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易經》故事,太傅鄧禹活人數千,子孫後代一定封侯拜相

《易經》故事,太傅鄧禹活人數千,子孫後代一定封侯拜相

東漢太傅鄧禹,曾統帥百萬大軍,沒有妄殺一人,人家都說:「鄧家後人一定有大福。」鄧禹的兒子鄧訓為官,曾修築河堤,每年使數千人得以活命,旁人都贊道:「活人數千,子孫後代一定封侯拜相。」

史書的這些記載,據說應在了鄧訓的女兒鄧綏身上,就是和帝的第二任皇后鄧皇后。

鄧綏自小聰明美麗,人人見了,無不憐愛。現在都講隔代親,漢代早也盛行了。鄧綏的祖母就特別喜愛這位可愛的孫女,從來都是親自給孫女剪髮打扮。老夫人眼睛不好,誤傷了孫女後額。可五歲的鄧綏怕祖母不高興,連吭都未吭一聲。人們知道了,都誇她是個奇女子。

鄧綏自小特別喜好讀書,六歲就能通史書,十二歲時,《論語》、《詩經》背得滾瓜爛熟,家中都戲稱為「候選博士」。十五歲時,鄧綏被選入宮中,做了嬪妃。在同時入宮的嬪妃中,鄧綏以髙高的身材,姝麗的容顏,鶴立雞群,特別顯眼。

第二年冬天,鄧綏被封為貴人。當時的皇后還是陰後,鄧綏恭敬地服侍皇后,史書上說她「恭肅小心,動有法度。承事陰後,夙夜戰兢」。

和帝見鄧貴人美艷照人.十分寵幸。但鄧綏時時推薦其他貴人讓和帝寵幸。與其他貴人在一起時,個個花枝招展,都盼望得到龍恩,唯獨鄧貴人身著素服,不加修飾。對宮中的貴人以下,鄧綏從不以貴人傲視他們,這些嬪妃都說鄧貴人和氣,十分尊敬她。

和帝沒有兒子,鄧綏十分焦急,主動選出數位年輕的才女去侍候和帝,希望和帝能夠有後。鄧貴人的這一舉動,更受到嬪妃的好感,皇室同是一片讚揚聲。

陰後見越來越多的人稱頌鄧貴人,決計要除掉鄧貴人,恰好此時,和帝病重,卧床不起。鄧貴人感到十分難過,決定以自身代替皇上,準備飲葯自殺。一位宮女騙她說,皇上的病已經好了,這才阻止了鄧貴人的自殺。

說來也怪,第二天皇上果然病情好轉了。聽到宮女講起這件事,和帝從心裡更寵幸鄧貴人了。這越令陰皇后不安,陰皇后就請人搞起法術來,想用巫蠱之術除掉鄧貴人。

事情敗露後,陰皇后被貶入冷宮,鄧綏謙讓再三,被立為皇后。做上皇后的鄧綏更加恭謙事君,對貴人、嬪妃一一以姐妹視之,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

漢代不少皇后、貴人的父兄子侄,都因外戚身份而榮登高立。鄧皇后做了皇后,皇帝數次要提升她的兄長鄧騭,鄧皇后都不同意,所以,直到和帝去世,鄧騭也只做到虎賁中郎將這樣一個不大不小的官。

就是以這種寵幸而自謙的精神,鄧皇后蠃得朝野上下的支持。後來,還臨朝為政二十年,真是「無不利也」。

鄧後得寵無不利,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人生啟示

宮人得寵於人君,常因寵而生驕,因驕而生禍害,不絕於世。鄧皇后能寵而不驕,與其他嬪妃和平相處,而有『『無不利」的結局。女性吃醋,尤其是皇帝中的嬪妃爭寵,是人際關係中最難處理的。鄧綏能夠妥善處理,人們從中不可以吸取到某種處世哲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張大嘴巴面向朝陽做吐納,是《易經》里的養生秘訣?
周易的十天干十二支可是很奇妙!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