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盆中的「七武海」,曾經卻是東洋最強大的蒙古大元海軍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近日,中國海軍「濟南」號導彈驅逐艦解救蒙古籍遇險貨輪落水人員的事件在網路上引起熱議,讓人們對蒙古海軍和海船引起了關注。
在現代軍迷眼中,蒙古海軍似乎就是一個澡盆中「七武海」的段子!這是什麼意思呢?
圖片:蒙古海軍「蘇赫巴托爾」III號拖輪。
這句話出自著名動漫《海賊王》,「王下七武海」是片中的角色,而現代蒙古海軍只有7人,所以也被軍迷們戲稱為「七武海」。
圖片:王下七武海!
眾所周知,蒙古是一個內陸國家,在20世紀30年代,蒙古海軍在蘇聯的支持下誕生了。蒙古軍隊收到了一艘叫做「蘇赫巴托爾」號的拖船,用來在蒙蘇交界的界湖上巡邏。幾十年來,蒙古海軍始終保持著「蘇赫巴托爾」號一艘船,不過目前已經是第三艘「蘇赫巴托爾」號了!前兩艘都最終沉沒。
「蘇赫巴托爾」III號是一艘拖輪,主要用於湖上的巡邏。而由於這艘船上一共只有7個人,所以被軍迷們戲稱為「七武海」!這艘船以哈達爾港為母港。
圖片:所謂的哈達爾港只是一座湖邊的渡口。
將「蘇赫巴托爾」III號稱為蒙古海軍確實有點勉為其難,但是鮮為人知的是,蒙古確實存在過一支強大的海軍,甚至是東洋最強盛的海上力量!
圖片:大元海軍的畫卷。
我們經常會把鄭和下西洋來代表中國航海時代的輝煌,但下西洋其實只是大明的面子工程而已,伴隨而來的是對普通民眾的海禁!沒有民眾的海上活動,必然催生不出一支強大的海軍,這也是大明始終受到倭患騷擾的原因。不能禦敵於海上,才只能以沿海陸地為戰場抗擊倭寇。
圖片: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海洋文化的巔峰也是尾聲。
而再往上追溯,在蒙古人建立元朝的不到百年時間中(公元1271年—1368年),雖然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但卻很少聽說倭寇來犯。反而是忽必烈組織過兩次對日本的海上進攻,雖然遇到颱風導致大敗而歸,但也證明了元朝的海上戰略與其陸上戰略一模一樣,就是征伐,將敵人打痛。
圖片:元軍的進攻性戰略使得日本等國家只能處於守勢,根本不敢有後世的倭寇等動作。
蒙古人雖然發源於水草豐美的草原,是馬背上的民族,但其對大海卻並不排斥,也沒有實行明清時代的那種禁海政策,而是鼓勵海上貿易,使泉州港成為了當時名揚海外的港口城市。
」帝京須早入,莫被刺桐迷。刺桐城,雲屋萬家,樓雉數里」短短數語,道出了泉州昔日的繁華。馬可·波羅更將泉州譽為東方第一大港,他自己也是在此起航返回義大利的!
圖片:宋元時代的海運是很發達的,沒有強大的海軍作為保障是難以想像的。
另外,當時由於北方經常乾旱導致京杭大運河漕運斷檔,元朝興起了南北近海的海運,這些海船從南方向北方政治中心運送各種物資,雖然沿著近海航行,但為保安全,元朝也加強了海上力量的建設。
元軍的海軍是從南宋水師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這是中國古代史上可謂精良的一支水師,也正是有了元朝海上力量的基礎,明朝早期的水師建設才能夠有所沿襲。
圖片:如果不是元朝時期對海上活動的重視,到了明朝也不可能找到這麼多造船工匠。
這些都是元朝海上力量的側面證據!但無論如何,元朝有能力兩次遠征日本,無論成敗,這都是中國有史以來絕無僅有的!


※足球強國造的主戰坦克比中國還先進,卻因中東土豪變卦致公司破產
※印度法官曾判東條英機無罪釋放,被日本右翼視為神供奉在靖國神社
TAG:虹攝庫爾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