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達爾文是個紳士科學家,他一生從未領過薪水,一直都在自費研究

達爾文是個紳士科學家,他一生從未領過薪水,一直都在自費研究

達爾文的新畫像

發明生物演化論的達爾文(1809~1882),是科學史上的異數。

達爾文是個紳士科學家,他一生從未領過薪水,一直都在自費研究

除了他以外,很少有哪一位科學家能在身後一百多年,因為他的人品或理論,仍在公眾論壇上興起情緒性的辯論。今天,批判達爾文的文字繼續層出不窮:執筆者品流複雜,學過生物的、沒學過的,看得懂達爾文的、看不懂的,似乎只要以大局為重,犧牲點蛋頭學者的伎倆也無傷大雅,反而越發理直氣壯了。批判達爾文就是反對弱肉強食的叢林主義、反對適者生存的冷血主義、反對以理殺人的蛋頭主義。

達爾文學

學院中的學者當然不會放過這麼熱的題材,達爾文學早已是科學史研究中的顯學。達爾文成為學院研究的發燒題材,並不只是因為蛋頭學者恫瘝在抱,而是因為達爾文實在是個不肯讓人忽視的人物。不談家世,光就他留下來的科學活動紀錄而言,幾乎無與倫比。

達爾文在發明演化論之前最重要的科學活動,就是登上「小獵犬」號赴南美測量海岸,「公然為帝國主義張目」。

達爾文是個紳士科學家,他一生從未領過薪水,一直都在自費研究

這趟旅行費時5年(1831~1836),他順道在各地搜集生物、地質標本。關於這次航行,達爾文寫了一本遊記(1838~1845),「小獵犬」號的船長也寫了一本公開發行。達爾文在旅途中的私人札記,也流傳下來,所以我們知道達爾文在船上有哪些書可看(例如密爾頓的《失樂園》和洪保德的《南美熱帶旅遊記》——約3700頁、分裝七冊的巨著,但最重要的當然是萊爾的《地質學原理》)。這次航行所採集的標本,至今尚存,大多都經過他敦請的專家或他本人研究後發表。達爾文向政府申請到了1000英鎊,編輯出版了脊椎動物標本的研究成果(1838~1843,共分五冊,其中包括他的遊記)。關於這次航行的地質學調查,達爾文出版了三本報告(1842~1846),並提出了一套環礁形成的理論.解釋環礁的分布現象。他的遊記和環礁理論立即使他成為受人敬重的地質學者。

《物種原始論》

這些還只是達爾文發表《物種原始論》(1859)之前的公開活動。他在「小獵犬」號航行的尾聲,開始私下進行物種研究,並以特別的筆記本記錄下他的想法。他的問題是:自然界中的物種究竟是固定的單位,還是流動的?物種究竟會不會變化?不同的物種之間有什麼關係?當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個研究的結果,就是《物種原始論》。但是這一系列的物種筆記幾乎完整地流傳下來,使學者對他在這個問題上的思考過程,有了重建的依據——既滿足了偷窺的心理,又得以研究科學創造的心理學。

只對《物種原始論》的發展感興趣的人,也不免為豐富的研究素材而竊喜。達爾文在1842年與1844年分別寫下了他的理論大要,1844年的那份有230頁,它們都完整無缺。到了1856年,達爾文開始動筆寫他的大書,準備向世人正式宣告他苦思冥想了20年的異端理論。他哪裡知道,兩年後因為華萊士寄給他的一篇論文,不得不改弦更張,另行撰寫摘要,搶先出版,以保障他的優先地位。

這部正文達490頁的摘要,便是《物種原始論》。它於1859年11月22日在倫敦上市,第一版1250本當天就全部給各書店搶購一空。

達爾文是個紳士科學家,他一生從未領過薪水,一直都在自費研究

《物種原始論》前後共印行了六版(1872年第六版),每一版都有修訂。1959年《物種原始論》的彙編本出版了,把各版的修訂部分都標註出來,給了學者更多大做文章的空間。達爾文原先撰寫成的大書的十章原稿仍在1975年排印出來,也近700頁。據估計,這部書要是完成,當有兩巨冊。試問:有哪一本「改變歷史的書」留下過那麼多的線索,供人憑弔、把玩、炒作的?

達爾文的新畫像

達爾文一生髮表專著17種,合計超過9000頁。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進行了一個龐大的計劃:編輯《達爾文書信集》,以編年印行,其中收入13000餘封仍存世的達爾文往來書信(已出七冊共約4000頁)。與達爾文通信的人,除家人外,包括當時著名的科學家、家畜家禽養殖家等。

有那麼豐富的資料可供參考,也難怪學者樂於鑽之研之,玩物喪志了。不過對許多學者而言,這「玩物喪志」四字,他們可是萬萬當不起的。若不是因為達爾文的演化理論背負著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的後果,他們也不至於興起「非搞它個徹底明白不可」的衝動。

過去20年中,這些達爾文學者的努力,創造了一幅達爾文的新畫像,並使我們對達爾文演化論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

達爾文是個紳士科學家,他一生從未領過薪水,一直都在自費研究

這些新的見解有助於化解當今環繞著達爾文演化論的意識形態鬥爭。鮑勒出版的幾本書以不同的形式,報道了這些見解。鮑勒是鋒頭最健的達爾文學者之一,他自1983年起已出版專著六本,其中《演化論史》(1983~1989)叫好又叫座,已成為標準教科書。

天擇理論的命運

鮑勒特彆強調的重點有二。

第一,我們都知道達爾文的《物種原始論》有兩大成就——建立演化的事實與提出天擇理論。1859年後,雖然大多數人都接受了演化的事實,但相信天擇理論的人卻不多。到了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許多學者開始相信天擇理論已瀕臨死亡——這時流行的各色各樣的演化理論,共通點是目的論的宇宙觀。

換言之,人們寧願相信演化是個有目的的過程。19世紀的人在地質層序列、古生物序列、人類文明序列、人類歷史中,處處皆可察覺進步的事實。進步像是宇宙變化的根本原理,但在達爾文的世界中,進步並無意義:那裡只有生命的繁殖衝動、適應壓力及有限的資源相互作用著,毫無目的可言。

1900年,學者重新發現孟德爾遺傳學論文,對天擇理論並沒有什麼幫助。事實正相反,以孟德爾遺傳學解釋演化的學者,反而認為突變才是演化的動力。

達爾文是個紳士科學家,他一生從未領過薪水,一直都在自費研究

後來,在1920年~1940年,好幾條不同的生物研究路數,包括孟德爾遺傳學和生物統計學,進一步發展產生了互補的結果之後,才逐漸形成了「綜合理論」。不過,這已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了解,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如日中天的「綜合理論」,其核心仍是達爾文的天擇理論,只不過這個天擇理論是在一個很不同的科學脈絡中發展、滋長的。1959年,英語世界中參與建構「綜合理論」的學者,集會慶祝《物種原始論》出版100周年,個個意氣風發。不過他們比誰都明白:天擇理論問世以來從來沒有那麼風光過。

任何指斥演化論只是一套意識形態(或偽科學)的人,必須先仔細考慮這段歷史的意義:19世紀流行的意識形態,與蘊含於天擇理論中的宇宙觀絕不相容,因此天擇理論很少有人信仰。20世紀初新興的生物研究領域,產生的成果有摧破傳統意識形態的功能,它們創造了有利於接受天擇理論的脈絡。

達爾文的政治學

假如達爾文的天擇理論並不為人所重視,他的聲望和地位從何而來?我們都知道達爾文是在他想通了天擇原理之後20年,才正式發表他 的天擇理論,可見天擇理論異端的程度。1844年他完成了230頁手稿後,特別預留遺囑,安排這份手稿在他死後出版。這表示他對自己的理論信心十足,可是自信終究抵擋不住可能遭受迫害的疑懼。達爾文的理論有什麼異端之處呢?

簡單來說,任何理論只要否定上帝在自然界的大能,都是異端。上帝的大能包括:創造萬物,創造自然中的秩序,以它的形象造人。而人間秩序的理論根據來自這種信仰——教權和皇權分別主管俗人的屬靈與屬世。主張演化,等於切斷了上帝與自然的關係,同時顛覆了人間的秩序;而演化論可以作為「反建制」運動的武器,道理即在此。唯物論者主張宇宙構成單位是非屬靈實體的物質,支配物質的原理是自然律。所以演化論、唯物論、無神論三者總有牽扯不清的關係。

1859年《物種原始論》出版之後,各式各樣的批評雖然紛至沓來,達爾文卻顯然沒有遭受迫害。不僅沒有遭受迫害,他還分別在1864年與1879年獲得皇家學會與皇家醫師學會的獎章。此外,他死後入葬西敏寺,這些似乎都不是正統的對待異端的辦法。

這兒我們得談談近來科學史家開始特別注意的「科學的政治學」,或者說「科學的政治面相」。傳統的科學史家看待科學,往往只著重直接與追求知識有關的活動;然而為了達到追求知識的目的,科學家必須動員與掌握資源。譬如說,他至少得衣食無虞,得有錢買書、買器材、請助手,出版研究成果更是非錢莫辦,這是經濟資源;科學家還得說服掌握政治、社會資源的人,得到他們的支持,或者至少不讓他們猜疑,免受干擾;此外,在資源有限又面臨競爭者的時候,合縱連橫的高明手腕可能比精深的知識更能爭取支持。

達爾文是個傳統類型的紳士科學家,他一生從未領過薪水,一直都在自費研究。自從想通生物演化的秘密以後,「如何讓世人接受他的理論」就成為他最重要的人生目標。從這個角度去觀察他1842年以後的行事,達爾文高明的政治手腕就格外地引人注目。

他在發表《物種原始論》之前,就已開始小心挑選黨羽,相機吐露心事,出示手稿,引導他們做思想改造;他還會運用他的地位和影響力為年輕的後進謀取職位。這樣做等於是在科學界布置暗樁,可以保證一旦天下有變,有人及時呼應。植物學家虎克、解剖學家赫胥黎等人正是這樣的樁腳。《物種原始論》甫一問世,他們都受邀撰寫書評,編者哪裡知道他們早已「磨礪以須,蓄勢待發」?幾篇書評固然不足以移風易俗,但至少能使輿論不致一開始就呈現一面倒的態勢。

學者仔細探究過達爾文身邊這群年輕黨羽的思路,發現他們的思想歧異程度頗高,不能個個都算做達爾文信徒。以「達爾文戰犬」自居的赫胥黎,都被認為是個假信徒。譬如說,他在讀完《物種原始論》之後立即寫信給達爾文,指出達爾文不該排除躍進式的演化模式。也就是說,他不認為演化必然是漸進式的。此外,赫胥黎也不欣賞天擇理論,他只需要可以用來討論、辯論並可以作為武器的演化觀念。赫胥黎代表的是當時新興的職業科學家,他必須以犀利的思想工具建立職業尊嚴與社會地位。演化論是赫胥黎的「武器」,從他對工人演說演化論即可看出。

連達爾文的合伙人華萊士,也不認為天擇理論能解釋人類的演化。這兩個例子足以說明達爾文的理論在當時是多麼不合時宜。達爾文能夠掌握這群年輕黨羽,不僅靠他們打天下,還能遙控他們,若沒有高超的手腕,哪能兜得轉?

達爾文是個紳士科學家,他一生從未領過薪水,一直都在自費研究

達爾文兜售他的理論的敘述策略,也值得我們注意。前面已經提到過,《物種原始論》總共印行過六版,每一版都有修訂。從歷次修訂中我們可以看出,達爾文似乎越來越不強調他的天擇理論,使「用進廢退」之類的機制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相關的文本分析來看,這是他的策略運用。不特別突顯論證中比較新奇的成分,故意使用比喻或模糊的語言,巧妙利用讀者的成見,都能達到暗渡陳倉的目的。讓世人接受演化的事實,讓世人相信演化是個正當的學術研究論題,畢竟是當務之急。先讓演化這個「擂台」成立,天擇理論才有機會大顯身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小百科 的精彩文章:

其他星球上有沒有生命的起源和存在?看看科學家是怎麼說的
如果沒有木星,整個太陽系大概都會是另一番模樣

TAG:宇宙小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