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詩悅讀.明月出天山

古詩悅讀.明月出天山

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01關山明月離人怨。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這是經典的李白式的開頭,沒有鋪墊,驚艷之句橫空而來,除了驚嘆佩服,還是佩服。就像《將進酒》的開頭一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關山月》的開頭亦是如此。一輪明月緩緩升起於綿延的天山之上,雲海翻滾,蒼茫遼闊。

皎皎明月,綿綿天山,蒼茫雲海,單看前兩句,這畫面雄渾蒼勁,遼闊壯美,意境幽遠。可是細細讀來,只覺寒意陣陣,無限悲涼。《關山月》是古樂府《橫吹曲》調名,多寫離別的哀傷,音調本就悲哀凄楚。

天山即祁連山,匈奴人呼天為「祁連」,故又稱天山。祁連山在今天的甘肅一帶,是唐時的邊關,為偏遠奇寒之地。看似詩意的天山,冰冷無言,蒼涼荒寂,實是不毛之地。「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邊地荒涼苦寒,春風不度,五月飛雪,將士們長年守邊,而守邊生活又是異常辛苦,「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白天打仗,夜晚巡邏,緊張忙碌。讀到這裡,不覺明月清輝,寒意陣陣,關山明月戍卒苦。

「明月出天山」,關山月,乃邊關月,「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這輪明月照古今,獨蒼涼。一輪明月漸出天山,在雲海間忽隱忽現,銀輝映地,白沙似雪。這圓圓的邊關秋月,撩起徵人幾多愁。月團圓,人別離。關山明月離人怨。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疾風勁吹,這風定不是春風,邊地無春,「春風不度玉門關」。這風應是秋風吧,「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這輪月定然也是中秋那團圓月了,「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徵人一夜思故鄉。

這風該是故鄉而來吧,秋風蕭瑟,縱橫幾萬里,可吹來故鄉的消息,此刻渭水定然漣漪陣陣,長安落葉堆積。風無言,掠過大漠,吹折白草,飛沙走石,颯颯作響。關山明月思鄉愁。

這蒼茫的明月,浩蕩的長風,連綿橫亘的天山,孤寂荒遠的關城,千百年來,見證了多少戰爭的無情廝殺。這看似闊大的背景里,是無限的蒼涼,是深沉的凄涼。

02關山明月白骨寒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詩歌至此,由寫景轉入敘事,緊扣邊塞詩的主題。「漢下白登道」講的是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的典故。公元201年韓王信勾結匈奴發動叛亂,劉邦親自出征討伐,中計被困於白登山下七天七夜,後用陳平之計才得以解圍。「胡窺青海灣」,「胡」指胡人,泛指包括匈奴在內的西北少數民族。青海這一帶,歷來是北方游牧民族爭奪之地,一直戰事不斷,不得安寧。

這兩句寫出了邊關長年征戰不斷的原因。一方面是胡人的入侵,一方面是統治者開疆拓土的野心和慾望,這使得邊關戰爭在所難免,長年不斷。不但唐朝如此,千百年來,一直如此。「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由來」一詞,又使戍卒埋骨沙場的悲劇,跳出了時空的限制,具有了更深遠廣闊的意味。戰爭無論成敗,最苦的都是那些戍卒,而這不是一時一地的悲劇,而是自古以來的悲劇,是絕大多數戍卒的悲哀宿命。詩歌至此,豪氣皆去,悲意盡顯。

歷來人們都只關心戰爭的成敗,又有幾人關心過如草芥般戍卒的生命。邊地苦寒,遠離親人,已是凄苦不堪,何況還有時時發生的戰爭,流血犧牲亦是平常之事。「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一場戰爭勝利了,人們都讚揚將士們鬥志昂揚,可又有誰想到多少白骨亂蓬蒿,萬里長徵人不還。自古以來,征戰之地,便是黃沙漫漫,白骨累累,「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只見徵人去,不見徵人回。戰爭如此殘酷,而在殘酷的戰征面前,個人的生命被忽視,這更是一種無盡的悲涼凄愴。關山明月白骨寒。

03關山明月愁腸斷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明月天山,蒼茫雲海。白登之圍,胡窺青海,戍客高樓。詩歌的鏡頭逐漸由遠及近,由闊大而細小,由概括而具體,由景色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徵人。

這裡描繪了兩組平行的鏡頭,戍客懷歸圖,思婦念遠圖。兩組畫面你呼我應,相互映襯,可謂一種相思兩處同,共看明月應垂淚。

明月皎皎,白沙如雪,羌笛聲怨,這樣的夜晚,戍客難眠,抬頭望月,家在萬里,濁酒入愁腸,亦作相思淚。月圓人不圓,胡未滅,家難還。戰爭不知何時才休,戍邊不知哪年才是盡頭。

遙想故鄉亦是一輪明月,此夜此時,妻子也應是輾轉難免,披衣上高樓,舉目遠眺,盼望親人早日征戰歸來。 她徘徊張望,望眼欲穿,怎奈關山重重,山長水闊,不由得長嘆接短嘆。「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只可惜明月不知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人生最苦愛別離,而這戰爭造成的生別離,讓多少骨肉分離,夫妻分散。「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攜老」,明月之夜,不眠戍客也許也想起了當年與妻子白頭偕老的約定,只是這無休止的戰爭, 使得歸期遙遙期啊,而且能不能活著回來還是個問號。此時此刻,戰爭的成敗,功名的得失,都不重要了,只希望早日還家,只盼解甲歸田,喝一杯你沏的茶。唯願沒有戰爭,歲月靜好。

明月無心,天山無言,長風無情,遼闊的空間里,戍客心中的瀾翻絮涌,思鄉的洪流,最終不過化為一聲渺小的嘆息。然而這發自內心的思緒,卻是最能打動人心的。開頭廣闊蒼茫的畫面,更好地襯託了這嘆息悲涼的意味。關山明月人斷腸。

04關山明月古今同

盛唐時期的邊塞詩,大多豪邁雄壯,頗有氣勢。「寧作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馳騁沙場,痛擊狂胡,萬里覓封候,詩句中滿滿的英雄豪氣,無半點離情別怨,兒女情長。

金戈鐵馬,建功立業,這是當時唐代士子博取功名的另一條重要途徑,也是很多邊塞詩的主題。李白的這首《關山月》,一反英雄讚歌的路子,關注戰爭的苦難,戰爭的殘酷,關注小人物的命運,充滿著強烈的反戰情緒,滿懷著對守邊將士的深切同情。這和王昌齡的邊塞詩主題很相似。王昌齡在《塞下曲》中就寫道:莫學遊俠客,矜誇紫騮好。那些遊手好閒之徒,從未經歷戰爭之苦,卻一味挑唆人們買好馬,去打仗,真是可惡可恨。殊不知,勝也戍卒苦,敗也戍辛苦,「黃沙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冷月邊關遠,疾風仍勁吹,一輪關山月,多少離人情。關山明月古今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是2017寫給2018的一封信
打萬科吞格力,現在又開始造車的他會不會步賈躍亭的後塵?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