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尚芭莎150周年大展那點事

時尚芭莎150周年大展那點事

BAZAAR作為美國第一本女性時尚雜誌,1867年由Harper&Brothers創立,最初被稱為"Harper"s BAZAAR",目前在全球擁有30個版本。最初的《Harper"s BAZAAR》是一本周刊,像報紙一樣印刷,用文字和手繪插圖展現當時的流行風尚和時髦前衛的生活方式,直到1901年改版為月刊。《Harper"s BAZAAR》進入中國是在2001年,即大家所熟知的《時尚芭莎》。正值創刊150周年, BAZAAR 150周年時尚藝術展於2017年12月抵達魔都上海站。

展覽將BAZAAR見證的150年劃分為六個篇章:1867-1914年開啟女性覺醒新紀元的美好時代;1915-1950年探索縱情愉悅地生活的裝飾藝術時代;1951-1980年大聲宣告「為自己而活」的叛逆時代;1981-2000年中國《時尚芭莎》的東方美學時代;2001-2017年時尚成為消費文化的跨界時代;以及結尾的關於未來主義暢想篇章。

時尚雜誌通過賦予物品美好的意象,引導讀者進行符號消費。藉由對物品的重新編碼,創建全新的審美符號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封面無疑是其中的關鍵符碼之一。雜誌的封面設計,一目了然的展現出雜誌的風格定位和價值主張。因此,不妨以雜誌封面設計為線索,跟隨六個篇章的時間劃分,一同經歷BAZAAR的傳奇百年。

1867-1914 「美好時代」

這一時期的封面呈現出很多經典維多利亞時代的細節,描繪田園詩般的鄉村景色、環繞花邊裝飾與葉子纏繞的標題,傳達出沉迷於理想化感官世界的浪漫感覺。

展覽現場 |「美好時代」

美國插畫家Charles Dana Gibson筆下的女孩都有著柔順蓬鬆的捲髮、雍容華貴的臀部、曲線纖細的腰肢和慵懶迷人的眼神。不久,這種風格的女孩便被貼上了專屬標籤:Gibson Girl的稱呼很快流傳開來,這樣的風格特徵也是當時女性對於美的理想追求。

插畫師Charles Dana Gibson筆下的Gibson Girl

1894年感恩節的BAZAAR雜誌封面

1915-1950「裝飾藝術時代」

一戰過後的20世紀被視為一個改頭換面的全新時代,伴隨著工業社會的蓬勃發展,縱情愉悅的氛圍瀰漫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11921年卡麥爾.斯諾(Carmel Snow)進入美國Vogue做時尚編輯,11年後任職 BAZAAR主編職位。Snow是一名極具前瞻性的主編,她大膽的利用攝影、藝術、家居、小說等不同的主題來豐富雜誌,將時尚的魅力延展到藝術、科學、生活、自然文化的概念中去,對時尚雜誌形態的影響延續至今。1936年,Snow將黛安娜?弗里蘭(Diana Vreeland)和阿列克謝?布羅多維奇(Alexey Brodovitch)收入麾下擔任BAZAAR的時裝編輯和藝術總監,他們一起重新定義了時尚雜誌的可能性。在未來半個世紀的發展中,註定了Bazaar的先鋒氣場,此後經年必然是 「永遠被模仿」。

展覽現場 |「裝飾藝術時代」

以俄羅斯插畫師Erté(Romain de Tirtoff)為代表的裝飾主義風格封面插圖

Stefan Reiss的影像裝置作品O.T,950穿插在展覽現場

1951-1980「叛逆時代」

在攝影技術尚未普及的上世紀40年代以前,熱衷於追趕時髦的潮流達人,只能通過手繪插畫了解來自歐洲的時裝趨勢。當崇尚弧線造型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程式化的優雅發展到超越無望時,當時尚的視野從30、40歲的名流貴婦逐漸轉向叛逆前衛的年輕一代時, Diana Vreeland和Alexey Brodovitch開始在BAZAAR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展覽現場 |「叛逆時代」,對女性「美麗」的重新定義,用時尚來昭示個性宣洩自我

有著獨到品味與自信的Diana Vreeland為BAZAAR帶來了無邊無際的想像力,她是個看起來有些古怪的女人,一到任便以「Why Don"t You」專欄而名聲大噪——「為什麼不把舊的皮草外套當做浴袍呢?」, 「為什麼你不用香檳沖洗孩子的頭髮來保持他的發色金黃呢?」,「你為什麼不在兒子幼稚園的牆上掛一幅世界地圖,這樣他們就不會在地方主義的觀點下長大?」,「你為何不做什麼都戴著那條紫色的天鵝絨手套呢?」這些想法荒謬怪誕,甚至愚蠢得可愛。此外,她還是個有遠見的女人,在美國大選之際,她讓肯尼迪夫婦登上了《Harper"s BAZAAR》,並親自教授傑奎琳·肯尼迪如何用時尚去影響他人。

Carmel Snow(左)與Diana Vreeland(右)

Diana Vreeland任職期間的雜誌封面。可以看出,女性對於美的概念開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Alexey Brodovitch是平面設計的天才,創造出很多令人難忘的標誌性圖像。在俄羅斯出生和長大的Alexey Brodovitch 1920年搬至巴黎,10年後又遷至費城。從莫斯科到德意志包豪斯學派、義大利未來主義、法國的立體主義、野獸派、超現實主義,不同藝術流派間的碰撞使得Alexey Brodovitch創造出一個時代的驚喜。他激勵了很多20世紀偉大的視覺藝術家(包括Irving Penn,Richard Avedon),為Bazaar奠定了前衛的視覺藝術風格。

Alexey Brodovitch作品,圖像和文字配合得天衣無縫

1958年12月的BAZAAR, Alexey Brodovitch (左)

1940年8月的BAZAAR,Herbert Bayer攝,Alexey Brodovitch擔任藝術指導 (右)

Alexey Brodovitch還邀請Man Ray, Jean Cocteau, Raoul Dufy, Marc Chagall and A.M. Cassandre等知名藝術家為BAZAAR創作雜誌封面。

1939年A. M卡桑德爾(Cassandre)操刀設計的BAZZAR雜誌封面

遺憾的是Ruth Ansel的作品在展覽中並未涉及。24歲的Ansel是BAZAAR的第一位女性藝術總監。作為當時業界最年輕的藝術總監,她創造了BAZAAR 「搖擺的六十年代」美學,她的標誌性封面:Jean Shrimpton身穿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服的照片將一個新的概念定格在一本雜誌中。在這裡,波普藝術、太空探索、披頭士、鮑勃·迪倫,解放自我的青年文化和時尚交匯在一起。Ansel曾經說過:「攝影是我們所有經歷的隱喻,照片就是歷史。

Jean Shrimpton作為太空中第一位女宇航員的封面,很明顯地傳達出六十年代青年文化中女性開始成為一支強大而獨立的力量

1981-2000「東方美學時代」

除了東方風情的服裝展示,還有來自孫郡的攝影藝術作品、徐龍森的《山水圖騰》等作品呈現。沿著樓梯通往二樓的牆面上展示著眾多來自《時尚芭莎》的明星攝影作品。

展覽現場 |「東方美學時代」

2001-2017「跨界時代」

2000年之後,傑夫.昆斯(Jeff Koons)、草間彌生(Yayoi Kusama)等藝術家開啟了藝術與時尚的跨界風潮。在此之後,各大品牌頻繁地邀請藝術家聯名創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今天的跨界,不再是藝術與時尚的對話。科技、環保、音樂、電影等各個學科與時尚互動越來越緊密。

展覽現場 |「跨界時代」

2012.12月《時尚芭莎》拍攝的Daphne Guinness(左)

9月號《時尚芭莎》波普風格與時尚的碰撞(右)

Harper"s Bazaar推出的辛普森一家同超模Linda Evangelista游巴黎

「未來主義」

展覽除了圖片、影像資料及服裝展示外,還特別邀請了七位當代藝術家,進行跨界藝術創作。這些影像及裝置藝術作品漫無目的的穿插在展覽之中,呼應著「破界」的展覽主題。

Hibanana Studio 工作室的聲音影像裝置

展覽最後未來篇章的收尾差強人意,電話亭的表現形式難道只是對打Call這一老梗的呼應?

面對時尚雜誌日益同質化的趨勢,以及高品質小眾獨立雜誌逐漸崛起的衝擊,不禁充滿期待:BAZAAR未來將如何繼續書寫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ouTobe搬運 的精彩文章:

TAG:YouTobe搬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