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活出生命的意義

怎樣活出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 - 弗蘭克爾

秋之

韻語

生命誠可貴。

然而,如何活著卻成了大問題。

其根本所在,即為什麼活著。換句話說,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維克多·弗蘭克爾給了你一個回答。

怎樣活出生命的意義

——讀維克多-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

文 張建鵬

01

活出生命的意義。

一個很大很現實的問題,

也是人們無法繞開的問題。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有的意識強烈些,

賦予了明顯的特徵和目的性,

有的比較模糊或不甚在意。

但你在詢問他的生活模式和行為為什麼是這樣時,

他可能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和理由,

也可能會給你一個模稜兩可的答覆,

甚至有時會給你一個貌似無意義的答覆。

即使如此,這也是他生命意義的一種表述。

哪怕是那種表面上看來無意義的答覆,

也隱藏著他的一種價值判斷,

也是一種所謂的生命意義。

只不過,這種意義有的可能很脆弱,

很容易被擊倒。

如果連這種脆弱的意義都消失了的話,

那就會導致他的自殺或死亡。

02

這就到了精神和心理的層面上了。

人如果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後,

在某種意義上說,

人純粹就是一個精神的主體。

再由精神支配一個人的行動,

放逐於社會,

就回歸成我們見到的社會上的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所以,每個人在某種意義上說,

都秉承著一定的理念在生存生活。

在我們遇到人生的各種際遇時,

我們都會拿出這個問題思考。

我活著究竟是為什麼。

人們解決這個問題的不同方式和認知,

就會導致不同的後果。

積極上進的人生認知,

就會導致百折不撓和陽光燦爛的生活;

而保守消極的人生認知,

就會導致平庸和沒有生氣,甚至渾渾噩噩。

而頹廢者,即使活著,也如行屍走肉,

極端的就會自殺消亡。

因此,生命的意義,

不管你意識還是意識不到,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實踐著。

0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

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

意義療法和存在主義分析的創始人,

維克多·弗蘭克爾所著的

《活出生命的意義》。

在這本書中,

他從極端和精神的層面上回答了這些問題。

這本書影響極大,

被翻譯成24種語言文字,

是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最有影響的十本著作之一。

維克多·弗蘭克爾

是維也納醫科大學神經和精神病學教授,

也是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

達拉斯大學、匹斯堡大學等大學的教授,

有29所大學授予他名譽學位,非常有名。

不過,我之前了解不多,

也沒有讀過他的其他著作。

但這本書通俗易懂。

作者從他二戰時期在德軍集中營的經歷談起,

結合後期的研究,

深入淺出地解讀了有關生命的意義問題。

如果你思考人生,你就會有深刻的感觸;

如果你糾結人生的意義,

還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04

說來也巧,在讀他這本書之前,

我還從另一個地方先接觸到了他的名字。

是在我教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解讀其功用,

闡述目標聚焦和提高效率時,

就舉了維克多·弗蘭克爾的例子。

他作為猶太人,

二戰時期被關進了德軍的集中營,

他為什麼能夠活下來並成就自己的事業,

就是他發現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對妻子的思念和期待,

對自己事業的追求,

以及一部手稿的丟失和科學研究的使命,

支撐著他活了下來,

並最終創立了意義療法。

這就很好地說明了人生目標和意義的作用,

以及所展現的精神和意志的力量。

他是這樣描述自己的:

在二戰集中營,

他發現許多人不是被折磨死,而是自殺,

而他活下來的一個主要原因

就是每天看著落日的餘暉心裡就會想著他的太太,

不知道她的生死,

但是他覺得他的太太和他在一起。

從他自己的經歷和事件中,

他得出結論:

一個人獻身事業或愛某個人,

越是忘我,

就越富有人性,越充分地實現自我。

05

書中的許多觀點都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比如,作者認為,

「在心理和精神層面,

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夠決定成為什麼樣的人。」

而不管他處於何種境地。

這讓我聯想到阿Q精神,

那是一種自欺欺人,自然不可取。

但從心理學和方法論上,確有相通的地方。

如果我們轉換一個角度,

從正面挖掘有意義的東西,

就會為我們另闢新徑,

獲得精神上的轉變和追求,

就會尋找到生命的新目標。

這裡蘊含著人類特有的樂觀主義、幽默和內心自由的特質。

作者還說,

「積極的生活能夠使人有機會通過創造性的工作實現價值,

而消極的生活能夠使人滿足於對美、藝術或者自然的追求。」

這是把人生的追求劃分成了兩個層面。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其中。

進而實現自己的抱負,退而保全自己的生活。

前者值得讚許,而後者也不需要指責。

因為後者也體現了人生的一個維度的價值和意義。

06

意義療法一方面要人們尋找到生命的意義,

一方面強調人類生存的短暫性。

但這種短暫性對人生並不是沒有意義。

所以,意義療法不是消極悲觀的,

而是積極香向上的。

他形象地做了這樣的表述,

悲觀主義者好比一個恐懼而悲傷地看著牆上的掛曆

每天都被撕去一張,掛曆越變越薄的人;

而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

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擺在一起,

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

他可以自豪而快樂地回憶日記中所記下的所有充實的日子,

那些他曾經有過的全部生活。」

他會想,「我做過了,我愛過了,

也勇敢地承受過痛苦。

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視的。」

因為這些都變成了「時間驛站中不朽的印記」。

這就是人生觀的不同視角。

07

弗蘭克爾還認為,

人一旦成功找到了這個意義,

那他不但會感到幸福,

還會具備應對磨難的能力。

尼採的一句話很智慧,他說: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聯想到我們共產黨人,在艱難困苦的境遇下,

甚至在敵人的牢獄裡,能夠寧死不屈和生存下來,

就是信仰的力量,

也就是他們認識的生命的意義。

意義療法著眼於未來,強調積極的情緒。

而這種積極的情緒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

有研究證明,

積極的情緒、期待和態度能夠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

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

要善於挖掘生命的意義,做出積極的選擇。

不論是生死攸關的挑戰還是日常瑣事,

都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我們要專註於內心自由的滋養,

擁抱大自然和藝術,感受社會、家庭和朋友的愛,

讓生命充滿意義和光彩

2017/12/14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之韻 的精彩文章:

TAG:秋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