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封發掘出我國古代都城中最早方形瓮城填補考古史空白

開封發掘出我國古代都城中最早方形瓮城填補考古史空白

開封發掘出我國古代都城中最早方形瓮城填補考古史空白

圖為河南省開封市城摞城,明清時代民居院落保存完整。(視覺中國/圖)

歷經5年努力,為重現開封「城摞城」奇觀而進行的北宋東京城順天門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突破,發掘清理出我國古代都城中最早的方形瓮城,填補了我國古代都城考古史的一項空白。

「這一發掘為研究北宋東京城的布局、古代都城城門形制演變、八朝古都開封的城市發展史、黃河泛濫史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珍貴考古資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說。

唐代以前,瓮城主要見於軍事重鎮。到了宋代,瓮城第一次出現在都城建設中。「北宋東京城的都城地位在全國形成引領和示範效應,這一築城規制被寫進宋代《營造法式》之中,成為後世修築都城城池的定製。」開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葛奇峰說。

北宋東京城的外城是一座城高池深、壁壘森嚴的軍事城池,順天門是其西牆上連接御道的正門,始建於五代後周,廢棄於金代滅亡時期,共計存用277年。宋神宗時期,為了加強城門防禦功能,於1075年開始修建瓮城城門以及敵樓、馬面、馬道、壕塹等。

此次考古揭示了五代至北宋時期順天門主城門由單門道到三門道、瓮城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以及其規模、形制、城門基礎建築方法等。

發掘顯示,順天門瓮城是一座方形瓮城,整個門址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60米、東西寬約100米,為「直門兩重」。城門和瓮門均為磚砌而成,整個瓮城城牆主體使用黃褐色純凈黏土夯築而成。瓮城城牆現存寬度為18至20米,殘存高度1至4米,距現地表深5至9米。

順天門的主城門為一門三道布局,南北面寬54.2米,東西進深23.8米,由墩台、隔牆、門道組成。

古都開封地處黃河南岸,歷次黃河水患使開封從戰國時代到清代2000多年間的6座古城池深深淤埋於地面之下,不同時期城址上下垂直抬升、而非水平移動的「城摞城」特徵,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罕見。

1982年,順天門在宋城文物調查鑽探中被發現。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開封市2012年4月啟動「城摞城」順天門遺址項目。5年來,發掘面積3500餘平方米,清理出宋代至清代房基、灰坑、窯址、水井和田地、樹木遺迹,出土器物標本2900件(套)及大量陶瓷器殘片。

「這是北宋東京城遺址考古史上規模最大、發掘地層最完整的一次考古發掘,也是首次對東京城城門遺址進行的考古發掘。」劉海旺說,「此次考古也是古今重疊型城址考古的一次有益探索。」

(來源: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