,不斷地遷徙,長途跋涉,投往荒漠,去荒漠地域開創新的未來。人們遠離故鄉,向著一無所有的遙遠他鄉,義無反顧地行進著,其中,種種辛酸苦辣,豈是我們後人所能想像的?

山西北部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生存環境的惡劣迫使晉北很多人到口外謀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舊謠充分說明「走西口」者多為自然災害引起的饑民。

我們依河而生,我們不斷繁衍,前行也如無數條河流的交匯一樣,奔騰洶湧,隨著歷史的浪潮,對著未來的期頤和祝福,最後,又各奔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分流,各自蔓延著… …

我想無論如何,走西口這段歷史之所以能被廣泛地傳播還能被改編成電視劇,應該還是得益於這之中凝結了廣大勞動人民艱苦奮鬥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炎黃子孫得以度過無數難關的源頭!

參考資料:

『《中國史上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地方戲曲「二人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金庸「三婚」前,其第二任老婆:離婚可以,但你得答應我兩個要求
御史丟了東西裝病不出,海瑞知道後獻出一計,縣官知道後欲哭無淚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