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步橋:當城市建設面對文化,如何能少一些蠻勁與冷漠

學步橋:當城市建設面對文化,如何能少一些蠻勁與冷漠

文 / 青崖

邯鄲是著名的成語之都,記得原來叫「之鄉」,2005年正式認定為「之都」,大抵是言其地位重要,且獨一無二。中國的古都有很多,北京,南京,東京,西京,唯有邯鄲「都」成語,別人還替代不了。

成語當然是一種文化,甚至可以說是文化的結晶,四個字就能記述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位人物,還非常傳神。比如負荊請罪,人物的誠懇與真摯躍然紙上,如果換個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還真有點費勁。這大概就是傳統文化積澱的魅力。

邯鄲盛產成語,自然與其作為古都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有關,至少先秦時期,邯鄲屬於絕對的一線城市,甚至有專家考證,當時的邯鄲論人口規模應為世界最大城市,如今天的紐約。中心城市的人口聚集,也促進了文化的交匯與繁榮。

一位來自北方燕國的少年,正在用心揣摩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他從另外一個國家跑來,是聽說邯鄲人走路的姿勢非常優美,於是就跟在人家後頭,反覆地學習,卻始終也沒學會。不僅沒學會,反倒把自己原先怎麼走的也忘了,只好爬著回了國。

邯鄲學步,邯鄲最具代表性的成語典故,故事是莊子講的。這位大學問家最善於講故事,他講的故事很多像段子,一不小心就成了成語,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講的這位燕國少年,應該是學習方法不對頭,其精神還是蠻可嘉的。還有說少年來學的是一種叫「踮屐」的舞步,類似於今天的芭蕾舞,那就真的是為藝術而獻身,更不應該笑話人家了。

邯鄲市內至今仍有學步橋,據說最早為木橋,明萬曆四十五年改建為石橋。現在的橋系解放後重建,已非原來之真面目。站在橋頭,也覺不出半點古意,連扮一下「古」都懶得的大石橋橫跨於沁河之上,周邊高樓大廈林立,再看那塊「學步橋」的碑銘,總感覺有一種「我說是就是,你愛信不信」的蠻勁與冷漠。

一條條成語,講述著城市的歷史與文化,那是老祖宗留下的遺產,也是無形的財富。後世當懷著一顆謙卑而細緻的心,去愛護,去傳承,去光大,使其發出更加奪目的光輝,而不僅僅是掛在嘴邊上的炫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聽說手控黨都喜歡這一系列顏色的美甲,絕對的低調奢華有內涵
職場人都害怕「看起來的孤獨」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