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羅斯這種戰機被稱為「超級側衛」,其性能究竟如何?

俄羅斯這種戰機被稱為「超級側衛」,其性能究竟如何?

俄羅斯蘇-35戰鬥機,北約代號「側衛-E」或「超級側衛」,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在戰鬥機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戰鬥機改進型號,即第四代半戰鬥機。雖然蘇-35在外觀上看起來與蘇-27十分相似,但其內部已經經過了徹底重新設計。

蘇-35最初稱為蘇-27M,並在1988年6月28日進行了首飛。而第一架改良版蘇-35也就是蘇-37,在1996年完成了首飛。而後,這種改進型戰機就被俄羅斯人打算用於出口,但並沒有成功。直到2003年的迪拜航展上,俄羅斯方面宣布要啟動蘇-35項目。再到2017年11月的迪拜航展上,蘇-35已經是以一款成熟戰鬥機的面貌出現。這時的蘇-35不僅已經批量生產,而且已經在敘利亞參加了實戰。2017年8月,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尤里?鮑里索夫在俄羅斯電視台說:「在敘利亞的戰鬥中,蘇-35獲得了最好的成績。」那麼這種戰機的性能究竟如何呢?

動力更強

前期,蘇-27的標準動力裝置是兩台AL-31F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122.5千牛(12.5噸)。在蘇-27服役的漫長歲月里,設計人員對AL-31F的主要改進在於改善操控特性和延長使用壽命,並沒有進行大的改變。而到了蘇-35這裡,蘇霍伊設計師感到必須換裝新的發動機,因此為戰機選擇了推力更大的新型發動機。

蘇-35的研製與蘇霍伊T-50 PAK FA第五代戰鬥機同步進行,T-50上安裝兩台AL-41F1發動機,於是設計人員也給蘇-35裝上了經過略微改動的AL-41F1S發動機來配合蘇-35的新飛控系統。AL-41F1/F1S是AL-31FP的重大改進型,具有更大直徑的932毫米風扇(AL-31FP是902毫米),應急模式下加力推力達142.2千牛(14.5噸)。

探測距離更遠

為了使蘇-35具有更遠的探測上議院,俄羅斯的設計人員在蘇-35上安裝了Sh135「雪豹」無線電定位系統,這套系統由N-135雷達和「希比內-M」電子對抗套件組成。N-135雷達是提赫米洛夫儀器製造研究院的得意之作,是蘇-30MKI N011M雷達的進一步改進型,研製成功後由梁贊國有儀錶廠(GRPZ)生產。該雷達系統具有無源相控陣天線陣列和兩台計算機,分別是進行初步信號處理的Solo-35.01和進行數據處理與雷達控制的Solo-35.02計算機,並集成有4283MP型敵我識別應答機。

與蘇-30MKI的「豹」雷達相比,「雪豹」無線電定位系統具有更廣闊的工作頻率和更大的搜索角度(通過改進天線和使用兩級機械驅動機構,使雷達在機鼻兩側的掃描角度高達+/-125度),同時增大了探測距離(發射功率更大),改進了抗干擾性能,提高了解析度。「雪豹」雷達的合成孔徑模式能分辨出地面集群中的單個目標,例如「雪豹-E」可以分辨出50公里外間距50-100米的單個地面目標。可以說,這樣的數據在雷達當中是非常優秀的了。

對空方面,「雪豹-E」能夠同時跟蹤多達30個空中目標,並對其中8個目標實施連續跟蹤,精度足以同時引導8枚中距空空導彈實施攻擊。但戰機在發射半主動制導空空導彈時,由於需要雷達對目標進行持續照射,所以只能同時攻擊兩個目標。對地方面,「雪豹-E」可同時攻擊4個地面/海面目標。

「雪豹-E」在20千瓦峰值功率輸出下的所謂遠程探測模式(標準運行功率是5千瓦)中,其窄扇區搜索模式能發現350-400公里外的相對戰鬥機大小目標,尾追是150公里。正常搜索模式的探測距離減半。

卡盧加無線電工程研究所(KNIRTI)研製的L-265M10R「希比內-M」電子對抗套件由探測和對抗部分組成。「希比內-M」套件中工作在最常見高頻波段(H-J波段)的組件都內置於機身內,需要時還可在翼尖安裝兩個干擾吊艙覆蓋中頻波段(E-G波段)。

蘇-35的OLS-35紅外搜索與跟蹤感測器也安裝在風擋玻璃之前。這個感測器由莫斯科的精密儀器系統科研和生產公司(NPK SPP)研製,由中波長紅外線(3-5μm波長)感測器和共用光學組件攝像機、激光測距儀和目標指示器組成。反射鏡掃描角度為左右+/-90度,上下-15/+60度,尾追可從90公里外發現蘇-30尺寸的目標,可同時跟蹤4個空中目標。激光測距儀對空中目標的測距範圍從200米延伸到20公里,對地面目標的最大測距範圍是30公里。俄烏關係惡化後,俄羅斯使用了本國製造的NSTs-T瞄準具取代了烏克蘭兵工廠公司製造了「蘇拉-M」頭盔瞄準具。

攻擊能力提升

蘇-35在設計上的最大亮點是KPrNO-35瞄準導航系統,通過一台中央計算機和兩台Baget-53計算機把火控和導航系統以及所有感測器完全綜合在一起。該系統的集成工作由蘇霍伊公司進行,而在過去,蘇霍伊戰鬥機的火控和飛行導航系統通常由拉緬斯科耶儀器設計局(RPKB)負責集成。PAK FA的航電架構與蘇-35相似。

為了提升蘇-35的攻擊力,設計人員為戰機安裝了12個掛點,這些掛點可掛8噸武器,這些武器由RSUO-35PS外掛物管理系統統一管理。蘇-35可以掛載目前俄羅斯武器庫中所有類型的戰術空空導彈,並將在未來幾年內增加一些新型導彈。

目前蘇-35和其他俄羅斯戰鬥機裝備的空空導彈是近距離的R-74M、中距離的R-77-1和遠距離的R-37M,都由莫斯科信號旗設計局研製。這三種導彈雖然仍在生產,但很快就要被K-74M2、K-77M和810導彈取代,後三者正在加緊測試中。

R-74M有兩種改進型:雷達近炸引信的R-74MK和激光近炸引信的R-74ML,出口型則是RVV-MD。2013年,莫斯科的杜克斯公司開始批量生產R-74M,但由於烏克蘭製造的「脈衝-90」引導頭短缺,所以目前生產處於停滯狀態,俄羅斯還拿不出能與「脈衝-90」媲美的引導頭。

R-77-1(AA-12B「毒蛇」)的出口名稱是RVV-SD,該導彈是R-77(出口型是RVV-AE)中距彈的改進型,於2010年9月在蘇-27SM3上進行了首次試射。R-77-1細化了氣動外形,鼻錐更流線,隱藏了控制翼面動作器,彈身更平滑。R-77-1還升級了導彈控制系統的軟體,升級後的引導頭髮射功率更大,接收器更靈敏,抗干擾能力更強。

R-37M(AA-13「箭頭」)的出口名稱是RVV-BD,是一種新型遠程空空導彈,在2011年初由米格-31首次發射。2014年初,R-37M完成了國家驗收試驗後由科羅列夫戰術導彈集團(KTRV)開始批量生產。

R-37M採用雙模固體火箭發動機,先通過高拋飛行剖面飛近目標,再使用X和Ku雙波段主動雷達引導頭鎖定目標,引導頭可在至少40公里的距離上鎖定5平方米雷達截面積的目標。目前俄羅斯空天軍雖然把這種導彈主要裝備米格-31BM截擊機,但該導彈卻是各種米格和蘇霍伊戰鬥機的通用武器。蘇-35可掛4枚R-37M,其中兩枚在發動機艙之間的串列掛架上,兩枚在機翼內側掛架。

蘇霍伊公司還宣稱蘇-35能發射其他武器,例如重型「寶石」和「口徑-A」反艦導彈。

總的來說,蘇-35是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戰鬥機,具有優良的、全方位的、多重的戰鬥能力。並且,它將成為一款與蘇-57並肩戰鬥的飛機。這樣,稱它為「超級側衛」確實是實至名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將君 的精彩文章:

德國最新護衛艦回爐改造—德國製造到底怎麼了?

TAG:墨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