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正氣決定壽命!是誰偷走你的「正氣」?中華醫學給你答案

正氣決定壽命!是誰偷走你的「正氣」?中華醫學給你答案

本文理論依據:《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列位看官,今天的話題,我們從「正氣」二字說起。

關於正氣,我們每一個關注健康養生的人都會知道一句話,叫做「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是說,只要我們體內存有正氣,病邪就不會找到我們。

「正氣」是什麼?正氣是支持我們五臟六腑、氣血津液發揮功能的正能量,是人體抵禦疾病的御林軍。

套用張景岳的話說,人之大寶,只此一身正氣。

正常情況下,健康的人,都有一股子正氣。隨著正氣的不斷削弱,疾病也就越來越多。小孩子正氣足,所以「沒病找病」。老年人正氣衰,所以百病自來。

那麼,是什麼削弱了我們的正氣?

在眾多答案中,我們想要告訴你兩個元兇——內傷濕滯、外感風寒。

沒錯,就是這兩個,成了當代人正氣的最大殺手。

什麼是內傷濕滯?說白了,就是濕濁之氣困擾脾土。我們的脾最怕一個「濕」字。濕濁纏繞,脾不運化,中焦脾胃氣機不暢、升降失調,這個時候我們就容易腹脹、胸悶、噁心、欲嘔、腹瀉。當然,這些都還好說。最怕的是,脾為濕困,失去了它運化水谷精微的能力。日久,則會影響到我們一身氣血的生成,以及身體內所有代謝的正常運行。

什麼是外感風寒?看官須知,風、寒、署、濕、燥、火,此乃致病的六個外部因素。風寒犯表,我們就會頭痛、發熱、身痛、惡寒。風寒久居經脈,影響氣血運行,則會帶來風寒濕痹。風寒如刀,刀刀割傷我們的氣血筋肉。寒邪屬陰,最傷陽氣,直中臟腑,會留下種種寒性的病根。

所以,我們說,「內傷濕滯」和「外感風寒」,成為影響我們正氣強弱的最主要因素。

那麼,我們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一舉兩得,將這兩個因素一掃而光,從而恢復正氣呢?

當然有。我們祖國傳統醫學經過數千年的積澱,這樣的一點小心愿,是完全可以滿足的。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和您說的千古名方。組方如下——

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各3克,半夏曲、白朮、陳皮、厚朴、苦桔梗各6克,藿香9克、甘草6克。研為細末,每次服用6克,配生薑3片和大棗一枚來煎湯送服。此等用量,參考自《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方劑學》。

這個辦法源於哪裡?源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宋代的一部官修方書,是當時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機構統一編著而成的醫療巨著。它代表著當時世界上最高的醫學成就。即便是今天,這部書里的很多方劑,也在為人們所用。它所蘊含的傑出智慧,滋養著炎黃子孫的身體。

看官別以為此方藥味較多,實際上,它的機理並不複雜。

第一隊藥物,乃是藿香、白芷、紫蘇。其中的藿香,既能夠外散風寒,還能夠化解濕滯,是表裡雙解的良藥。白芷和紫蘇,都有辛散解表、化解風寒的功能。所以你看,這三味葯組合在一起,主要目的就是「對外」,將風寒之邪化解掉。這是治療的一部分。

第二隊藥物,就是大腹皮、茯苓、半夏曲、白朮、陳皮、厚朴和桔梗了。如果說第一對藥物主要目的在於外散風寒,那麼這一對藥物,主要就是為了化解濕滯,「一致對內」。它們如何來化解濕濁之氣呢?首先,這裡有半夏曲,它可以燥濕、和逆、降氣、止嘔。還有那陳皮,可以理氣燥濕。濕濁之氣,因為它們倆先滅了一般威風。有形之邪易解,生邪之源難覓,不過這難不倒古人。古人認為,脾胃虛弱,乃是造成濕濁叢生、不化的根源。所以這裡有白朮和茯苓,用來健脾,同時起到燥濕和利濕的作用,這就是釜底抽薪。接下來,古人用大腹皮和厚朴來行中焦之氣。中焦氣行,則可以很好化解腹脹、腹痛之感,同時有助於祛痰濕。這就是氣行痰自消的道理。同時,大腹皮可以行水。它配合茯苓的利水之功,可以讓痰濕從小便排出去,給病邪以出路。

最後,配合桔梗寬胸利膈,暢達肺氣,通調一身水道和氣機,這就讓中焦濕滯的問題化解了。

看官,這就是古人的一種恢復正氣之法。聰明的中國人給它起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以君葯藿香為首,這就是藿香正氣散。它是中國古醫學的代表方劑。

它能治療什麼呢?說白了,就是外感風寒,內傷濕滯,內因外因一起來打擾我們的正氣。就癥狀來說,就是惡寒發熱、吐泄、頭痛、胸膈滿悶、肚子疼、舌苔白膩。我們常見的胃腸感冒、急慢性胃腸炎等等,就是它的主治疾病。

自從它問世以來,不知匡扶了多少人的正氣。所謂「正氣」,有「正四時不正之氣」的意思。四時不正之氣為之而正,我們的身體,當然也就正氣浩然了。

其實,說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們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醒您,濕濁困阻脾胃,風寒外犯肌表,這是兩個「偷走」我們正氣的最大兇手。每一個渴望健康長壽的人,都該有清醒的認識。

文中方劑,看官需要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以求萬全。全文完。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想睡好,先要合陰陽!清末醫林「聖手」,治失眠就靠這一招
大便有血,腸子要爛?這病你千萬別得上,否則黏一輩子!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