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鴉片戰爭為何會輸?清王朝把責任歸結為「漢奸」

鴉片戰爭為何會輸?清王朝把責任歸結為「漢奸」

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並未認真反思,而是把責任全然歸結為「漢奸」。

清政府認為每次戰敗都是有「漢奸」助敵,經常發布剷除「漢奸」的命令。那麼這些漢奸究竟是些什麼人呢?

實際上他們就是交戰地的普通百姓,他們如何成為這些官員譴責的對象呢?他們在此次戰爭中有著怎麼樣的表現呢?

按著常理推斷,鴉片戰爭是英軍對中國沿海進行的侵略戰爭,也就是說,英軍為非正義的一方,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英軍自進入到中國沿海的那一日起,中國的官方和民間肯定會同仇敵愾,讓英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但是,事實並未如此,我們好以現在的思想揣度前人,但這與客觀事實可能是大相徑庭的。

讓我們回到現場,看看當時老百姓的反應。虎門銷煙後不久,英國議會就決定對華用兵。雙方軍隊很快就在九門和虎門等地交火,清軍戰敗,但這個消息在清王朝內部幾乎沒有得到多大的關注。從朝廷到老百姓大家的反應並不激烈。1840年7月英軍相繼佔領舟山、定海、廈門等地,中英武裝衝突進一步升級。但這個消息只在地方官給皇帝的奏摺中提到,連一些任職中央的官員都不知曉。當時在翰林院任文職的曾國藩,都沒有在日記中提及此事。這就別說那些為被戰爭波及的普通百姓了。

在探討「漢奸」問題之前,我們還要先思考另外一個問題,英軍兩萬人來華,他們是怎麼解決後勤補給問題的呢?

如果全靠從印度運送,不僅路線長,而且風險高。根據英軍檔案記載,雖然有時會出現短暫的給養不足,但整體上後勤方面並未出現嚴重問題。因為他們的日常補給大多來自中國。就是戰區的底層民眾與商人。在英軍戰鬥的地方,一些當地的民眾主動向其出售糧食、禽畜、淡水,一些老百姓甚至為英軍搬運輜重,充當苦力的工作。從現在的角度看,這些人的做法無異於賣國求榮。他們就成了當時地方官員奏表的「漢奸」。

在各地上表的奏摺中經常可以看到,地方官員呼喊,漢奸太多,漢奸助敵,還有「漢奸村」的叫法。「漢奸」問題由此被清政府歸結為鴉片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

拋去上邊那些人,戰區的百姓對英軍的態度也談不上有什麼敵意。據英國方面記載,英軍在行軍作戰時,當地百姓不是配合清軍攻擊英軍,而是以看熱鬧的心態躲在遠處圍觀。在英軍佔領區,絕大多數老百姓都充當了順民,例如英軍佔領舟山達半年之久,基本沒有得到底層民眾的反抗。

那位什麼還有著名的三元里抗英事件呢?

實際上三元里主要發生抗英事件,主要原因並不是當地民眾覺悟較高,而是他們的利益受到清軍的侵犯,甚至祖先棺槨被開,財務被洗劫,進而發起了抗英鬥爭。因此三元里事件從本質上沒有脫離官逼民反的套路,他們更多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這與保衛祖國的戰爭還有很大區別。為此英軍很快做了調整,加強了對士兵的約束。1841年10月,英軍攻佔定海,不再縱容士兵搶掠,而是到處發布安民告示,維持秩序,宣布對趁火打劫者予以嚴厲處置。在餘姚等地,英軍甚至還打開官方糧倉賑濟災民,以至出現了中英雙方彼此相安的局面。

相比之下清軍的軍紀敗壞,各省前來支援的援軍更是到處敲詐勒索,在紹興由於清軍的搶劫,導致罷市抗議,在上虞過境官兵竟然公開搶劫自己的軍糧庫,後來各地聽聞朝廷的官軍到來都會頭疼不已。這種反差使得當地百姓對英軍並沒有太多惡感。

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長河裡,老百姓對改朝換代的重大變動已經習以為常,只要不觸動他們的眼前利益,誰當皇帝就給誰交稅納糧,這種認知的慣性,最終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一大缺陷,事實上鴉片戰爭以及後來多次的侵略戰爭,民眾的態度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為此我們不能用簡單的「漢奸」苛責他們,自古以來百姓心中只有朝廷沒有國家,鴉片戰爭也不例外,後來隨著國家觀念的建立,真正意義上的衛國戰爭才得以出現。

如果在下寫的粗鄙文字您不討厭,清關注下:月半踢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半踢車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是帝王你會傾全國之力只為修一道圍牆嗎?

TAG:月半踢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