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我堅決不找比自己年紀小的男朋友」

「我堅決不找比自己年紀小的男朋友」




作者

:

大將軍郭 | 心理諮詢師 | 性感長腿女青年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由Devil提供







你們有遇到過這樣的人嗎?張口閉口都是原則,渾身長滿了人生底線。





「答應我的事情就不能變,這是我的底線。」

「結婚對象必須門當戶對,這是我的原則。」


「我說了多少次你都不聽,不要再挑戰我的底線了!」


……




要是把他的原則和底線整理成冊,估計比國家法律規定字數還多。



能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沒錯,我很敬重對自己有標準有要求的人,但如果把任何事都要放在原則和底線的稱上掂量一番,不累嗎?




原則和底線應該用在人生的宏大命題上,卻不適合處處體現在生活瑣事,甚至是無謂的事情上。




說兩個我聽到的「原則」。



其一是我認識的一個女孩,擇偶標準里有一條原則性要求——男方必須比自己大,因為這樣才成熟有責任感。




後來她找我訴說煩惱,她很滿意一個比他小兩歲的追求者,也覺得兩個人非常合適,她很糾結,最後卻放棄了,因為原則很重要,不能輕易打破。




聽起來很好笑是嗎?但就是有人這樣執拗的信奉自己制定的規矩和底線。




其二是另外一個熟人,十分厭惡別人遲到,遲到固然不好,但是他設定的底線更嚴苛,無論跟他談合作還是交朋友,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跟他約定的時間就一定不能改,只要遲到就一切免談。




所以,現在我們只是熟人,我已經不是他的朋友了。





這樣僵化的堅持不必要的原則和底線,不是活出自我,而是任性的以自我為中心罷了。

他們在說出原則和底線的時候,默認了一條規矩:你只能服從我,你必須在我的要求之下妥協,你只能接受我,而我只接受「接受」了我的你。




把原則和底線掛在嘴邊,讓別人有敬畏有忌憚,以此來保護自己,

甚至包裝成「一個有原則的人」這樣的高端形象,實際上是在濫用別人的尊重和包容而已。




跟這樣的人相處,不論是交朋友、共事還是談戀愛,都是舉步維艱的,因為他們是讓你圍著他打轉,一旦你觸及了他們的底線或者打破了他們的原則,即便那是無關緊要甚至毫無道理的規矩,他們都會覺得自己受到傷害,而你犯了錯,你應該受到懲罰。




但真的犯錯的,其實是那個不斷把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強加給別人的人。






經歷了一些事後,我才反思領悟到,處處堅持原則給自己和別人造成了多大的壓力。




我以前也是個「有原則」的人,做事必須有計劃有預案,我也一直以此為傲,因為我的生活秩序建立在計劃性的基礎之上,井井有條。




但我把這種計劃性也延伸到了跟他人相處上,朋友聚會也好、戀人約會也罷,我恨不得提前一個月就把每件事都安排好,幾點見在哪見吃什麼做什麼,腦子裡有個excel表,只有按部就班填寫好,我才安心。



有一次因為這個原則,我跟男朋友吵了起來。




我在精心安排周末應該怎麼過,他卻沒什麼心思跟我一起計劃,反覆問了他幾次,他終於爆發了,「你知不知道這樣對我來說很累?

我不想每次都提前安排好,感覺像在完成任務,我想過一個閑散一點的周末,到時候看心情決定去幹嗎吧,反正我不想提前計划了。」



當時的我火氣噌的就上來了,絲毫不認輸,拚命說服他提前做好計劃有多重要,我堅持認為我的原則沒有任何問題,他這樣隨心所欲才不對。




那個周末我們沒有見面,我一個人回憶了我們交往中的很多細節,

每次我口口聲聲說這是我做事的原則時,其實就相當於在給對方下命令,同時也是在自戀地承認著「我是對的,而你,只有聽我的才是對的」。







所謂的原則,真的是絕對正確嗎?




在我的價值觀里,未雨綢繆是對的,那他想要的隨機應變就一定錯了嗎?

這種對和錯,其實是一個人的經歷定義的。




小時候放寒假,我一開始玩過了頭,導致快開學還沒有完成作業,從那次開始父母就提出了新要求,以後做作業要先做計劃,什麼時間完成哪一科都要提前確定,以後就嚴格按照這個安排來。




果真,提前計劃讓我遊刃有餘,再沒出現臨時抱佛腳的事。父母也因此表揚了我,從那時候起,在我的認知里,只有提前計劃才是對的。







後來的生活里,我一次次驗證著自己的正確性,比如看書我會嚴格確定每天一定要看多少頁,比如工作後我一定會在每周的最後一個工作日確定下周要做的事的順序,我從中受益,這是真的,但我把這個做事方法當成了原則,卻有些絕對了。




我在用自己的經驗定義對錯,又把這種對錯強加給別人,這就是錯。

很多人都是如此,我們現在所習得的對錯,除了大是大非,其實都是我們的經歷告訴我們的,確切的說是經歷里的「創傷」和「懲罰」讓我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原則,有了越來越高的底線。




很多我們認為不應該或者錯誤的事,其實只是因為我們因此而被懲罰過,我們曾因此受過傷。




我有個同學,每次吃飯她都不說話,而且每次都是第一個吃完,速度超快,我們笑稱她是個吃貨,但後來我才知道真相。




她家裡的規矩是,吃飯時不能說話,而且小孩子要趕緊吃完飯下桌,留時間給長輩們在飯桌上喝酒聊天,她曾經因為吃飯時說話多次被父親罰站。




還有那位要求另一半必須比自己大的姑娘,她母親年長於父親,家裡的事情都是母親操心,父親什麼都不做,她不想像母親一樣勞累受苦,所以堅持著這個擇偶原則不肯動搖。




那一條條原則和底線,背後可能都有一個悲傷的故事,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著我們免受傷害,不再重蹈覆轍。







與其說原則和底線是用來要求別人,倒不如說是在要求自己,

那些不能接受的別人觸碰的規矩,是我們的投射,我們最怕的是自己逾矩,怕自己失控。




曾經的我期望男朋友按我的原則來做事,凡事提前安排,不要隨心所欲,目的不是為了管理他,而是為了成全自己。



因為一旦失去計劃,不安的是我,我把他拉入到我的處事原則之下,是想維持自己內心的秩序。不能接受他不做計劃不提前安排是假,不能接受一個脫離軌道失去秩序的自己才是真。




失控的恐懼支配著我給自己制定原則,建立標準,我不允許自己做不到,所以我也要求著別人配合我做到。




那些滿身長滿了原則和底線的人,並不是真的不能接納他人,他們是不能真正的接納自己。




三十歲之前,我做人做事都是在服從著自己的原則,直到被原則奴役,它束縛著我無法打破自己的局限,把自己受困在絕對的是非對錯里,也僵化的限定著自己跟他人的相處模式。




三十歲之後,當我意識到這樣的問題,我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打破一個個本無所謂的原則。我試著輕鬆一點,不必要的事不做計划了,不提前安排了。




當把自己放在一個沒有準備沒有計劃的情境之下,我的確看到過自己的不適和慌亂,也甚至覺得自己「搞砸了」,可那又怎麼樣呢?




當我把那些所謂的原則打碎,我看到了一個開放的自己,一個跳躍出限制的自己,她的確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她也在失控之下漸漸生長出一點淡定,一點自在,一點安全感。




而更重要的是,在這種破壞之後,

我接納了一個完整的自己,不再用別人的懲罰定義錯誤,不再用過去的創傷設定規則,願意把一個靈動的自己交付給生活,全身心的投入到跟任何人的相處之中。




前幾日跟一個長我十歲的學姐吃飯,她誇獎我更成熟了,我在回家路上回想這幾年,其實並沒有更成功更豐富,但我的確變得更柔軟更開闊,這種柔軟和開闊或許就是願意放下原則,願意打開限制,在那些無用的原則之外見到新的世界。




?? 向左滑再來幾篇

 

   


養蛙之後,我才懂得離別的意義

  


看過自殺博士和導師的聊天記錄,才明白他受的屈辱

  

 


蕭山情侶婚前聊天記錄曝光:你要房還是要愛?






——  END  ——




將軍的新書


《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


剛剛上市,正在熱賣


噹噹(限量簽名版)


京東、亞馬遜等均有售。




這是一本自愈手冊




它告訴你的不僅是每個問題的原因,還有問題之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讓你找到改變自己、解救自己的方法和能力。




現在可以

折扣價

購入,記得掃描下方二維碼哦~







↓↓

還可以戳

【閱讀原文】

下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心裡都有病 的精彩文章:

你不會想到,一位父親竟用這種方式紀念已經過世10多年的妻子。
解決「缺愛」的難題,你可以做這三件事

TAG:我們心裡都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