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武俠劇復拍是個技術活,除了新意還要勇氣

經典武俠劇復拍是個技術活,除了新意還要勇氣

源丨骨朵網路影視文丨崔百珎

陳翔版《尋秦記》開播至今,已經播出近半了。無論是演員自身的話題度、還是《尋秦記》本身作為武俠IP的知名度,都托著這部劇集活躍在大眾的熱議話題中。

回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熒屏上對於武俠題材的偏愛,以及大眾對武俠類影視作品的熱議度,武俠劇絕對算得上是當時劇集品類中的中流砥柱。隨著時間變化,行業中多種類型的劇集作品得以豐富,觀看劇集的受眾群體也發生了變化。一次次翻拍自過往武俠IP的新興影視劇們,大多並未形成如往昔一般的國民熱議度以及好口碑。

然而,武俠題材劇集似乎以一副見慣了風浪的姿態,依然堅挺在百花齊放的劇集品類中,雖不能成為大勢,但也自成一派。俗話說,存在即合理。那麼,一直沒能脫離「復拍熱」的武俠劇們,究竟是看中了市場上的哪塊空間?又為什麼執著於翻拍?翻拍的過程中,與已被「封神」的舊作有何異同?

多部經典武俠劇「復拍」成風

籠統來講,武俠講究的是快意恩仇、英雄佳人。但相比於西方影視作品中個人英雄主義的展現,武俠中的「群雄」「俠義」則更容易為華語圈受眾接納。而古龍、金庸、梁羽生、溫瑞安、黃易等幾位深入大眾心目中的武俠作者,作品不僅人盡皆知且相對有限。所以,不願丟棄武俠市場創作的人,只能一次次翻拍經典。

《神鵰俠侶》1995年版

在近幾年的翻拍作品中,並沒有現象級的武俠劇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無論是劇集本身還是出演演員,大多沒能激起水花。例如,2016年2月開始播出的《新蕭十一郎》;2016年7月兩家衛視聯手周播的《新邊城浪子》;2016年6月騰訊視頻播出的《六扇門》;還有,2016年12月先網後台播出的《飛刀又見飛刀》。

不論劇集聲量、作品口碑,還是造星能力等都說明了時下大多武俠劇似乎走向了一個「無新意,拍舊作,無聲量、沒人看,再拍」的怪圈。

但循環往複的「怪圈」,並沒有影響創作者的熱情,2018年開年不久,就有多個製作團隊表明了將會復拍經典武俠IP的消息。最近,最新一版《神鵰俠侶》正在海選演員,騰訊視頻發博稱「將面向全球甄選優秀新人出演」。

時至今日,2014年於正版《神鵰俠侶》面世不過四年,源自同一武俠IP的劇集又進入到一個新的籌備階段,不免令人唏噓。有網友評論稱:「又拍?」如此一個武俠IP復拍的頻率,在廣大觀眾看來,實在太過頻繁。平心而論,觀眾對於正版《神鵰俠侶》的熱議度已屬不錯——雖然,大眾關注點在於被改編後的新劇情、新人設,還有主演選角的爭議性、以及劇中的奇葩造型。

但能夠憑藉一些元素博得廣大觀眾關注,在當下內容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已經不易,如果還想讓復拍武俠劇有一定的口碑,那實在是難上加難。

新晉翻拍佳作難再創,

新人舊IP保守投資穩盈利

經典武俠IP復拍的挑戰越來越多,但仍有個別作品得到了市場和觀眾的認可。也許正是有了這樣一些「新晉武俠佳作」的面世,才有了一個又一個創作團隊對於武俠IP復拍的熱情。

2017年蔣家駿版的《射鵰英雄傳》收穫了7.9分的豆瓣評分。在微博平台,與2017年版《射鵰英雄傳》相關的話題討論量達49.3萬(數據來源:骨朵雷達)。總之,在復拍武俠IP劇集中,這部作品在播放量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堪稱近幾年少有的復拍武俠IP的成功之作。

似乎有了2017年版《射鵰英雄傳》的珠玉在前,創作團隊對武俠IP復拍作品有了極大的信心。2017年版《射鵰英雄傳》的導演蔣家駿,目前已經組織了新人陣容開始新作拍攝——最新版的《倚天屠龍記》已經於1月20日開機。而2017年版《射鵰英雄傳》的監製郭靖宇,也選中了良多經典武俠IP準備復拍,目前《絕代雙驕》已確認將於二月份開機。

相較於數年前武俠劇熱衷尋找當紅藝人,近幾年製作播出的「復拍」武俠劇更善於任用新人。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劇集投拍的成本、降低了未來可能發生的投資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影視圈輸送了更多的演藝人員。如通過2017年版《射鵰英雄傳》而受到觀眾關注和喜愛的楊旭文和李一桐,還有如今已經開機的《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扮演者曾舜晞。

大量啟用新演員,雖然會引發觀眾對於新演員演技的質疑,但此舉為劇組節省製作費、保障盈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媒體稱,「幾千萬製作的新版《射鵰英雄傳》的投資回報率超過了100%。」

難勝經典,唯有另闢蹊徑

有鍾情於更早年間的港台武俠影視作品的觀眾表示,2000年左右時翻拍的武俠劇也並非部部精良,只不過隨著有話語權受眾群體的變遷,順勢把當年的某些作品一併「神化」了。例如,有的觀眾心中永遠的小龍女只能是李若彤,可也有一部分觀眾堅持稱讚劉亦菲版的小龍女。

由此可以見得,不同觀眾群體對同一武俠IP衍生而來的劇集有著不同的評價和認知。自然,不同觀眾群體對於同一影視作品的評價,也會呈現出差異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復拍武俠IP的劇集倘若能夠找到自己吸引目標受眾的方向,便可迎面激烈的市場競爭,搏上一搏。

實際上,武俠IP在一次次翻拍之際,都會或多或少有所調整。有的調整在於劇情走向,有的調整在於人物,甚至,武功高強的楊過的「斷臂」都換過幾回方向。常言道,不破不立。復拍經典武俠IP的劇集,若能夠突破原有武俠IP的部分設定,適量融入創新元素,保持一份「經典新拍」的新鮮感,也不失為更有新意的翻拍。

而這個經典武俠IP的「先破後立」,怎樣既保證其作為經典武俠所特有的魅力,又不讓觀眾產生一直都是舊內容的無聊感,還讓作品恰當的增加新意,還屬一個「技術活」。然而,當下常見的融合古裝偶像劇走向、增加言情橋段的做法,甚至是依照玄幻劇的方式進行調試的製作考量,並不一定適用於「復拍武俠劇」。

E N D

原標題:舊作換新顏的武俠劇層出不窮,「巧取」才是正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編劇幫 的精彩文章:

十年都不火?有沒有演技觀眾自己會判斷

TAG:編劇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