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同的葯究竟是否需要隔開吃?

不同的葯究竟是否需要隔開吃?

最新的統計分析顯示,生病後患者平均服藥的品種是3-5種,部分患者甚至超過10種。一個小小的感冒,既要抗感冒癥狀,又要止咳化痰,還可能因為繼發細菌感染吃個抗生素,再加上幾個中藥,簡簡單單到3種;再說常見的冠心病,既要控制心率,又要控制血脂,還要常規抗血小板,再加上改善心肌能量代謝的、降壓降糖的,這就已經5種了。生活中,我們常聽到患者報怨,每天要吃一把的葯!這些葯怎麼吃?一起吃還是隔開吃,也就成了一個頭疼的問題。

不少人都認為,為了避免和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應該自動將不同的藥物隔開服用。例如,感冒了,醫生開了治療感冒的中藥和西藥,於是就將這兩種葯隔開吃,先吃西藥,1個小時以後再吃中藥。又如,本來就是長期的高血壓患者吃著降壓藥,這段時間感冒了,醫生開了治療感冒的葯,於是也將這些葯隔開吃,先吃降壓藥,過1個小時再吃感冒藥。那麼,這種自動進行不同藥物隔開吃的做法有沒有道理呢?

其實,從藥學專業知識角度看,這種做法既不科學,也不高效,更多的時候還會帶來服藥時間安排上的麻煩。試想,如果一天只吃3種葯,都是一天3次,將這些藥品自動隔開1小時服用的話,從早到晚基本上每隔1小時就得吃一個葯,這顯然不現實。其實,合理的做法是,搞清楚哪些葯能夠一起吃,哪些葯不能一起吃,能一起吃的葯,同一個時間點上先後用水送服就可以了。

這麼說,是不是可以簡單地判定為,藥品需不需要隔開吃,取決於這個葯是不是治療同一個疾病的呢?例如,都是治療感冒的葯,自然一起吃,而感冒藥、降壓藥、降脂葯和治療胃潰瘍的葯,自然是不可以在一起吃的。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實際上,從藥學專業知識角度看,討論幾種葯是不是需要隔開吃,與這種葯是不是治療同一個疾病無關,而是與藥物性質有關。也就是說,治療同一種疾病的葯,也可能需要隔開吃;而治療不同疾病的葯,也可能不用隔開吃,關鍵是要看具體藥物的化學和藥理學性質。隔開吃藥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因相互作用而導致藥效的降低。

還有許多人認為,口服液、藥片容易發生相互作用,不要一起吃,但膠囊不會啊,你看藥粉都是包裹在裡面的,怎麼會和其他葯產生相互作用呢?實際上,這種觀點也是不對的!因為無論是哪種劑型的藥品,只要是口服藥,都會在胃液或腸液中釋放出來吸收,所以,雖然在吃藥前它們各有各的顏色和形狀,各有各的劑型,但是在吃進去之後都是混在一起的,吸收入血之後也是在一起的。所以,藥品是否隔開吃的問題,雖然與藥品劑型有關,但並不是說,膠囊包住的葯就可以與其他藥品一起吃,而沒用膠囊包住的葯就不能與其他藥品一起吃。

這麼一說,是不是覺得特別複雜呢?究竟應該怎樣看待隔開時間吃藥這個問題呢?其實,這個問題的核心,歸根結底還是相互作用的問題。不存在相互作用的葯,一般不需要隔開吃;存在相互作用的葯,需要根據不同的相互作用類型,來決定是不是需要隔開吃。根據藥物相互作用的發生形式和最終結果,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為兩類:

一、直接接觸發生的相互作用

有些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相互接觸時就會發生,例如蒙脫石散具有層紋狀結構,通過對腸道內病毒細菌的吸附發揮其止瀉作用,但同時也會對抗生素、維生素等藥物產生吸附,影響藥物吸收。所以,當蒙脫石與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聯合使用時,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建議「間隔一段時間」,一般是1-2小時左右。

又如,很多中藥(例如大黃、五倍子、山茱萸等)含有鞣質和鞣酸成分,鞣質和鞣酸會與鐵劑、鈣劑等形成難溶性的螯合物,最終影響藥物吸收。所以,硫酸亞鐵的說明書寫著「本品與鞣酸等同服,會妨礙鐵的吸收」。這個時候,就需要將含有鞣質和鞣酸的中藥與鐵劑分開服用,減少他們接觸的可能性來避免相互作用

再如,活菌製劑(培菲康、整腸生)在臨床治療胃腸道疾病時很常用,抗生素在臨床治療細菌感染時也很常用,對於有些患者,需要聯合使用這兩種葯。但因為抗生素本身就具有抗菌作用,會對這些活菌進行殺滅,所以活菌製劑與抗生素也不能一起吃,一般需要間隔2小時以上

二、通過藥物代謝或藥效作用等其他途經發生的相互作用

也有些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不是這種直接接觸的物理作用,而是發生在藥物吸收代謝過程中,或表現為最終的藥效增強或減弱。例如,阿托伐他汀是常用的降脂葯,但如果阿托伐他汀與克拉黴素(抗生素)、伊曲康唑(抗真菌葯)聯用時,由於後者對阿托伐他汀代謝酶的抑制,會導致阿托伐他汀血葯濃度和不良反應風險的大幅增加。這種相互作用已經不是間隔服藥能解決的,應該選擇其他藥物或者嚴格控制用量

又如,阿司匹林是心腦血管意外的預防用藥,但也有人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時,給自己加三七粉。從現代藥理學角度看,阿司匹林和三七粉都有抗血小板活性,無論是一起吃還是間隔吃,只要是聯合使用,就會增加患者的出血風險

再如,一個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補腎的患者感冒了,醫生為他開具了感冒清熱顆粒或連花清瘟顆粒,他需要間隔服用這二者嗎?其實,因為感冒期間不宜服用滋補藥的原因,他應該暫停六味地黃丸的治療,單獨服用感冒中藥,等感冒痊癒後再開始六味地黃丸的治療。

所以,並不是間隔服藥就能解決所有的相互作用問題,涉及到藥物吸收代謝的相互作用,應該調換藥物或控制用量,而不是間隔服藥。因此,在確定服藥間隔之前,應該首先系統地了解一下藥物之間相互作用的類型。

真實臨床診療中,由於患者開藥的科室可能不止一個,而醫生對於藥物相互作用的注意力有限,所以,建議患者在服用多個藥物,尤其是服用來自於不同醫院、不同科室、不同醫生的多個藥物時,一定要向藥師諮詢,這樣才能全面、準確地了解藥物相互作用。

對於服用多種藥物(包括中藥和西藥)的患者,我們建議將自己服用的藥物列個清單,並向藥師進行諮詢。藥師會進行醫囑重整並甄別其中的藥物相互作用,對於確定沒有已知相互作用的藥物,就可以一起同時服用或先後服用;對於有相互作用的藥物,藥師會根據這種相互作用的強弱給您提供或減量、或換藥、或間隔服藥的建議。幫您規劃服藥時間,提供全面的服藥指導。目前,北京市醫管局下轄的市屬醫院都有免費的用藥諮詢中心,您開完葯都可以來這裡諮詢。

(藥劑師 金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