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蕭何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蕭何生於公元前257年,與漢高祖劉邦是同鄉,兩人皆是沛豐人,有同鄉之誼。蕭何初見劉邦之時,便認為劉邦在今後會是有大成就的人。隨後,在蕭何有心的結交之下,劉邦與其關係日益緊密,成了至交好友。蕭何,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無法繞過去的人物,只要提到漢朝江山,提到劉邦,便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規曹隨」、「月下追韓信」等典故的流傳,更是使蕭何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其實,劉邦這位同鄉,別看他的起點很低,只是大秦時代的一個小嘍啰,但自從成為劉邦的智囊之後,劉邦便成為他的政治試驗田,爆發出了神奇的力量;並在一步步輔助劉邦登上大漢一輩子的空座的同時,也把自己推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的寶座。客觀地講,如果沒有蕭何這位足智多謀的核心智囊,「初漢三傑」便少了一傑,劉邦的江山便無法想像,足見蕭何的地位和分量。
蕭何崇尚黃老,推崇無為,在西漢大營里,他長期扮演著「好好先生」的角色。然而這個「好好先生」更深刻的定位其實是「老奴」,蕭何唯劉邦、呂雉馬首是瞻。只要劉邦兩口子需要,讓他幹什麼都可以,哪怕去做奸人。至少在誘殺韓信這件事上,蕭何扮演了奸人的角色。劉漢天下有一半以上是韓信打下來的,這個明擺的功勞蕭何應該明了。但在劉邦暗示、呂后操刀的情況下,蕭何卻主動助紂為虐、承擔了「請君入甕」的重任。
大權在握使得蕭何聲名鵲起,風頭險些蓋過了劉邦。這讓劉邦相當在意,並且大起疑心,於是便三番五次地派專使慰問蕭何。蕭何自然知道劉邦的真正用意。為了打消劉邦的疑慮,蕭何便多派遣自己的子弟、族人到劉邦軍前效勞,劉邦果然疑慮大消。這次的滎陽之戰,楚漢之間整整相持兩年多。在此期間,劉邦曾多次狼狽逃奔,只是在得到蕭何從關中調發的兵卒作補充後,漢軍才重新振作起來,楚軍也始終不能越過滎陽。
蕭何為了顯示自己清廉節儉,把房子建在縣城東北角最偏遠的地方,並且房子四周也不拉院牆,他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學習自己的節儉,估計還有一個目的他不會告訴別人,那就是偏僻和沒有院牆的房子,別人送起禮來比較方便,不怕被人發現,也不怕被人舉報。蕭何是一個讀書人,書讀得多了,鬼點子就多,無論是多困難的事情,到了他那裡總能找出解決的辦法,這一點讓劉邦非常佩服,劉邦就曾對多次誇蕭何:「蕭何這個人,拔根眉毛都是空心的,眨一眨眼睛就能眨出金點子,從身上搓一點灰,都能變出金元寶來!」
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周恩來:「劉邦百戰百敗,卻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為他當宰相,經營關中作他的根據地,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項羽百戰百勝,卻經不起一敗;一敗塗地,一敗就亡,原因之一是沒有蕭何這樣的宰相。」
韓信起初仗劍投奔楚將項梁,不久項梁戰死,又改投其侄子項羽,任執戟郎中。他多次諫言獻策,未被項羽採用。漢王劉邦入蜀時,韓信離楚投漢,當了一名連敖小官。後因觸犯法律,論罪當斬,幸被滕公夏侯嬰撞見,見其出語奇特,相貌不凡,免其死刑並推薦給了劉邦,被任為治粟都尉,管理糧草錢財。韓信與蕭何交談,說了天下大勢,蕭何方知他有非凡之才,遂再薦於劉邦,劉邦卻仍然沒有重用韓信。


TAG:破碎的核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