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抹現實:當代具象繪畫》連載——尼古拉斯·麥克勞德

《一抹現實:當代具象繪畫》連載——尼古拉斯·麥克勞德

從2017年12月3日開始這裡將持續更新由馬克·瓦利(Marc Valli)和瑪格利塔·戴薩奈(Margherita Dessanay)編著的《一抹現實:當代具象繪畫》一書。此書於2014年由Laurence King出版社出版。欒志超和「繪畫藝術壞蛋店」將會以互聯網的形式實驗性地在這裡持續地分享這本書的翻譯文稿和文稿語音作為大家學習研究的參考。為便於閱讀,文稿會根據情況略作改動和調整。今後這條內容的文末將持續添加欒志超個人打賞二維碼。感謝譯者的分享。

尼古拉斯·麥克勞德|Nicholas McLeod

1982年生於英國諾福克(Norfolk)現居住於英國倫敦

尼古拉斯·麥克勞德搬離自己的出身地諾福克,去倫敦尋找大都市的刺激。在做了一段時間的兼職工作並環遊世界之後,他決定在倫敦城市行業協會藝術學校(City and Guilds of London Art School)學習油畫,並於2009年畢業。麥克勞德練就了一種精細的繪畫技巧,長期以來一直從事的創作都是他所關注的獨具代表性的主題。在他的創作中,那些偏僻、廢棄、幽秘的空間既讓人覺得毫不起眼,又顯得非凡不同。

《長蛇低吟》(Long Snake Moan)

2011,板上丙烯和油畫,122 x 140cm(48 x 55in)

靈感

我以前總是通過搜索引擎搜索「凶宅」和「鬼屋」,看看會出現些怎樣的圖片。我感興趣的是這樣一些場所會對我們的心理帶來怎樣的影響。通過藝術創作,我想要探討熟悉/陌生、好奇/拒斥、美麗/恐怖這樣的對立性主題。我對主題的選擇是非常本能的:甚至在圖片尚未列印出來之前,我就已經在用繪畫的方式對這個圖像進行思考了。我還很喜歡在用老式VHS播放器播放時,電視上會出現的那些卡住的或是扭曲的畫面。當我我對著電視再拍張照片,照片里的畫面就更加扭曲了。我於是開始以繪畫的方式將這些視覺上的扭曲復現出來。在我的一些畫作中,一層很薄的顏料自上向下流過畫布,顏料的蔓延看起來就像是電視上卡住的畫面。

我還翻看舊的「真實案件」雜誌。對我來說,這些雜誌里的圖片直觀地構成了我想要在畫布上呈現的所有東西。在20世紀50年代,攝影和列印技術都不是十分發達。但我覺得那種圖像反倒比當代的圖像具有更大的能量和張力。我試圖在我的作品中呈現那種奇怪的人工打光和讓人寒毛直豎的細節。

主題

我一直都很喜歡《驚魂記》(Psycho)這部電影。讀藝術期間,我開始繪製《驚魂記》、《鬼哭神嚎》(The Amityville Horror),以及其他類似電影中的房間。這樣的視覺圖像非常多,而且很容易顯得陳詞濫調。然而,在我看了邁克爾·雷得切(Michael Raedecher)的一個展覽之後,我發現他在用一種非常精細的繪畫技巧來繪製讓人感到恐怖的圖像。這個展覽給我帶來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我認識到,如果在畫面上留有餘地,不把話說盡的話,畫面就會更加有力。從那時起,我就努力不再在作品中把事情說得那麼清楚或太過說教。我認為藝術家要做的就是讓觀眾看到某個事物,然後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和這件作品發生關係。

創作過程

我覺得,關於藝術家以及他們的工作室一定存在很多種說法。繪畫是一種奇怪的職業:把自己鎖在工作室里,一鎖就是14個小時,不跟人說話,也不接電話。花這麼多的時間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做創作,這聽來就很痛苦。但是我認為,如果想要進步,想要做出很好的作品,只能更多地去創作。我通常同一張畫一畫就是好幾張,有的一畫就是兩三個星期。畫一張畫的時候要十分地專註,不斷地重複。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想要捕捉畫面給我帶來的感覺。這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不試就不會掌握某種技法,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運用這種技法——畫家只能把顏料塗在布面上,看看會產生怎樣的效果。我的作品想要探索如何以最簡潔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技法

促使我走上繪畫這條路的部分原因在於,繪畫有很多個面向:可快可慢、可點可刷、可薄可厚、可輕可重。我通過繪畫這些內在的對立來實現我想要的緊張不安感。

在談及希區柯克的電影《群鳥》(The Birds)時,哲學家斯拉沃熱·齊澤克(Slavoj ?i?ek)是這樣形容群鳥的攻擊的:「這更像是一個外物的闖入,活生生地把現實撕裂開」。他還指出,「當我們在一個象徵性空間中的合理居所被打破時,現實就會分解」。在我看來,我畫布上潑灑狀的顏料和很厚的塗層引發的是同樣的感受。這些技法的使用是要干擾作品中具象的元素。它們試圖打破、顛覆圖像本身,並在其中注入我對原材料的情感認知。從根本上來講,我希望我的作品介於對某一主題的真實再現以及對其的徹底毀滅之間。

繪畫的速度

我希望觀眾在觀看我的作品時,他們所看到的是新鮮的東西。我希望觀眾能萌生這樣的想法:「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作品。這件作品是如何創作的?怎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這是繪畫讓我覺得有趣的地方。我作為一個觀眾在觀看一幅畫時,思考的是畫面使用了什麼色釉,底色是什麼等等這樣的問題。我以前是個徹頭徹尾的技術迷,在泰特美術館看康斯特布爾(John Constable)的畫展時,會用小本記下來我覺得他用了什麼技法。這影響了我現在的創作方式——在畫布上運用色彩的對比,組合各種畫層。我一直都對各種速度的繪畫方式感興趣,將緩慢的、精細的繪畫同快速潑灑、顏料厚重的繪畫結合起來。畫布的表面總是會有有趣的事情發生。

《綿延(第二版)》(Lingering (Version 2))

2012,布面丙烯和油畫,100 x 122cm(39 x 48in)

《過時的趣味》(Old Appetites)

2011,板上丙烯和油畫,122 x 154cm(48 x 61in)

關於這本書以往更新

延伸閱讀 點擊文字查看

明天繼續更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繪畫藝術壞蛋店 的精彩文章:

《一抹現實:當代具象繪畫》連載——約瑟芬·金
《一抹現實:當代具象繪畫》連載——大衛·布萊恩·史密斯

TAG:繪畫藝術壞蛋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