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大爺大媽們的新工作:舉報銀行「剛性兌付」

大爺大媽們的新工作:舉報銀行「剛性兌付」

最近,素日里只有麻將、菜市場、接孫子的大媽大爺們有了新的生財之道——舉報某某銀行的理財「剛性兌付」。

但,大部分大爺大媽還會一臉懵逼地問: 「剛性兌付」是什麼意思?

以往連「保本」、「非保本」,這些基礎金融消費者教育都懶得教給顧客的理財客戶經理們,卻能將這個詞解釋到出神入化。

「知道公安懸賞緝拿通輯犯不?」

「知道就對了,監管部門在懸賞讓你舉報保本理財!」

「啥是保本理財?簡單,就是絕對不讓你虧錢,還倒貼你錢,給你利息的銀行理財產品……」

「舉報為啥有獎?哪有那麼多為什麼,政府還會騙你不成,讓你舉報你就舉報,一準兒賺錢!」

……

實在聽不懂的大爺大媽們。

AA銀行的理財客戶經理BB會眨著她狡黠的雙眼告訴他們:

CC銀行的DD理財產品保本保息,但這是違法的,你只要打電話給銀監會:95517,就可以獲得舉報獎金,就像跟人民公安,舉報逃犯,人民公安懸賞捉拿,會給你獎勵一樣。

大爺大媽們一呼百應:紛紛積極響應政府(監管部門)——老有所為、老有所用的號召,走上街頭,各大、小銀行營業網點,以偵察員的名義詢問:你家銀行有沒有保本理財?

現在舉報哪家銀行的理財剛性兌付就像朝陽群眾抓到明星吸毒一樣又刺激,又激動、又發財。

朝陽大媽們再立新功的時刻到了!誰也擋不住他們為國奉獻、薅銀行羊毛的步伐。

而各家銀行幾乎是風聲鶴唳,噤若寒蟬。

例如,某銀行的某款非保本理財產品,起名叫做:策略保本。

僅在一個月時間裡,收到銀監會、人民銀行等監管部門的詢問函數十次,本行投訴電話也接到十餘次。

舉報真的有獎嗎?

把同業往死里黑的幕後黑手真的得逞了嗎?

事實並非如此。

2017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出台,其中關於「剛性兌付」是這樣認定的:

第十八條【打破剛性兌付監管要求】中對【剛兌認定】的四款要求:經人民銀行或者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認定,存在以下行為的視為剛性兌付:

(一)資產管理產品的發行人或者管理人違反公允價值確定凈值原則對產品進行保本保收益。

(二)採取滾動發行等方式使得資產管理產品的本金、收益、風險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發生轉移,實現產品保本保收益。

(三)資產管理產品不能如期兌付或者兌付困難時,發行或者管理該產品的金融機構自行籌集資金償付或者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為償付。

(四)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共同認定的其他情形。

【投訴舉報】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金融機構存在剛性兌付行為的,可以向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投訴舉報,查證屬實且舉報內容未被相關部門掌握的,給予適當獎勵。

上述《徵求意見稿》中對剛性兌付的認定十分明確,但卻只是《徵求意見稿》。

目前,商業銀行等各大金融機構在認定「保本型理財產品」的制度中沿用最多的還是:《中國銀監會關於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發【2014】35號)》文件中第四款規定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銀監會令【2005】2號)》第二章的分類及定義中第十四條要求。

換言之,按照目前的規定保本型理財現在不僅合規,而且合法。

《徵求意見稿》未能取得正式文號,由銀監會主席簽字批准之時,就不會執行「給予適當獎勵」的措施。

舉報剛性兌付理財產品的大爺大媽們沒有上崗,已經失業了。

然而,打破剛性兌付卻是歷史的必然,沒有大爺大媽來監督,銀行自己有一天也會兜不住。

從整體數據上看,根據銀監會2017年年度報告,當前銀行業平均負債資金成本已經上升到3.6%;資產管理市場業務規模高達100萬億,商業銀行理財管理規模達30萬億,理財資金成本平均達4.3%。如此高的成本,在經濟環境惡劣、不良貸款頻出的當下,必然會有銀行藏不住,有一天出現給不出利息和本金的情況。

但,誰也不願成為「始作俑者」,所以大家都在激烈比拼,攬儲、攬理財的能力。

當前銀行理財市場競爭激烈到什麼程度呢?

以北京市金融街某兩家銀行為例,互為鄰里的兩家銀行,一家在客戶買理財時送油、送面、送米;而另一家則別出心裁,買理財送相親大禮包、送洗牙套餐、送光子美白套裝………

銀行逐漸變成了買一送一的大賣場,恨不能把百貨商場的東西,全部以搭售形式綁在理財身上,好吸引更多隻逛菜場大爺大媽,光顧往日風光無限的銀行。

然而,銀行的確已經變成金融菜市場了。信託產品、保險產品、基金產品、甚至美容產品都開始出現於銀行長長的搭售清單里。

王者榮耀這款火遍華人界的遊戲被銀行瞄上,許多銀行相繼開發了:買理財送王者皮膚,買保本理財送黃鑽等服務。

那麼,為什麼銀行在這個階段要拚命地賣理財呢?

商業銀行當前存續理財產品中,3個月期以下的理財產品佔比50%,同業理財類產品(銀行和銀行之間互相買賣)的產品佔比50%。

而在金融監管大潮當中,去槓桿、防風險成為當前最重要議題,其中最主要的解決方式就是賣出更多的個人理財產品,也就是把龐大的居民財富吸收成商業銀行的理財資金。

只有這樣,銀行的貸款、表外融資,未到期的各種貸款項目才有錢可以繼續放貸款出去,用老百姓理財的錢來賺更多的利息,以支持本已江河日下、日漸羸弱的龐大銀行軀體。

所以,毫無疑問的是,銀行們會忽悠更多的大爺大媽們來買理財,未必是保本,因為保本不再合規。

但是,銀行會想出更多的方法來把本來不保本的理財產品變成保本的理財產品。

比如說,目前就有銀行開始學習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飢餓營銷手法,開始用超高收益吸引客戶,但這些超高收益產品,只有VIP和搶購的客戶才能得到。

例如,某家銀行推出一款只在夜裡9鍾10鍾才銷售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7%,只能在手機銀行上買賣。

於是這家銀行的網點在那些可以購買超高收益理財、月黑風高的夜晚,變成了熱鬧非凡的菜市場。

年僅20歲的理財客戶經理面前擺了三十多個手機,一人面對三十個客戶,這小姑娘幫助那些連「保本」、「非保本」都分不清楚的大爺大媽們進行搶購,因為他們連手機銀行登陸流程都學不會,年僅20的小姑娘一晚上幫助操作搶購的理財產品銷售總量約有兩個億……

她的手已不再顫抖,因為這些產品對她就像是黃瓜、蘿蔔、韭菜一樣,她只是交到客戶手上。

但這些大爺大媽卻是毫無疑問的金主,他們畢生的心血積蓄全都傾注於這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上。

在中國,有數十萬的理財客戶經理,他們之中,若有一個人動了邪念、起了貪心,這些老人畢生的血汗錢,就有可能在那些月黑風高的晚上,不是購買了理財,而是轉入了壞人的腰包。

2017年,中國理財市場非單規模高達60億,因此而受害上訪的群眾不下萬餘人。而且,互聯網理財:包括錢寶網、E租寶、泛亞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餘波尚未平息。

本來就已步履維艱、尷尬轉型的銀行卻已健忘地開始學習互聯網金融某些並不合適的作法,比如搶購與飢餓營銷、比如高收益理財、比如由自己的工作人員代買代賣理財……

把不住門的銀行們,果然還是需要朝陽群眾的監督,也需要大爺大媽們的舉報。

但是監管關於《資產管理業務徵求意見稿》仍未下發,對於剛性兌付、合規銷售、合法投資等問題未有明確,延用的仍然是2005年的標準。

那麼,已經盛行十數年,繞開2005年監管標準的伎倆將仍然存在,並大行其道,不論是在互聯網金融還是傳統銀行領域。

金融永遠逐利,人心也從來貪婪。不要指望,那些連保本、非保本都分不清的大爺大媽們能夠永遠不受高息誘惑。

連「舉報有獎」這種事都相信的國人,金融消費者的素質真的高不到哪裡去。

監管拉起的金融消費者防護網還要更厚一些。

因為中國人現在真的不缺錢,正像某些外國友人所說的一樣:中國真是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

當前,隨著第一批改革開放的紅利惠及者50後、60後們逐漸退休,他們在改革開放初期積累了巨額財富,但是時代的浪潮變化疾速,騙術也是逐日迭代,年老智衰的他們已無法甄別。

銀行在國民財富的管理體系當中仍需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如何能夠讓銀行理財更加合規、合法?

讓銀行理財更穩妥地為那些該要怡養天年的老人賺取更多財富,成為監管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但,值得慶幸的是,強監管、嚴監管、長監管仍將持續,防風險、去槓桿的路線也在穩步推進。

而更值得慶幸的是,至少,我們的大爺大媽們知道「舉報剛性兌付有獎」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東芝為避免被證券交易所摘牌,正式出售西屋電氣債權
軟銀正式完成對Uber投資,成為其最大股東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