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女失貞,不如老妓從良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遺
物語
+
為什麼好人做一點「壞事」就會被人說成道貌岸然,而壞人做一點「好事」就是良心發現?
01
昨天,一則新聞讓我打了個寒顫:
一位叫「多寶」的網友為朋友打抱不平:
他的好朋友方超,
雖然只是普通工薪階層,
卻一直堅持資助幾個貧困學生上學,
一資助就是9年。
但最近,方超突然被查出肝癌,
家庭經濟便一下緊張起來,
再加上忙著做手術和化療,
就中斷了4個月捐助。
他為此很愧疚,
便拜託好友多寶接手捐助。
於是,多寶接通了貧困學生家長的電話,
想說明方超現狀以及自己接手捐助的事情,
可還沒說幾句,就遭到劈頭蓋臉的責問:
「現在什麼情況我不想知道,
我已經幾個月沒收到錢啦!
你們到底還給不給!
我們是要靠你們走出大山的,你懂不?」
多寶想解釋這個事情的原委時,
卻遭到對方斥責:「你們就是騙子。」
聽到這話,多寶心就寒了:
「方超資助了他家9年,到頭來卻被說成騙子。」
歌手叢飛曾遭遇著名的「白眼狼」事件
02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兩個段子。
第一個:
甲不喜歡吃雞蛋,
每次發了雞蛋都給乙吃。
剛開始,乙很感謝,
但久而久之便習慣了。
習慣了,便理所當然。
有一天,甲將雞蛋給了丙,
乙心裡就不爽了,
她忘了這雞蛋本來就是甲的,
甲想給誰都可以。
他與甲
大吵一架,從此絕交。
第二個:
一個乞丐到一戶人家乞討,
一位年輕男子給了他十塊錢,
第二天乞丐又去,
那位男子又給了他十塊錢,
就這樣,持續了兩年。
第三年,乞丐再去乞討時,
那位男子只給了他五塊錢。
十天後,乞丐終於忍不住問:
「你以前給十塊,為什麼現在只給五塊?」
那位男子說:「因為我結婚啦!」
乞丐大怒,啪地一巴掌打過去:
「他媽的,你竟然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
那位貧困學生家長,
是不是像極了這個「乞丐」和「乙」?
03
再說說去年10月8日發生的一件事情:
這天早上凌晨三點,
有三個「慣偷」從網吧出來,
身上只剩下5毛錢。
於是便開始搜尋車輛作案。
終於,他們發現了一輛沒上鎖的車,
於是打開車門偷走了3000元現金。
三人偷錢後走到上塘河附近時,
突然聽到有人大叫「救命」,
於是三人跳下河,
救起一位落水姑娘。
但第二天,三人因盜竊而被警方拘捕。
於是,很多網友說:
「小偷還是有良心,算了吧。」
「這樣的小偷,也是好小偷。」
大家紛紛為小偷說話,
希望他們免於懲罰,
而忘記了他們以前犯下的種種惡跡。
04
我為什麼要講這幾個故事呢?
是因為我們生活中一直存在一種現象:
好人只要做了一件「壞事(錯事)」,
就會遭到我們無盡的唾罵,
我們不僅對他以往做的好事視而不見,
還認為他原來做的好事都是有預謀的。
相反,一個壞人若做了一件好事,
我們往往就會對之讚揚千遍,
不僅看不到他以前的斑斑劣跡,
還認為他的本質一直都不壞。
民間有句俗語總結得特別好——烈女失貞,不如老妓從良。
一個烈性的良家女子,
因為偶然事件失去貞操,
就會被別人大罵為「蕩婦」「賤貨」。
而一個放蕩的妓女,
就因為晚年不賣淫了,
大家都誇她「真難得」「有志氣」。
洪應明在《菜根譚》里說:
「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無礙;
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
05
為什麼好人做一件壞事(錯事)就被全盤否定,
而壞人做一點好事就是良心發現呢?
我講完兩個「效應」你就明白了。
第一個:損失憎惡效應。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卡尼曼,
曾做過一個著名實驗,
他對一群實驗對象說:
「向上拋出一枚硬幣,
落地正面,你就贏100美元;
落地背面,你就輸100美元。」
你會參加這個賭局嗎?
大部分實驗對象選擇了拒絕——對他們來說,失去100美元的恐懼,遠比得到100美元的慾望要強烈得多。
接著,卡尼曼改變了實驗方法,
他先給每個人發500美元,然後說:
「你現在面臨兩個選擇。
一個是:立馬退給我250美元。
一個是:拋硬幣,正面朝上,這500美元全還我;背面朝上,你不用退任何錢。」
結果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拋硬幣,
為避免250美元損失,他們甘願冒險。
卡尼曼總結這個實驗時說:
我們天生就對「損失」更加敏感,
為了避免損失或找回損失,
我們常常會失去理智和判斷。
那個貧困學生家長為什麼大罵方超為騙子?
就是因為他一直習慣了「得到」,
所以當他失去「已經習慣了的得到」時,
就會因「損失」而產生「憎惡」心理。
06
第二個:期望管理效應。
損失憎惡效應發現了一個現象,
就是在獲取和損失相同的價值的東西時,
損失的痛苦要比獲得的快樂強烈十倍甚至幾十倍。
如果說做好事,
價值輸出是+1,評價是+1。
那麼做壞事或錯事,
價值輸出就是-10,評價是0。
因為最差評價就是0,
做再多壞事的評價都是0。
好了,現在我們來看一個推演。
村裡面有兩個年輕人,
一個叫張三,一個叫李四。
張三做了10件好事,
他的價值輸出就是+10,評價是+10。
但他再做了一件壞事呢,
價值輸出就是-10,評價是-10。
他的總價值輸出變成了0,
他所得到的評價也變成了0。
李四呢,做了10件壞事,
他的價值輸出是-100,但評價是0。
因為0就是最差評價了。
但李四做了一件好事呢,
他的價值輸出增加了+1,評價增加了+1。
他的總價值輸出雖是-99,
但他得到的評價卻變成了「0+1=1」。
這就是好人做一件壞事(錯事)就被否定,
而壞人做一件好事就被欣賞的原因所在。
07
我為什麼要解剖這個事情呢?
我想告訴大家幾個生活的哲學。
第一個:要做會「作惡」的好人。
「伸出你的貓爪」在天涯發帖訴苦:
三年前,他們一家在城裡買了房,
然後從農村搬到了城裡。
當時,他媽媽的一個閨蜜,
剛好和老公離了婚,沒地方住,
於是貓爪一家就讓她暫住在老房子里。
這位閨蜜,不給房租就算了,
一遇到房子里的東西出了問題,
她不僅不管,還讓貓爪出錢去修。
後來,貓爪媽媽得了癌症,
急需用錢,便想把農村的房子賣了。
結果,這閨蜜竟然不讓賣:
「你賣了,我住哪兒啊。」
在中國,做好人的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千萬不要做老好人。
「你每天都給一個人糖果,
哪天不給了,他就會恨你。」
當然,我並非倡導大家不做好人,
而是倡導要做會「作惡」的好人。
什麼是會「作惡」的好人?
就是要懂得有節制有拒絕的做好事,
不要讓別人對你寄予過高的期望,
更不要培養別人一直索取的習慣,
不然你的生活成本會非常高昂。
08
第二個:不要對好人太惡。
1997年5月,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訪問中國時,
在《焦點訪談》上講了個故事:
我上中學的時候,有一天,
老師走進教室,拿出一張白紙,
然後用筆在上面畫了一個黑點。
老師問:「這是什麼?」
我們齊聲說:「一個黑點!」
老師再問:「你們只看到一個黑點嗎?」
我們回答:「對啊!」
這時,老師說:
「孩子們,你們不能這樣。這首先是一張白紙!」
同學們終於懂得了老師的意思:
「不能因為一個黑點就看不見整張白紙,
不能因為一兩個錯誤就徹底否定一個人。」
「不要對好人太惡」包括兩層意思,
一是我們要懂得寬容,
不能因為一個好人偶爾做了錯事,
就將他一棒子打入十八層地獄。
二是我們要懂得感恩,
不能像那個貧困學生家長,
把習慣索取當成理所當然。
要謹記一句話:
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劉鑫在微博慶祝
09
第三個:不要對惡人太善。
1月20日,劉鑫在微博曬公證書,
稱「真相會遲到,但永不缺席」,
還配文字說:美美的。
看到她的這個慶祝,
我想起了季羨林先生的一句話:
「我觀察了幾十年發現:
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
是並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
而且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
我講一件琢磨先生說過的事情:
一個女生正在酒店打工,
突然接到朋友電話,說帶她去致富。
不用猜你也知道,就是搞傳銷。
到了北海後她就被朋友關在房間里,
相當於抵押給了當地黑社會,
然後,那個朋友獨自逃走了。
這女生說:我感覺自己必死無疑。
各種僥倖,她竟然逃脫了。
重生後,她說:「我死都不會原諒那個朋友。」
回到上海,一個富二代愛上了這女生。
在一次聚會上,這女生又遇到了那個朋友。
她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請求原諒:
「我父母病重,如果當時不離開,就見不到父母最後一面了。」
這女生聽得潸然淚下,就原諒了她。
過了一個月,富二代對這女生說:「我們分手吧。」
女生不明白:「為什麼?」
富二代說:「我已經和你那個朋友同居了。」
這女生坐在黃浦江邊,哭了整整一宿。
半年後,那個朋友又來找她:
「我跟富二代分手了,他有很多女人,幸虧你沒跟他好。」
言外之意就是:幸虧我幫了你,你才沒被他騙。
因為對富二代的同仇敵愾,
這女生又和那個朋友和好了。
再後來,那個朋友要買一套房子,
缺首付來找她幫忙,說自己無依無靠。
一把鼻涕一把淚,哭得黃浦江都漲水了。
於是,這女生借給了她20萬。
但從此,那個朋友就沒了音訊。
我講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
每個壞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
在這個價值觀里,他壞的邏輯是自洽的。
所以千萬不要期待壞人會變好,
哪怕他偶爾做了一件好事。
當你遇到壞人、惡人和一直索取的人時,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拉黑。
10
第四個:做事情的順序很重要。
講兩個段子。
第一個:
有人問牧師:
「我可以在祈禱時抽煙嗎?」
牧師斷然說:「No。」
另一人問牧師:
「我可以在抽煙時祈禱嗎?」
牧師回答:「當然,上帝鼓勵人們隨時隨地向他禱告!」
第二個:
一男人對美女說:
「我想和你一起睡覺。」
美女甩手就是一耳光:「流氓。」
另一男人對美女說:
「我想和你一起起床。」
美女羞澀地回答:「你好浪漫喲!」
我為什麼要講這兩個段子呢?
因為做事情,順序太重要了。
先使「壞」再使「好」的效果,
要好於先使「好」再使「壞」。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領導表揚人時,總喜歡先抑後揚的原因所在。
前幾年,一位老闆很鬱悶:
「今年效益不好,年終紅包發不了多少。」
他怕影響士氣,憂心忡忡。
一位朋友給他出了個主意。
於是他通過財務悄悄散布消息:
「今年效益不好,取消年終紅包。」
消息一傳出,全廠黯然。
臘月二十三,公司吃團年飯,
他在吃飯時突然發布好消息:
「儘管今年效益不好,但考慮到大家的辛苦,公司還是決定每人發兩千紅包。」
現場,立馬掌聲雷動。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歡迎轉發個人朋友圈。
微信公號轉載須經授權,
並不得用於微信外平台。
法律顧問 | 重慶沁山律師事務所


TAG: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