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初三傑之張良:原本想當刺客或戰士,結果遇見一個人,成了個謀士

漢初三傑之張良:原本想當刺客或戰士,結果遇見一個人,成了個謀士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張良的遭遇可以說是最富有傳奇性的。這個傳奇性體現在他人生巨大的轉變之上。少年時代的他還想著憑藉著武力和行刺等這種冒險行為改變世界,但是在受到了傳說中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幻化的圯上老人的指點之後,他開始學習兵法,進而轉變為了一個謀士。劉邦當上皇帝之後,在總結自己勝利的因素時,就將他和韓信、蕭何並列,認為他運籌帷幄的策劃是功不可沒的。在戰爭結束之後,張良逐漸淡出了政壇,然而在許多涉及國家安定的時刻,他依然用自己傑出的計謀幫助劉邦和呂后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影視劇《楚漢傳奇》中的張良

張良的圯下奇遇

張良的祖父張開地、父親張平都是韓國(戰國時代的韓國位於今天河南一帶,不是朝鮮半島上那個韓國)的丞相,但是等到張良這一代,還沒有等他能出來任職的年級,韓國就被秦國所滅。作為韓國世代的重臣家族,張良對秦國有著刻骨的滅國之恨,所以散盡家財以求報仇。當時,他能想到的主意就是刺殺秦始皇。他遠到東夷拜託倉海君找來了一個大力士,趁秦始皇東遊的時候,在陽武縣博浪沙(今原陽縣城東郊)用遠程投擲鐵錐的方式想要狙擊秦始皇,但只擊中了秦始皇隨從的車輛(副車)。秦始皇為此大怒,下令全國追查。張良就變更姓名躲藏在下邳。

在下邳隱居的時候,張良遇見了改變他一生的重大傳奇事件。某天,他正在下邳沂水邊閑逛,走到橋上的時候,對面走來一個穿褐衣的老人,經過他身邊的時候故意將自己的鞋扔到了橋下,然後回頭很不客氣地對張良說:「喂,小子,下去給我把鞋拿上上來。」張良還從沒有看過這麼厚顏無恥的人,簡直驚呆了,只是看到這位老人年紀大,所以強忍著沒有打他,忍氣吞聲地下去取了鞋子。結果老人直接將腳伸過來,不客氣地說:「給我穿上!」張良一想鞋子都取了,就乾脆好人做到底,跪下來給老人穿上鞋。老人穿上鞋,笑著就走了。驚呆了的張良就在橋上一直看著這個老人。老人走出幾百米之後又返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小子還是可以教育好的,五天之後的黎明來這裡找我。」張良就答應了下來。五天之後天亮的時候來到橋這裡,發現老人早就到了,還生氣地責備他:「怎麼和老人約定了還遲到?五天之後早點來。」第二次張良雞叫時分就趕到橋上,發現老人又先到了,讓他五天之後再來;直到第三次張良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見到他很高興,就傳授了他一本《太公兵法》,告訴他讀懂了就能為帝王師,還告訴他13年後在濟北谷城山下見到大黃石,那就是他。

在古漢語中橋又被稱為「圯」,所以這位老人被史書成為圯下老人。圯下老人教育張良的故事也因此成為了後世的傳奇。有人認為,圯下老人看出張良是一個好苗子,但並沒有認識到刺殺這種暴力行為是改變不了歷史大勢的,所以才故意折辱他,磨練他的心性。不管這位圯下老人的動機是什麼,從後來的發展來看,他的目的應該是達成了。

參加起義,和劉邦相遇

由於張良家家境不錯,所以他在下邳生活很順利,還能從事一些反秦活動。當時,項伯殺了人,就躲在他家,因此兩人關係相當好。差不多十年後,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張良也在家鄉募集了大約百十來個人想去留(地名)投奔自稱楚假王(假在此為臨時之意),但在路上遇見了劉邦。張良就發現自己給劉邦講《太公兵法》裡面的計謀戰略,劉邦一聽就贊同採納,但給其他人說都表現得很漠然。於是張良就決定還是跟隨劉邦行動,被任命為廐將。

當時項梁已經擁立了楚懷王,成為反秦義軍的領袖。劉邦和張良見到項梁之後,張良就勸說項梁立橫陽君韓成為韓王,並且擔任了韓王的司徒,在潁川附近和秦兵作戰。等劉邦向咸陽進發的時候,張良就作為韓王派出支援的部隊跟隨他一起行動。在張良的輔佐之下,劉邦一路過關斬將,很順利地打進了咸陽,滅亡了秦朝。

劉邦進入秦宮之後,見到這裡充斥其中的財寶、犬馬、美女,就非常心動地想要不思進取了,連樊噲的勸說也不肯聽。這時候張良就親自去勸說他,要他將目光放長遠,在他的勸說之下,劉邦才退出秦宮,駐紮在了霸上(地名,咸陽附近)。項羽進軍到鴻門之時,聽說劉邦佔領了秦宮,想要獨霸關中,非常生氣地要攻打劉邦。這時,和張良關係很好的項伯就連夜跑來報信,要張良和他離開。而張良就使出渾身解數,先是將項伯介紹給劉邦,後來又安排劉邦親自參加鴻門宴向項羽謝罪,最終在他的積極斡旋下,劉邦逃過此劫。

漢元年正月,劉邦被封為漢王,張良因為要輔佐韓成到了韓國。但是項羽不僅不肯封韓成為韓王,還殺了他,張良只能出逃到已經平定關中的劉邦處,從此作為漢軍的首席參謀活動。在他的策划下,劉邦聯絡九江王英(黥)布、彭越,並派出韓信獨當一面,最終在戰略上形成優勢。漢三年的時候,酈食其給劉邦出了一個餿主意要他立六國之後來牽制楚國,要不是張良及時阻止並且說清楚道理,劉邦差點就失敗了。當時劉邦正在吃飯,張良說完之後,劉邦飯也不吃,大罵酈食其「這個臭老九差點壞了老子的大事。」就此作罷。總之,在張良輔佐下,漢軍一直在戰略上保持正確的決策,最終消滅了項羽。憑藉這個功勞,張良被劉邦評為運籌帷幄的漢初三傑之一,還以兩人最初相遇的地方留地封給了張良。

遊戲《王者榮耀》中的張良

淡出政治,依然做出重大決策

張良對於政治很清醒,知道自己並不是劉邦親友發小,所以在漢朝建立之後就以身體不好為借口淡出了決策層,以保全自己。劉邦對他這種恭順的態度也比較滿意,對他也很尊重,在重大的問題上還是要徵詢他的意見。當時,朝廷為到底定都洛陽還是長安爭論不下,因為漢朝開國君臣大都是關東楚地人,所以傾向於建都洛陽,但劉向主張應該以長治久安為目標,所以要建都長安。劉邦猶豫不決之後徵詢張良的意見,張良就勸說他聽從劉向意見。於是劉邦當即拍板下令建都長安。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易儲事件。劉邦年老時喜歡戚夫人和她生的小兒子劉如意,幾次三番想改立劉如意為太子,要不是此事遭到了所有大臣的反對說不定就下詔易儲了。為了徹底斷絕劉邦的這個打算,呂后就派人自己兄弟呂澤前去找張良商量,張良先還以各種借口拒絕,但是在呂澤強行要求之下,加上考慮到長治久安,他就建議呂后為太子去找劉邦很想請但請不來的隱居在商山的四位老賢者(商山四皓,皓是白色的意思,指這四人年紀很大,頭髮都白了,以此尊稱) 來輔佐太子。後來一次宴會上,劉邦看到這四人出現在太子身邊,就明白太子羽翼已成,不可能易儲了。史學家後來都說,雖然當時有很多人在爭論,但真正一錘定音的,還是張良的這個計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透視眼 的精彩文章:

司馬懿VS諸葛亮,這兩位大軍師的對決震鑠古今,但後世人們為何卻只崇拜諸葛亮?
只看過《三國演義》沒讀過《三國志》,你也好意思說自己懂三國?

TAG:文史透視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