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D列印藥物很美 但也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3D列印藥物很美 但也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都知道人生病了要吃藥,但有時候拖著病體還要去買葯,簡直太麻煩。而如果在家裡就能有葯,就不用那麼麻煩了。

在未來,可能這一想法真的能實現。因為現在科學家通過把簡單的化合物放入瓶裝的反應裝置中,已經能用 3D 印表機合成藥物以及各種化學衍生物。這意味著,以後在家裡就可以列印藥物啦。

目前,3D 列印已經應用到了越來越多的領域當中,從衣服鞋子、汽車到食物、房子等,甚至人造血管、類腦組織。但該技術將化學過程數字化,使人們能自己合成生活中所需的各類化學材料。這對於人類來說,絕對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化學家Leroy Cronin和其團隊在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發布了其最新的列印方法,通過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反應器皿(這些器皿用於如過濾、蒸餾、攪拌等不同的反應機制)在 12 個步驟之內完成 4 種不同的化學反應。通過在特定時間、以特定的順序加入反應物,該儀器能將容易獲取的簡單材料製備成肌肉弛緩劑巴氯芬。如果把反應物換成不同的試劑,就能製備其他不同類型的藥品,如治療潰瘍和反酸的抗痙攣藥物。

Cronin曾在 2012 年《自然 - 化學》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一種他命名為 reactionware 的機器,它實為含有催化劑和其他部件的化學反應器皿,能保證具體不同反應的發生。通過添加反應物,Cronin 的團隊合成了各式各樣的化合物樣本,包括環狀的有機化合物乙苯。

他認為3D列印藥物可以提高那些供不應求、難以製造的藥物的生產效率,而且可以實現高度定製化,改善一些貧困偏遠地區的藥物稀缺問題,除此之外,消除有機化工廠職工的安全隱患也是 Cronin 的目標之一。

雖然3D列印藥物存在著諸多優勢,但是也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

首先,不法分子合成危險藥物的門檻也會被大大降低。這些危險藥物若是被用於非法用途,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那時人們的人身安全也會受到威脅,畢竟對於自己吃下的藥物是良藥還是毒藥,人類是沒有分辨能力的。

其次,在監管上,法律如何監管這種新型製藥方式?若這種機器真的走向市場化,食品藥品監管局就需要重寫他們的章程了。比起規範製藥廠商,監管人員更需要保證 reactionware 製備有效安全的藥品。若人人都能列印藥物,怎麼能保證列印的藥物都是安全的呢?

最後,一旦出現問題,責任界定模糊。如果技術錯誤或者機器故障導致藥品列印不當,導致病患受傷害或死亡,誰該承擔責任呢?是製造處方的藥品公司,還是列印處方的病患,還是製造藥品或負責維護機器的中間商?

雖然Cronin 堅信,其研究成果總歸是利大於弊的,不能因為不可知的風險放棄挽救生命的機會。但是不可否認,未知的風險是一場人類冒不起的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科技的星空 的精彩文章:

別再說智能音箱不行了 美國6分之一的人買了智能音箱
即拿即走 亞馬遜首個自動零售店開業

TAG:數碼科技的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