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農曆臘月十六,恭賀南嶽大帝聖誕!

農曆臘月十六,恭賀南嶽大帝聖誕!

農曆臘月十六,是南嶽大帝聖誕日!南嶽大帝又稱南嶽聖帝,全稱岳衡山司天昭聖大帝安邦護國大天尊

臘月十六是南嶽聖帝的聖誕,成道日是八月初一

五嶽,分別是:東嶽泰山,在山東泰安縣北;南嶽衡山,在湖南衡山縣西北; 西嶽華山,在陝西華陰縣南;北嶽恆山,在河北、山西兩省境內;中嶽嵩山,在河南省登封縣北。《星經》載:衡山對應星宿二十八宿之軫星,軫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衡山故壽比南山,名壽岳。宋徽宗在衡山御題壽岳巨型石刻,現仍存於衡山金簡峰皇帝岩。

每座山嶽均有大帝鎮守,因此,我國古代帝王常有祭神的大典,以祈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民間亦跟隨祭祀,藉以祈求平安。

南嶽大帝,主管世界星辰分野之地,兼鱗甲水族龍魚之事。道教稱之為慶華紫光注生真君

傳說大帝身著紫銹光衣,戴參靈之冠,佩朱宮之印,乘赤龍之車,貌極威嚴。南嶽在西漢武帝時,定祀於蘆江郡天柱山為衡山(今安徽霍山),至唐太宗時,方祀令之南嶽湖南衡山,自此,南嶽定為湖南衡山,唐玄宗封之為「司天王」,宋真宗大中拜符元年(公元1011年)追尊為「司天昭聖帝」,清朝加封為「南嶽司天昭聖大帝」。

南嶽衡山,在衡山縣西北計有七十二峰,主峰高1340公尺,周圍有八百餘里,山形雄偉,舜帝曾在此巡狩,漢武帝則稱為霍山,隋文帝亦曾登山賞景,為華南地區最大之山。應劭《風俗通》云:「南嶽有衡山洞,有仙人石長生於此」。

南嶽聖帝,在道教尊為「受煉更生天尊」、「安邦護國天尊」等,全稱是掌握福祿壽紀南嶽司天大化昭聖帝洞明虛廓司案真君受煉更生天尊。在其寶誥中,贊有:「聰明有感。正直無私。為帝為王,各顯功勛於上古。作威作福,永垂德澤於人間」。有著「顯千年不朽之名聲,作萬代有靈之福主」和「人民仰賴,天下歸從」的慈悲宏願和聖德美名。

南嶽大廟主祀南嶽大帝,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有「江南第一廟」「南國故宮」之稱,它作為歷代皇家祭祀南嶽聖帝的主要場所,與祝融峰頂的老殿為主祀南嶽聖帝的標誌性建築。在湖南宗教史上,特別是道教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南嶽大帝的神職,《歷代神仙通鑒》卷四認為其主於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鱗甲水族變化等事。又稱:「伯益乃南嶽之後身,伯益相傳是禹時人,曾佑禹治水,有功,(禹)以天下授伯益,伯益辭而隱居。」至今在南嶽衡山仍有當年大禹治水的禹王石。

《雲笈七籤》卷七中有:「南嶽衡山君,領仙七萬七百人,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並稱霍山為其儲君,青城山為其丈人,廬山為其使者,其所服之袍、所乘之龍皆為赤色,這是因為,五行之中,南方色赤。」

從這段話不難看出,南嶽聖帝的形象是穿著泛著朱光的袍子,戴著九丹日精的帽子,佩戴著夜光天真的印章,率領七萬七百神仙安邦護國。同時,其與霍山、青城山、廬山等有著殊深的因緣,將道教親民愛民的思想貫穿始終。

南嶽大廟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由欞星門、奎星閣、正川門(正南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書樓、正殿、寢宮和北後門九進、四重院落組成。南嶽大廟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譽為「江南三絕」,以八百蛟龍為最大特色,無論殿宇的樑柱、屋檐,還是柱基、神座,乃至門框、斗拱,神態各異的蛟龍,隨處可見。相傳,這裡自古就有八百蛟龍護南嶽的傳說。

不論是七萬七百仙人輔佐聖帝,還是八百蛟龍護持南嶽,都使得南嶽信仰在道教信仰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南嶽信仰在湖南等地信仰相對比較普遍,在瀟湘大地很多宮觀都祀奉南嶽聖帝,吸引著四海道眾和世界遊客朝拜和遊覽。諸位道友,若是得空,前往拜謁:

三炷清香竭寸誠,

七萬仙人隨帝顯。

賜福延壽保吉祥,

安邦護國事如意。

誠心持誦南嶽聖帝寶誥,可得安邦護國之果:

志心皈命禮

萬山宗主,九土威神。青黃赤白黑各轄其天,東西南北中胥從其地。大生廣生含生,群賴其匡庇。神應感應類應,罔越其張馳。七九五三炁統歸於一元之中。億百千萬官總隸乎五嶽之掌。封禪久沿於累代。管轄本冊於玉清。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五嶽名山大帝,威靈烜赫天尊。

又誥:

志心皈命禮

南衡宗聖,洞朗高天。起列翠之環圍,動太陽之夜映。度人苦難,疊鋪上步之橋樑;接眾昏迷,長發遠明之斗宿。暗幽靚覺,近遠歸心。削除死薄紀生篇,消滅罪根登福籍。仰瞻斯在,欽念即從。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掌握福祿壽紀,南嶽司天大化昭聖帝。洞明虛廓,司案真君,受煉更生天尊。

再誥:

志心皈命禮

聰明有感。正直無私。為帝為王,各顯功勛於上古。作威作福,永垂德澤於人間。顯千年不朽之名聲,作萬代有靈之福主。人民仰賴,天下歸從。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南嶽司天昭聖帝,安邦護國大天尊。

至心稱念:

受煉更生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不必為了錯過而嘆息
「藉經傳道,依戒樹人」——道門學子應為未來道教新的文化格局貢獻力量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