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泡腳,勝吃補藥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十
可快速關注
「熱水泡腳,加點中藥」是我國傳統醫學寶庫中一種優秀的理療保健方法。醫學典籍記載:
「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1
泡腳的好處
1、促進血液循環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尤其是對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泡腳是一個極好的方法。
2、對很多疾病的治療,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尤其是現代社會,空調的大量使用,再加上人們普遍愛吃涼的食物,所以體內多寒濕,通過泡腳,可以加速體內排寒。
3、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
很多人都做過足療,按摩師點壓我們的腳時,會感覺痛疼、酸脹,這種情況基本上可以說明我們相應的反射區臟腑有問題。所以,當我們做完足底按摩後,會感覺渾身輕鬆。
同時,人體腳上有6條主要的經脈,包括三條陽經(膀胱經、胃經、膽經)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脾經、肝經、腎經的起始點,都在腳上,因此,泡腳也等於刺激了這六條最主要的經脈。
4、泡腳驅散寒氣
很多經過泡腳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泡腳的時候,會感覺膝蓋很涼,說明體內的寒濕正在被泡腳的熱水和中藥逼出體外
。因此,如果你得了風寒感冒了,有時不用吃藥,泡泡腳,一出汗,將體內的寒驅散,就OK了。
還有很多血壓高的人,如果長期泡腳,會使得人體的肢體末端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因此,慢慢的血壓就降了下來。
總之,明白了道理,身體力行的去做,泡腳的好處只有您自己最清楚。
2
正確的泡腳
應該選用如圖片中的高木桶來泡腳。
一方面,可以泡到小腿以上,更好的引火歸元,促進氣血暢通,通淤導滯,給身體排毒。
一方面,木桶散熱慢,倒入適量的熱水後,可以保溫在30分鐘左右。用高木桶泡腳時,準備一條浴巾,蓋住木桶口和膝蓋,可以更好的保溫。
若加了泡腳葯,可以使藥物更好的滲透吸收。
桶底放一個腳底按摩輪,來回搓動腳,可以起到很好的按摩腳底的作用。旁邊放一條幹毛巾,以備擦汗用。
3
泡腳時出汗觀察
1、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
說明腎寒,堅持泡腳,可改善;泡腳調理的同時,需配合吃黑米黑豆核桃仁粥,效果更好。
睡覺戴護腰穿棉襪。不可穿低腰褲或露臍裝。夏天不可對著讓腰腹對著空調直吹。
2、上身發熱,下半身不出汗
說明氣虛。氣虛者泡腳水溫控制在39度左右,不可太高,否則會頭暈。氣虛者虛配合喝黃芪党參當歸茶。
黃芪30克、党參15克、當歸10克(藥材洗凈浸泡40分鐘,再放入鍋中大火燒開,改中火熬半個小時),濾掉渣滓,留湯藥帶到單位當茶水喝。
容易上火陰虛者,加麥冬15克一起熬。
4
如何泡腳才養生
水溫適宜
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以 40℃為宜(糖尿病患者和皮膚敏感者除外),可以逐漸加熱水至 50℃,水要淹過踝部,且泡腳的同時要時常搓動。
時間宜在臨睡前
泡腳時間最好是在晚飯後1 小時開始或臨睡前泡腳,每次 30 分鐘左右。有的人喜歡不停地添加熱水,持續泡一兩個小時,這是錯誤的做法。
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泡腳,因為泡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
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用中藥泡腳最好選用木桶,木桶要注意清潔。泡完腳後如有過多中藥殘留,再用溫水洗凈足部。
適宜給泡腳水加點「料」泡腳水有好搭檔,給泡腳水加點「料」,可以增加泡腳的保健作用,起到防治感冒、頭疼、降壓等作用,但需根據自己體質和身體狀況,找專業中醫師配方才可。
泡腳後,每天堅持做腳底按摩,能緩和身體疲勞,延年益壽,增強精力,特別有助於改善睡眠狀況。
比如推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 1 厘米處,為腎反射區,推至腳底發熱,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壓揉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壓到酸痛發熱,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刮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至有酸痛感,對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幫助。
5
泡腳的注意事項
1、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
在泡腳過程中,由於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臟負擔。
另外,由於更多的血液會湧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生昏厥。
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
2、飯後半小時不宜泡腳
吃完飯後,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後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
因此,最好吃完飯過1小時後再洗腳。
3、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
許多患有足跟痛、失眠、痛經、高血壓病的患者,常用中藥泡腳來輔助治療,但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發生反應,生成鞣酸鐵等有害物質,使藥物的療效大打折扣。
4、時間、水溫不可太過
未成年的小孩泡腳每次不可超過10分鐘,水溫不可高過40度。因為小孩的骨頭還未完全定型,若長時間用高溫水泡腳,容易導致腳變成平足。
6
艾葉泡腳輕鬆治病
自古以來,艾葉被廣泛使用。它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入葯。艾葉可以有效地防治瘟疫,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
不僅如此,現代醫學藥理研究證實,艾葉具有抗菌、抗病毒 的功效,還對呼吸系統疾病有著防治的作用。
原始時期,人類將艾葉作為生火和保存火種的燃料。因為它搓成艾絨之後不僅方便點燃,還可以緩慢燃燒。
由於當時醫療技術相對落後,人們很容易染上瘟疫而去世,生存率比較低。但人們發現保存艾葉的人卻總能存活下來,在細細研究之下發現,他們總是燃燒著艾葉,屋子裡也到處儲存著艾葉。
正因如此, 人們才知道艾葉有著防治瘟疫的作用,從而,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每家每戶都會高高掛起艾蒿,並且燃燒它。
久而久之,這也就成了民間的一個習俗。 不僅如此,用艾葉泡腳,也可以輕鬆治病。
防治感冒
由於艾葉有著祛寒祛濕的功效,而風寒感冒通常都是 因為身體受涼,抵抗力低下所引起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艾葉來泡腳,不僅可以防治感冒,還可以改善手腳冰涼和體寒等癥狀。
防治濕疹
因為艾葉有著抑菌 抗病毒的功效,所以艾葉外用可以 治療濕疹或是由腳部細菌滋生引起的瘙癢癥狀。
調治痛經
從古代起,艾葉就被 作為婦科葯來使用。它可以治療痛 經、宮寒、不孕等癥狀,因為它有暖血、溫經的功效,也可以健壯子宮。
防治口腔潰瘍
在很多情況下, 口腔潰瘍、咽喉腫痛以及牙周炎等 疾病是由虛火、寒火所引起的。而艾葉泡腳可以快速祛寒濕,將虛火、寒火往下引。
改善肺功能
艾葉性溫、味苦, 入脾、肝、腎經。它有著回昇陽氣、調理氣血和祛濕寒等功效,除此之外,還可以改善肺功能,很適用於慢性 支氣管炎和咳白痰等人士。 注意事項。一是艾葉泡腳次數不宜過多。
雖然艾葉泡腳有著很多的好處,但是經常泡腳容易導致虛火和寒火下引,致使上身供血不足,容易造成頭痛、情緒暴躁等。
團
●
購
39
包
郵
新采端午艾;新艾宜煎湯泡浴;溫經散寒、扶陽固本
團購方案
方案一
一盒|39(10餅)
僅限300份
方案二
二盒|69(20餅)
數量有限
方案三
三盒|99(30餅)
錯過不約
每餅凈含量32g,每塊浴餅可煎湯泡腳1-3次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購買
注意事項:
建議一周用艾葉泡一次腳就可以了。二是陰虛血熱者不宜用艾葉泡腳。在《本草備要》《本經逢原》都有提到,陰虛血熱者不宜使用艾葉。此類人群不僅不能達到保健身體的效果,還會讓身體出現虧損。
7
泡腳養生方子大放送
1、腰痛、腎虛腰痛、腿漆無力
用藥
:肉桂50g,吳茱萸100g,生薑150g,蔥頭50g,花椒80g
用法
:用沙布裹好水煮10分鐘,待水溫下降至40℃左右,用蒸汽足浴盆浸泡30分鐘,每日一次。
2、失眠
用藥
:吳茱萸40g 米醋(白醋)適量
用法
:用吳茱萸煎汁,加入溫水,再加入米醋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1次。
3、腳癬、皸裂瘡
用藥
:食醋100毫升
用法
:將食醋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腳30分鐘,每日1次
4、痛經
用藥
:小茴香400克
用法
:將上藥煎水去渣後,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1次。
5、腳氣――足脛腫痛
用藥
:蘇葉梗,防風,檳榔,羌活,當歸,木瓜,乳香,沒藥各3克
用法
:將上藥煎湯取汁,加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2次。
6、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用藥:
桂枝、附片、伸筋草、苦參各15克
用法
:煎湯後去渣,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10天一療程,每日2次。
7、感冒或感冒頭痛
用藥
:生薑200克或海桐枝幹或水松枝葉適量
用法
:上藥煎水去渣後,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1次。
8、高血壓
用藥
:桑枝、桑葉、茺蔚子各15克
用法
:用上藥加水1000毫升水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後取法備用,每晚睡前加50毫升兌水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一次。
9、腳濕氣、足癬脫屑、乾裂者
用藥
:白鳳仙花30g、皂角30g、花椒15g。
用法
:上藥任選一種,放入250ml醋內泡24小時後,睡前加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20分鐘,連用7天。
10、風濕麻木
用藥
:和山姜莖葉適量,或野花椒枝葉適量,或番木瓜枝葉適量。
用法
:煎湯後去渣,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
11、陽痿;虛症陽痿尤對命門火衰顯效
用藥
:巴戟天、淫羊藿、金櫻子、葫蘆巴各20g,陽起石25g,柴胡15g
用法
:將陽起石先煎30分鐘,去渣加入其餘藥物煮30分鐘,取汁加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2次。
12、減肥、脂肪堆積過多造成的肥胖病
用藥
:冬瓜皮500克、茯苓300克、木瓜100克
用法
:水煮去渣後,入蒸汽足浴盆內浸泡雙足每次30-45分鐘,至出汗。日1次,20-30天為1個療程.
泡腳方子大集合:
①水中放鹽(一小把):可改善便秘、消除疲勞、幫助睡眠、調理失眠。
②水中放醋(白醋的話100毫升,其餘的醋300毫升):可改善:腳臭、防治腳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濕。
③水中放生薑、陳皮、薄荷(生薑2兩拍碎、陳皮薄荷各一小把,一起煮水,大火燒開,改中火煮15分鐘)可改善:脾胃虛、暖脾胃、祛濕邪。
④水中放花椒(一小把大火燒開,改中火煮15分鐘)可除臭祛濕、利氣行水、扶助陽氣。
⑤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各30克大火燒開,改中火煮15分鐘)可改善痛經,若檢查沒有器質性病變,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白芍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⑥水中放乾薑(乾薑是藥店賣的一味中藥,不是日常生薑晒乾的哦。每次放20克,大火燒開,改中火煮15分鐘)可調理風濕骨痛、怕冷怕涼(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⑦水中放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
(大火燒開,改中火煮15分鐘)可緩解糖尿病併發症(陰虛所致)。花椒祛濕;黃芪補氣固表;透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發揮藥力。
8
冬天泡腳禁忌,幾類人群泡腳要慎重
靜脈曲張或血栓患者
熱水泡腳對於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的病人來說,是有害無利。熱水泡腳時,下肢動脈擴張,皮膚充血,更多的動脈血液進入下肢。
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不但不會改變靜脈迴流的速度,反而會加重靜脈迴流負擔。
所以,熱水泡腳對於本來迴流不暢或阻塞的靜脈病患者來說,會加重血液淤積,加重病情。
此外,熱水泡腳還可能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形成皮膚上的出血點。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色素沉著,小腿顏色變黑。
如果靜脈血栓病人正在服用抗凝藥物,則出血情況會更嚴重。
嚴重心臟病、低血壓患者嚴重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腳、泡溫泉。
因為患者本身心臟和心血管功能較差,高水溫可使神經受到刺激,毛細血管擴張。高溫加速了血液流量,短時間內加重心臟負荷,致使心跳加快、耗氧量提高,容易發生供氧困難,導致暈厥等意外發生,增加發病危險,所以這類人群泡腳要或者足浴葯療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糖尿病患者
一般人泡腳水溫在 40℃左右會很舒服,但這個溫度對於糖尿病尤其是合併血管病變的患者可能就會帶來燙傷。
因為糖尿病合併周圍血管病變末梢血液循環障礙,使熱聚在足部不容易疏散。有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對溫度等感覺不敏感,難於準確地試出水溫,其自我保護調節能力差,極易被燙傷。所以糖尿病患者泡腳水溫要比常人低,以 35℃為宜。
患者家屬應在患者泡腳之前為其試水溫。如果沒有他人幫忙,可以應用水溫計測量溫度,以免出現燙傷。泡腳後在足跟周圍可以塗抹一些護膚保濕用品,以防止皮膚乾燥引起的皸裂。
皮膚病患者
很多人認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的癥狀,其實是一個誤區。足癬是一種真菌感染,
需要進行抗真菌治療。許多足癬患者因為癢,覺得用熱水燙洗後就舒服多了,可以起到殺菌作用。
其實這種以熱止癢的做法,往往起不到效果,泡過之後,患處不僅更癢,還可能出現水泡等。
熱水使足部毛細血管的擴張,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對於皮膚病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按照外科處理原則敞開傷口乾燥通風才行。
兒童
人體足部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就是足弓,這一結構是從兒童期開始形成的,因此保障兒童足弓的健康發育非常重要。
如果經常用熱水給兒童泡腳,會給足部的神經、血管的功能帶來一些影響,尤其是頻繁的泡腳或燙腳更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嬰幼兒 嬰幼兒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
再者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大人覺得水溫稍熱,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了。但他們又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網路,
中醫思維+編輯整理,
轉載請聯繫授權。
更多團購信息,敬請關注中醫思維十服務號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團購

TAG:中醫思維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