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太有才了,這些學生給老師寫"評語"!原來,師生互動還可以這麼有趣……| 特別關注

太有才了,這些學生給老師寫"評語"!原來,師生互動還可以這麼有趣……| 特別關注

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

「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期末,學生們很忙,忙著複習迎考,忙著等待成績單,等待學期末的總體評價;老師們也很忙,忙著給學生寫期末評語。這兩天,在朋友圈裡,常能看到老師轉播寫評語的實況:「才寫到20號,已經5000多字了,我真是個話嘮型的班主任啊;還差8個人沒寫,困死了,明天早點起來繼續……」




但也有學生反其道而行之,給老師寫起了期末評語。看看老師們拿到的這一張張既有趣又溫馨的期末成績單,不得不驚嘆,學生們實在太有才了。套用那句網路用語:「牆倒了都不扶就『服』你。」




上周,

杭師大附中所有班主任和年級組長都陸續拿到了自己的「成績報告單」,

裡頭是他們的肖像畫、口頭禪、各科成績及評語,全部出自學生之手。



有個老師在朋友圈幸福地吐槽:「你們還真下得去手!其實心裡暖暖的,足以抵擋正在肆虐的冷空氣。」





學生們的評語都是這樣寫的




這位班主任郝振南老師,在學生眼裡是個「保守派」,因為他熱愛老歌,尤其愛周華健,於是他在「成績單」上的形象瞬間成了「迷弟」。郝老師不光「追星」,而且「顧家」「博學」,這幾項的成績接近滿分,但是他不理解的是,為啥「消息靈通度」是負分?






這位張建民老師拿到「成績單」後有些哭笑不得,因為學生偷偷記錄下了他的標誌性表情。在學生的印象中,張老師無論高興還是生氣,鼓勵還是批評,臉上始終帶著讓人捉摸不透的微笑。難怪在「笑容複雜程度」這一項,學生打出的成績是一道關於求最大值與最小值的不等式,寓意張老師的笑容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這位老師拿到的成績如下:美貌5分(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身材管理5分(維秘身材),授課能力3分(怕你驕傲)。老師:「你們這是在誇我還是損我呢?」





想必這位老師平時喜歡穿旗袍,畫得這麼美麗,真讓人想到這位旗袍姐姐課堂去體驗一番呢!






其實,學生給老師發「成績單」,在杭師大附中不是第一次了。去年7月,學校高一、高二共24個班的班主任每人都有一份,以視頻的形式展現,有老師現場就感動哭了。



「雖然視頻便於傳播,但是鑒於技術和設備上的限制,加上還要背著老師偷拍,很難呈現出最好的效果,所以這學期就改用書面和繪畫的形式了。」學生處盧昕老師說,

不過有一點和去年一樣,就是對老師們完全保密,學生們都是偷偷完成的。




盧老師介紹,和上學期相比,

這次的「成績單」更全面,一共分為四個部分:老師肖像,總結性評語,經典語錄和各科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特點,自由選取6~8門科目進行打分,可以是學科,也可以是性格、顏值、習慣等。

「這也能反映出同學對老師觀察的點滴。」




而老師們收到了專屬的「成績單」,由於並不知情,所以老師們除了驚喜,還有感動。





為啥學生要給老師發「成績單」?




一位老師道出了真相:「經過一年的學習和生活,每位學生或多或少都有成長進步,老師知道得一清二楚,會通過期末成績單和評語記錄下來。反過來,教學相長,學生和老師每天相伴,老師也有進步,學生感念在心,需要有一種途徑記錄下來,給予老師肯定與鼓勵。




在製作過程中,同學們都非常投入,幾乎每個班都給「成績單」精心設計了封面,風格迥異,

有做

成「紅包」的,也有酷似「秘密花園」的,還有「機械風」「仙女風」……




這是師生互動的一種很好的表現方式,師生間的愛盡顯無疑。




通過這種方式,能增添學生對班級的融入感,也能帶給老師更多的鼓勵。





他們這樣做,讓師生互動更有愛




誰說

師生互動只有寫評語這一種方式?現在就讓中教君帶大家來看看師生之間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吧。





微信上課,增加了課堂互動


在瀋陽市第四十三中學的一堂課上,學生人手一部手機將答題情況以個人或是小組為單位發送到老師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之後再投射到大屏幕上讓各組同學予以補充完善。


 


這種微信上課的方式讓學生直呼

「新鮮「,紛紛表示喜歡這樣有趣的課堂,以後每節課都能這樣上課就好了。徐老師說:」三年前他受到微信明星互動的啟發,開辦了個人用於教學的微信公眾號。雖然課上還是探索階段,但課下利用公眾號互動已經十分普遍。「


 


這種緊跟教學潮流的信息融合課堂的方式不僅讓學生的課堂變的豐富有趣,同時也讓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情況,便於老師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小學生給老師寫期末評語,讓師生互動有童趣


「熊老師說起英語,就像外國人一樣,寫的英語字母和列印的沒兩樣!」


「徐老師是個技術高的老師,上課時會用手機連接電腦給我們查資料,還會說英語……」


「梁老師打籃球百發百中,太厲害了!」




這是江漢區西馬路小學的學生給老師寫的評語的一部分,話語中充滿童真讓人忍俊不禁。


 


這些評語在表達孩子們對老師的崇拜的同時,也讓老師們看到了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例如有一位學生評價老師是一位「全面發展「的好老師,就讓老師們看到了自己的評語中出現的空話、套話現象,並反思以後評語要走心。一些孩子給老師提出意見少發火,也讓老師更加註意控制自己的情緒、調整教學方法。


 


通過讓學生給老師寫評語,老師和學生之間多了一個溝通渠道。讓學生自由的表達心聲、緊密師生關係的同時,也為老師的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





這所高中師生互動講愛情詩



在重慶市廣益中學的特色課例展示中,高一年級的鐘老師用一句話點燃了高一(8)班的孩子們的熱情。這是一堂《品讀經典》的閱讀課,鍾老師選擇了現當代愛情詩歌為主題。




舒婷的《致橡樹》、席慕蓉的《一棵開花的樹》、三毛的《如果有來生》等詩歌都膾炙人口。當鍾老師為同學們拋出這些詩人的詩歌,並不斷引導讓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時,台下分組就坐的同學不僅接招了,表現可謂驚艷。




一個小組集體上台讀起《致橡樹》,不僅情感飽滿,語調抑揚頓挫,還進行了男女聲部分配,他們說,朗讀愛情是為了更靠近舒婷寫這首詩的情感,經過逐字逐句地推敲,打磨每個字的語速、語調、語氣,讓他們更能理解這首詩的內涵。






鍾老師說,最近正在給同學們上詩歌單元,選擇愛情詩這個主題是要讓學生們了解詩歌的解讀方法,同時也希望學生們從愛情詩歌中有所感受,對自己健康人生觀的形成有所指引。她還在最後環節為學生們送上一段話,告訴他們,花樣年華的少男少女,對愛情有嚮往很正常,但人生應該在更好的年歲,用更好的自己盛放……




這種互動形式,不僅有助於幫助孩子們學習閱讀課、增加語文素養,也有助於構建學生們正確的愛情觀念,同時拉近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可謂是一舉多得。





日常作業也是師生互動的好陣地




看到這樣一篇老師和孩子的互動作業,中教君的心都被軟化了,這麼有愛的作業互動太讓人心暖了。




學生在作業後畫一小漫畫,


問劉老師:你今天遇到什麼不高興的事,請必須告訴我!答:


老師留言:我想女兒,可又沒時間去看她。






老師不但教課,更通過作業和學生有心靈的交流與溝通。


學生向老師報喜:劉老師,告訴你,我是中隊主題會的主持人啦!


老師真心地為他高興:「真為你高興!好好乾(抬頭,自信!)會成功的!」







老師應學生要求畫了一個小蝸牛,


  學生評價:「畫的真可愛!」


  老師糾正:是「得」。





老師也有煩悶的時候啊。


學生:劉老師,您如果喜歡這首詩,就認真讀一讀吧!


老師:我在煩悶時,喜歡背一背,就會覺得自己心胸開闊許多的。





師生互動,我們應該注意這些!





師生互動,有時就在生活中


多多關心孩子們生活中的小事,和孩子們做朋友,從心態上認可並喜愛孩子。從生活中的新鮮事上下手,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





讓孩子成為你的小幫手


課堂上有很多雜事,比如發便條、作業紙,這些事情實際上可以由學生來完成。僱傭他們,付給他們「薪水」——好吃的、額外的機會,對出色完成任務的學生給予獎勵,口頭表揚或者輪流值日。




這樣一來,一個學年中有許多學生可以獲得這種獨特的表現機會,也會幫助你的課堂教學更順暢。也讓師生互動感更強。





課堂、作業、活動設計要讓學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如何使之與你學生的興趣相結合?如何提供多樣的、可供孩子們選擇的學習方式?




想請這些事情,能讓你的教室成為一個活躍的、與眾不同的地方。





讓其他老師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點子


到對方的教室里去轉轉,吸收有效的方法,發現無效的方法。互相聊聊,交流思想,互相鼓勵和支持。給同事有建設性的反饋意見,也做好準備聆聽別人的意見。






本文編輯 | 陳家美(實習) 郭可暢


責任編輯 | 郭可暢


參考文章 | 



瀋陽晚報《四十三中學這堂課 學生可以用手機發微信不是發朋友圈 而是通過老師的公號互動》


長江日報《「您是全面發展的好老師」—小學生給老師寫期末評語》


趣學網《史上最逗比最感人的師生互動作業!畫面太溫馨我不敢看啊!》


詩歌周刊《

重慶高中課堂師生互動講愛情詩


中國教育報記者高靚著《與美國國家年度教師面對面》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教之聲APP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報 的精彩文章:

收藏!期末考試來啦,教孩子高效記憶法,期末考試不發愁!
老師家長,教育記住「七個一」,孩子一生都聰明! | 育兒

TAG: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