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越來越貴,怎樣才能降低被蘋果、華為等廠商薅羊毛的頻率?
這波漲價潮中,華為、小米、vivo、OPPO、魅族等廠商都沒能免俗,用戶要想買當前最主流的旗艦機,必須花費比以前預期更高的價格才行,想要貪便宜,只能買簡配版的手機,但這跟之前一代的產品有什麼差距呢?
如今的手機越來越貴,用戶當然不願意看到這一現象。著名的摩爾定律里提到:「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
但現在摩爾定律明顯有失效的趨勢,手機產業鏈的元器件廠商已經在逐步提升自己的價格,這樣整個手機的成本就都在上升,比如內存、屏幕、半導體等,都比以往有所提升。
戈登?摩爾並未考慮到現在的發展趨勢,當元器件廠商經過多輪洗牌後,頭部的企業已經擁有絕對的優勢,而市場是供不應求的,這樣,元器件廠商就有足夠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其提出漲價,客戶根本沒有多餘的解決方案,比如高端手機晶元,只能選高通,OLED屏幕和儲存只能選三星,三星最新的財報也顯示,來自顯示和半導體的營收、利潤都在增長。
現在這種壟斷趨勢愈發明顯,後果就是手機廠商因成本上升而不得不漲價,為了利潤,只能漲價來應付來自供應鏈端的成本上升問題。而消費者就是羊毛,既要被供應鏈端的廠商薅,還要被手機廠商薅。
面對手機廠商越來越貴的趨勢,消費者要想不被薅羊毛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盡量延長自己的手機壽命,降低自己的換機頻率。原本手機的旗艦機價格在2000元左右,現在基本上上升了一半乃至一倍,延長自己的手機使用壽命,一定程度上就是為自己省錢。
要想延長自己的手機壽命,又有哪些辦法呢?
第一,謹慎更新手機系統。蘋果用戶的感受應該是最深的,每當蘋果有新機發布,並且有新系統更新的時候,上一代的手機產品如果更新了新的操作系統,便會出現卡頓嚴重、掉電嚴重等現象,並且,用戶並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只能跟著蘋果的節奏,加入換機潮,也就掉入被蘋果薅羊毛的陷阱了。
三星、華為、小米、vivo、OPPO等安卓機的情況看起來比蘋果要好一些,但安卓機的問題並不見得比蘋果少,當用戶使用半年乃至一年後,就需要經常清理手機,否則就會出現卡頓情況。還有一個問題也是和手機系統有關的。
手機廠商新系統一般都會跟新上市的旗艦機搭配,所以,在系統測試的時候,各類優質性能都是以新的旗艦機作為測試樣品,老款手機雖然也會在測試範圍內,但為了賣出更多的新手機,系統方面,肯定還是要為新機讓路的。老款手機固然能用上新系統的便捷、優勢,但一旦更新了,性能就跟不上節奏。
很多人把手機壽命歸結為晶元和內存等硬體,這些確實是部分因素,但手機系統才是真正的主因。近幾年來,手機內存從1GB到6GB,CPU從驍龍初代到現在的驍龍835,按道理多輪迭代後,手機壽命應該比以往長很多,但依然是一年一換,因為手機系統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新系統+新硬體才會讓手機變得更好,缺一不可。
所以,用戶應該謹慎更新手機系統,比如,在媒體、社交網路、搜索引擎等渠道了解下用戶更新新系統的問題,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更新,像iPhone 6S、iPhone 7更新iOS 11遇到的問題,已經有很多其他蘋果用戶反饋了,自己就應該謹慎更新系統。
第二,減少應用安裝量。隨著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用戶手機里安裝同類型的應用可能就有數個,手機音樂、手機視頻、手機閱讀等,這樣加大了手機的負荷,安卓手機里,有的應用雖然卸載了,但殘留的內容也不少,有些廣告也會忽悠用戶下載,用戶很有可能誤點後就直接下載了廣告應用的安裝包,即使用戶沒安裝,但安裝包仍在緩存文件里。
應用裝的太多,時間長了,也容易出現卡頓現象,有的應用甚至會經常後台啟動,這樣也比較耗電。
第三,減少碎屏概率。很多用戶之所以換機,跟碎屏有很大關係,給手機貼上鋼化膜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屏幕碎屏的概率,另外,也可以給手機購買碎屏險,相比較修屏幕而言,碎屏險和鋼化膜就便宜多了。家裡有小寶寶的,碎屏概率比較高。
第四,做好重要數據備份,留個備用機。舊手機里儲存著用戶的通訊錄、聊天記錄、照片、視頻等數據,有的可能非常重要,一旦丟失就比較麻煩,要養成經常備份數據的習慣,這樣即使丟失也只是丟失一部分。另外,留個備用機,舊手機也行,回收的話,舊手機也非常廉價,還不如留著給自己備用。萬一常用機壞了也不至於無機可用。
在這種手機越來越貴的時期,不想被薅羊毛,只有讓自己的手機「堅挺」起來,少壞。


※vivo全球首款屏下指紋手機將量產,蘋果、華為、OPPO,誰最受傷?
TAG:郭靜的互聯網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