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探索利用宇航員糞便製造食物
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飲用回收的尿液是有原因的:我們只能帶一定量的食物和水到太空。想像一下,去火星旅行一年我們需要花多少時間。因為攜帶更多的資源意味著更高的成本(航天器越重,它需要的燃料就越多)。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方法來製造可自我維持的汽車。例如,賓州州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利用宇航員糞便製造太空食品的方法。
噁心嗎?這個團隊的技術並不能完全把糞便變成食物。相反,它使用微生物來分解固體和液體的人類糞便,厭氧消化,這一過程不消耗寶貴的氧氣,就像我們吃東西時胃裡發生的反應一樣。在消化過程中,糞便物質會產生甲烷,然後將其注入土壤中,並利用微生物反應器製造蛋白質。
當研究人員使用人工糞便測試他們的技術時,最終的結果是生物量是52%的蛋白質和36%的脂肪。這就是未來的太空旅行者會吃的東西——如果馬克·沃特尼(Mark Watney)有這種設備的話,他可能會用他的土豆蘸醬吃。Christopher House教授承認「這有點奇怪」,但這就像發酵乳一樣,你正在吃一抹『微生物』。我們可以打賭,太空便便的味道也是一種後天養成的味覺。」
除了富含營養物質外,這項技術還相對更快速:研究人員說,他們在測試過程中,在13個小時內,成功地將廢物中49%到59%的固體廢物清除掉。這比目前的垃圾處理方法要快得多,正如House說的,它比種植西紅柿或土豆要快。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他們的測試中,除了甲基球菌外,還有其他潛在的食物來源。當他們嘗試在鹼性或高溫環境中培養微生物以阻止病原體的生長時,他們發現一種叫做Halomonas desiderata(15%蛋白質和7%脂肪)的細菌能在惡劣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另一種被稱為Thermus aquaticus的細菌也可以生活在華氏158度的環境中。它的營養價值是61%的蛋白質和16%的脂肪,是未來宇航員的另一種可能的微生物來源。


TAG:科技小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