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TARA號帆船將首次停靠中國 擬和中國團隊共赴北極科考
自2003年以來,航行超過40萬公里,完成11次征程,在60多個國家停靠,這艘名為TARA(塔拉號)的科考船已在海洋科考圈內頗有名氣。
1月29日, 在法國駐華大使館,界面新聞記者從法國公共事業基金會TARA處了解到,其科考船TARA號將於今年2月首次停靠中國。按照計劃,該船將於2月-4月先後在三亞、香港、廈門和上海停靠。
法國公共事業基金會TARA的合作方包括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法國原子能協會CEA,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等。該基金會秘書長羅曼·特魯布萊說,TARA號這兩年的任務是環太平洋考察珊瑚礁,而中國是太平洋沿岸的重要國家。
TARA號科考船建於1989年,是36米長、10米寬、載重120噸的雙桅帆船,2003年開始出海科考。
2006年-2008年,該船在極地科考項目中完成了對南北極地區大浮冰的研究;2009年-2013年的海洋科考項目中,其首次在公海上進行全球範圍的浮游生物研究;2014年對塑料製品危害進行研究;2016年5月開始至今,TARA號作為一個流動實驗室,研究珊瑚礁在全球氣候變化環境下的生存適應能力。
特魯布萊說,選擇珊瑚礁作為科考研究樣本,是因為珊瑚礁在面積上僅佔全球海洋面積的0.2%,卻對海洋至關重要,因為其為多達1/3的海洋生物提供了庇護和生存空間。珊瑚礁的健康狀況對高度依賴海洋資源的人類來說至關重要。
特魯布萊稱,珊瑚礁在氣候變化之下遭受了很多破壞,很多偏遠的地方比如距離人類3000公里遠的海域也遭到了破壞。這一年半中,TARA號沿途經過25個太平洋國家,和當地政府和科學家均有合作,共有26個實驗室與科研機構參與。
在中國,TARA號將和中國廈門大學成為科技合作夥伴。
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戴民漢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廈門大學的優勢學科就是海洋學科,並且擁有長77米的「嘉庚號」科考船。「嘉庚號」科考船2017年4月由廣船國際交付,今年1月開始科考中國南海。
「嘉庚號」是化學海洋學、生物海洋學、物理海洋學等綜合考察船,功能是多功能考察、採樣、調查。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嘉庚號」和TARA號根據各自優勢將共享科考數據。
法國公共事業基金會TARA還表示,希望2020年招納一個中國科考團隊去北極展開兩年科研考察,實現目前科技無法完成的生態系統研究。
特魯布萊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北極是全球共同的財富,中國和法國雖然不是北極理事會(包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以及領土處於北極圈的北歐五國)成員,但北極氣候變化劇烈,相關海洋生物每年20公里速度向北遷移,過去在日本海域捕到的魚,現在需要北移到俄羅斯海域進行捕撈,中法將組織雙邊甚至包括歐盟科學家在內的多邊科學考察活動。
未來,TARA號還希望引進中國復旦大學團隊進入科學考察中。


※80後紐西蘭總理宣布懷孕 成全球第二位任內當媽的首腦
※「泡菜國」要被攻陷?進口量有99%來自中國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