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萊塢最偉大的愛情電影,加不加「之一」都可以

好萊塢最偉大的愛情電影,加不加「之一」都可以

來源:《Cinephilia & Beyond》

編譯:Issac

校對:朱溥儀

如《卡薩布蘭卡》這般負有盛名的電影並不多,這部愛情和戰爭題材的電影由邁克爾·柯蒂斯執導,於1942年年末風行世界。

這部備受喜愛的經典常年位列「史上十佳電影」排行榜,人們也將其作為講述拍電影基礎知識的片例,從溫哥華到奧克蘭、聖地亞哥到東京,各大電影院校都會講授解析這部電影。

倘若電影的各位編劇仍然健在,他們肯定每隔幾秒就會打噴嚏,因為大伙兒都在不停地引用電影中不朽的台詞。其他電影對《卡薩布蘭卡》大量的致敬和顯而易見的受到里克獨特的小酒館啟發的靈感,都讓這部電影留下的遺產和受到的尊敬進一步發酵。

《卡薩布蘭卡》(1942)

尤為有趣的、同時也賦予整個故事額外的情感價值及魅力的是製作這部電影的人,大多都從未想過他們手中的這部電影會是一部如此經久不衰的標誌性作品。

不論是在劇本創作階段,還是在1942年的五月到八月之間的拍攝階段,甚至在電影首映之初,他們也從未這樣想過。好萊塢在那一年生產了上百部電影,但沒有任何人預料到《卡薩布蘭卡》會是一次商業上的巨大成功,更別說在它發行七十餘年後仍舊享有的盛名。

如果我們想要明確指出是什麼成就了這部傑作,我們可能無法給出任何確切的答案,但有幾點值得一提。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全明星的幕後班底:十分出色的匈牙利作者導演邁克爾·柯蒂斯,他曾幫助華納兄弟走上巔峰,成為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巨頭之一;編劇兄弟朱利葉斯·愛潑斯坦和菲利普·愛潑斯坦,這對兄弟不管是修改劇本還是創作劇本都赫赫有名;作曲家馬克思·斯坦納憑藉《金剛》《小婦人》《搜索者》《亂世佳人》等電影遠近聞名;技藝高超的攝影師阿瑟·埃德森;非常多產的剪輯師歐文·馬克斯,當然,還有偉大的製片人哈爾·B·瓦利斯,他曾幫助《馬爾他之鷹》《源泉》《大地驚雷》等經典作品起死回生。

同樣重要的還有銀幕上的團隊:主演亨弗萊·鮑嘉和英格麗·褒曼,以及克勞德·雷恩斯、保羅·亨雷德、康拉德·韋特、彼得·洛和杜利·威爾遜等配角陣容,都是飾演劇中生活在亂世卡薩布蘭卡的人物的不二人選,眾人都給里克的酒吧及其周圍社區增添了現實主義色彩。

除此之外,《卡薩布蘭卡》的迅速成功還少不了公司的緊迫感以及對時機的準確把握,因為華納有效利用了當時的歷史事件,使得電影更具力量。

即使《卡薩布蘭卡》在1943年春才面世,但它的首映是在1942年11月,恰好呼應盟軍對北非的入侵。另外,電影的全面發行定於1943年1月23日,恰值羅斯福和丘吉爾卡薩布蘭卡會議之際。

《卡薩布蘭卡》誕生之初本是一齣戲。劇本編審艾琳·戴蒙德說服製片人瓦利斯買下默里·伯內特和瓊·艾莉森還未製作的戲劇《人人都去瑞克酒館》,據說這出舞台劇受到了伯內特1938年橫跨歐洲的旅行的啟發。

在旅行期間,伯內特及其妻子就驚訝於德奧合併後奧地利的反猶太主義,後來法國南部的一次夜店之旅才讓鮑嘉的角色瓜熟蒂落。

瓦利斯很快便交代朱利葉斯·愛潑斯坦和菲利普·愛潑斯坦把這齣戲改成劇本,但這兩兄弟並沒有按公司的意思,而是中途跑去忙弗蘭克·卡普拉的《中國之抗戰》。

後來,曾經寫過奧遜·威爾斯的傳奇廣播劇《星際戰爭》的霍華德·科克便被雇來繼續完成劇本,但愛潑斯坦兄弟又在一個月後接手。

甚至製片人瓦利斯都參與過劇本工作,那句永恆的台詞「這是美好友誼的開始」就是出自他手,電影拍攝結束一個月後又將這句詞配音到了片中。瓦利斯最初考慮的是威廉·惠勒,但他因為檔期衝突只好拒絕,然後才讓邁克爾·柯蒂斯這位華納兄弟的忠誠士兵得以掌舵。

《卡薩布蘭卡》至今仍能在電影理論叢書、流行文化佔有一席之地並口口相傳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故事充滿力量,能夠直擊觀眾,其中角色又能輕易引發共鳴,所處理的主題是數個世紀以來藝術家得以創造最佳故事的那些靈感:我們為了更崇高的事業而奉獻的愛與作出的犧牲。

《卡薩布蘭卡》的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期間,喚起了榮譽、忠誠、友誼和責任等信念,它是經典好萊塢傾全力而呈現的極致精品,所以也不難怪在影片發行四分之三個世紀之後,它仍舊經久不衰,廣受讚譽。

這部電影也是電影分析的一個有趣園地:它是有關鮑嘉角色的更為有趣的文本之一,這位酒吧老闆最初竭力保持中立,小心翼翼,從周圍態勢中明哲保身,因為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關係,這個角色最後轉變為美國的化身,而「卡薩布蘭卡」的真正涵義增強了這一有趣的理論,因為它在西班牙語里是「白宮」的意思。

哪怕我們撇開這樣的分析,僅從表面來看,《卡薩布蘭卡》仍然是一部技術上不可挑剔的電影,它在各個方面都足以出眾,也多虧了其主題和觀眾的本性,使得電影不僅僅只是把各個卓越部分拼湊在一起而已。畢竟,愛、責任、榮譽和犧牲總是人類存在的關鍵內容。

以下是艾略特·斯坦對《卡薩布蘭卡》的聯合編劇霍華德·柯赫(93歲)、朱利葉斯·愛潑斯坦(85歲),以及電影專家弗蘭克·米勒進行的採訪。

艾略特·斯坦:當你第一次見到還未發布的戲劇《人人都去瑞克酒館》時,你覺得它怎麼樣?

霍華德·柯赫:那時候,我對電影和戲劇都很感興趣……我希望它能夠被改編成電影。我知道電影能夠觸及更多觀眾。

艾略特·斯坦:你最喜歡這部戲劇的哪個地方?

霍華德·柯赫:在電影中,鮑嘉和褒曼的角色很適合去挖掘……我們開始時手中並沒有完整的劇本……英格麗·褒曼向我問道:「我該更愛誰一點……?」我對她說,「我不知道……對他們兩個公平一點……你知道的,我們還沒有寫完結局,因此我們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艾略特·斯坦:鮑嘉和褒曼私下裡是什麼樣的人?

霍華德·柯赫:褒曼要比與她對戲的鮑嘉這位美國男演員更緊張。她不太適應依照未完成的劇本演戲。

艾略特·斯坦:當你在寫《卡薩布蘭卡》電影版劇本的時候,大戰開始了嗎?如果是的話,當時眾多孤立主義者公然支持聯軍的觀點是否對你產生了影響?另外,克勞德·雷恩斯是個什麼樣的人?我一直很仰慕他。

霍華德·柯赫:大戰已經開始了……《卡薩布蘭卡》和它當時的時代十分契合。克勞德·雷恩斯是個十分有自信的人……從不像鮑嘉那般擔憂。他們之前都有參加過電影製作……不會受到拍攝中遇到的問題的影響。褒曼沒那麼有經驗……不完整的劇本讓她倍感煩惱。

艾略特·斯坦:動作片和懸疑片的魅力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不見的?柯赫先生,在你的職業生涯中,誰最擅長表演你寫的人物?誰最擅長導演你寫的劇本?

霍華德·柯赫:是的,我覺得當今的電影確有其有點……但缺乏能讓觀眾每周都去看的元素!在《卡薩布蘭卡》中,我極少抱怨……即便我可以選擇……我也不會改變任何一名演員。是他們讓這部影片如此出色!演員們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十分驚人!他們為這些角色而生!!!你能想像得到別人來演這些角色嗎?

艾略特·斯坦:是否有考慮過其它結局呢?如果有過,那結局會是什麼樣?

霍華德·柯赫:直到最後的最後,我們才確定了電影的結局……我每日都在片場工作……我覺得我們從來沒有確定過最終的結局……我們考量了多種可能性,最終決定了電影里的那一個。最終證明,這個結尾是能為觀眾所接受的!

艾略特·斯坦:我在想,影片中的演員是否還有人在世?

霍華德·柯赫:喬伊·派奇是唯一一個在世的演員了——她扮演的是年輕的保加利亞女人,她的丈夫賭博時押22號「贏」了。她退隱了,不會接受任何採訪。

艾略特·斯坦:你提到在拍攝中曾遇到過問題。是什麼樣的問題呢?

霍華德·柯赫: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在拍的是一個沒有結尾的電影,這很惱人。這也讓英格麗·褒曼十分擔憂……她得知道電影的結局才能依照整部影片展開她的角色!

艾略特·斯坦:現在我們來採訪《卡薩布蘭卡》的聯合編劇,朱利葉斯·愛潑斯坦。朱利葉斯……為何你和你的兄弟確信幽默和諷刺……能在電影中奏效?畢竟,影片內容很嚴肅!

朱利葉斯·愛潑斯坦:它們在別的電影中也出現過……並不在於電影有多嚴肅…合時宜的笑聲可以出現在任何一部電影中!

艾略特·斯坦:片場的氛圍是什麼樣的?緊張?友好?和諧?

朱利葉斯·愛潑斯坦:99%的電影在拍攝過程中都會有緊張和爭論出現。除了沒有結尾之外,拍攝進行得很順利。當涉及到傑克·華納和其他高管們時,我們就會變得尤其緊張。

艾略特·斯坦:除了這個我們都喜愛的結局之外,還有其他的結局嗎?

朱利葉斯·愛潑斯坦:華納麾下有75位編劇,75個編劇都曾努力寫出一個結局!

艾略特·斯坦:當有關結局的想法出現時你在幹嘛?

朱利葉斯·愛潑斯坦:我們在去製片廠的路上。我們在開車的時候想出了結局!

艾略特·斯坦:你是如何讓褒曼參與演出的?她不是和另外一家電影公司簽了約嗎?

朱利葉斯·愛潑斯坦:這叫「外借」。我們找到了塞爾茲尼克,告訴了他電影的故事……當時他在喝湯,連看都沒看我們一眼……我們向他透露了故事中的一些細節,向他講了20分鐘……我們甚至沒提英格麗·褒曼的角色……我對塞爾茲尼克說,「這個電影會像《海角遊魂》一樣牛!」他才第一次抬起頭看我,點了點頭……然後我們就「借」到了英格麗·褒曼!

艾略特·斯坦:你對電影成為了經典會感到驚訝嗎?一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它能成為一個巨大的成功嗎?

朱利葉斯·愛潑斯坦:我也不理解。那個時候……每家電影公司每周都會出一部電影,就像一條生產線。這部電影就是華納的生產線上的其中一部。直到鮑嘉1955年去世時它才變成經典!

艾略特·斯坦:《卡薩布蘭卡》是你個人最滿意的一部作品嗎?如果不是的話,原因是什麼?

朱利葉斯·愛潑斯坦:它不是我最滿意的作品。《卡薩布蘭卡》是虛構的。從來沒有什麼「通行證」,那是捏造的。我之前提到的幾部電影更為真實。

艾略特·斯坦:你是否覺得當下人們能製作出《卡薩布蘭卡》這樣的電影?另外,會有哪些不同呢?

朱利葉斯·愛潑斯坦:幾年前,有一些愛搞惡作劇的人將《卡薩布蘭卡》中人物的名字改掉,把劇本發給了好萊塢電影公司,遭到了所有人的拒絕!其中的台詞會不再純粹……而且如果如今再拍,我們會看到鮑嘉和褒曼上了床。

艾略特·斯坦:你是否考慮過拍續集?

朱利葉斯·愛潑斯坦:我拒絕了。15-20年前曾有人詢問過我。他們雇了一些人來開發一部電視短劇,作為電影的續集。他們是華納兄弟的人。

艾略特·斯坦:你真的打算向觀眾們展現里克和伊爾莎在離開卡薩布蘭卡之前發生關係了嗎?

朱利葉斯·愛潑斯坦:當然了!如果那時候我們能有今天這麼自由,我們會把這一幕做得更明確……你會聽到床吱吱叫的聲音!

艾略特·斯坦:這是一個讓弗蘭克·米勒代替朱利葉斯·愛潑斯坦上場的好機會。他是《卡薩布蘭卡:時光流逝》的作者。歡迎你,弗蘭克!

弗蘭克·米勒:大家晚上好。

艾略特·斯坦:弗蘭克,《卡薩布蘭卡》是得到了全世界觀眾的喜愛嗎?還是只有美國人喜歡它?

弗蘭克·米勒:它剛上映的時候面對了不少阻力。影片在法國並沒有受到歡迎。在德國,很長一段時間裡它都不被允許上映,且起先只能上映大量刪減的版本(他們刪掉了所有對於納粹的指代)。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發生了變化。這部影片在全世界都變得非常流行。

艾略特·斯坦:他們是如何決定使用哪一個版本的結尾的?

弗蘭克·米勒:這是審核制度及純粹故事感的結合。本來的設想是里克送走伊爾莎,但我們並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後來,在他們開始拍攝以後,哈爾·瓦利斯才開始意識到了鮑嘉是個多麼棒的浪漫之星。

他們簡略地考慮了一下其它的結局。最好的結局就是褒曼和他在一起,但他們卻不能讓她離開她的丈夫,又希望能逃開審核的批判。其它考慮過的可能性中只有讓維克托在機場被殺掉最行得通。

然後大家發現,伊爾莎和維克托離開的問題在於他們並不能找到讓里克把她送走的理由。當他們發現(沒人知道是誰想到的這個點子)里奇應該出於事業讓她隨維克托離開時,事實上結尾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艾略特·斯坦:在你所有的研究發現中,最令你驚訝的是什麼?

弗蘭克·米勒:我最驚訝的是這部最偉大的傳奇之作是怎麼結束的。英格麗·褒曼總是說直到拍攝的最後一天才知道自己要跟隨哪個男人。在拍攝電影結尾的機場鏡頭時,她的確不知道,但是那一天不是她最後一天進行拍攝。

實際上,在知道里克會把她和伊爾薩一塊兒送走後,她拍了兩組最重要的鏡頭。兩組都是在藍鸚鵡拍的,她堅持和維克托待在卡薩布蘭卡,直到兩人都得到出境許可,而她深夜去到里克在酒吧的房間的鏡頭則是在機場鏡頭之後才拍的。你看拍攝日誌就知道了。

艾略特·斯坦:鮑嘉怎麼看待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當時和今天一樣火嗎?

弗蘭克·米勒:鮑嘉將這部電影看成一次巨大的機會,但當時沒人能想到他們是在拍史上最為傑出的好萊塢電影之一。它在票房上很成功(1943年排名第五),但是,還是得說,這歸功於恰到好處的時間掌控。

電影的紐約首映適逢盟軍登陸北非和卡薩布蘭卡戰役,所以這是免費的宣傳,吸引了觀眾。而在洛杉磯的發行和全國發行又恰值卡薩布蘭卡會議。這又是一次免費的宣傳。

甚至當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時候,大家都感到驚訝。大家都認為會是《聖女之歌》贏得該獎項。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的是電視這麼多年來的反覆播放以及電影院的重放,這是從60年代的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布瑞托影院就開始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論權術,《雍正王朝》哪裡不如《權力的遊戲》?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