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人車都在路上跑,哪一家技術真的好?專訪Roadstar.ai CTO 衡量

無人車都在路上跑,哪一家技術真的好?專訪Roadstar.ai CTO 衡量

Roadstar.ai在CES展示的測試車輛

「我們是中國技術最好的自動駕駛公司。」Roadstar.ai的聯合創始人兼CTO衡量說。

最近兩年,無人車的概念逐漸從黑科技成為了現實,除了谷歌、百度、特斯拉外,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也開始加入這場賽跑。

看新聞宣傳,這些公司好像只是換個名字;看創始人,各個都是業界頂尖大牛;看車,似乎加州路測證到手,個個都能在五環上跑得飛起。

既然都做相同的事,總還是要有些高低之分。在遇到衡量時,我將這個問題拋給了他,也得到了他斬釘截鐵的答案。

Roadstar.ai又稱星行科技,在此前報道中,他們的創始團隊才是最惹眼的存在。CEO佟顯喬讀博時選的是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無人車方向,畢業後先後在英偉達自動駕駛演算法組以及蘋果「特殊項目組」供職,在定位和地圖方向上積累了深厚的經驗。

CTO衡量是斯坦福大學Double-E(電子工程)專業的PHD,然後在谷歌地圖街景組和特斯拉自動駕駛組從事研發工作。

再後來這兩人跳槽到了百度矽谷無人車團隊,認識了德州大學的人工智慧博士周光,同時也是機器人以及感知方面的專家。

2017年4月,三個志趣相投的人離開百度,打造了屬於自己的無人駕駛創業公司。今年1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大會上,Roadstar拿出了一段駕駛時間約為五十分鐘的路測視頻:在加州的公路上,伴隨著夜幕的降臨和微微的雨滴,雨刷不停抖動,這輛車不斷穿過紅綠燈和車流,左轉右轉、超車變道毫無壓力。

GIF

GIF

Roadstar.ai在加州的路測視頻

「今年1月我們的MPI(每次人工接管無人車行駛英里數)達到了1000英里,」談到這個,衡量有些興奮。MPI這個數字由每個公司自己披露,具體情況誰也不清楚,但是路測視頻是能讓內行看出來這個公司的研發進度。

運營工作開始提上日程。這家成立還不到一年的公司,今年已經準備投放40到100輛車的車隊,展開試運營工作,現在已經和南京市溧水區達成合作。這趕上了百度的試運營計劃,後者原本打算今年和首汽約車展開無人車的試運營。

同時,Roadstar.ai的另外幾項重要合作是要與深圳海梁科技聯合研發無人公交阿爾法巴2.0,以及和上汽、廣汽等汽車廠商簽訂關於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協議。這兩個合作都是能帶來現金流的商業化路徑。

至於為什麼堅信自己公司的技術是中國第一,衡量給出的理由是:

「我從小到達一直都是第一名,在清華都是第一名,如果不是第一名公司我肯定不會加入的。」

這個論調是他的個人說法,鳳凰網科技此次採訪全文如下:

鳳凰網科技:所有的無人車公司都在標榜自己的技術,我們也看到很多無人車已經能夠上路。在這些公司中,怎麼去評判各自技術的優劣?

衡量:評判一家公司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角度,包括創始人的背景、公司目前做到什麼程度、甚至可以從它的融資的情況,都可以拿來評判。

比如說目前做的最好的谷歌,它的無人車已經可以把駕駛人去掉,現在已經在路上跑了有一段時間。另外有一些公司車才剛剛上路等等,進展差異是很明顯的。

鳳凰網科技:比如融資情況、創始人背景,這些都是一些基本信息,從這些信息中我們能看出什麼呢?

衡量:團隊背景是非常明顯的標誌。之前有個說法,你在做一件事情做一萬個小時以上就會是專家。所以看一個人,最重要是看這個人之前幾年都在做什麼。有些無人車初創企業,雖然很有名,但他們團隊的人可能在一年、兩年之前做的完全都是跟無人駕駛完全不沾邊的事情,你可以看到這樣的團隊其實是沒有經驗和基礎的。一個人做一年、學習一年就要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這不可能。而對我們團隊來說,基本上每個人在這個領域裡都有差不多十年的經驗,都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我們知道這個事情過去是怎麼做的,現在是怎麼做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未來應該怎麼做。

我們團隊擁有谷歌、特斯拉、蘋果、英偉達、百度這五家經驗的創業公司,創始人都有一線的研發經驗。這樣背景的團隊,甚至在美國都不多,中國沒有第二家。

鳳凰網科技:擁有一家公司、兩家公司的經驗,或者如Roadstar.ai團隊這樣有多家自動駕駛企業工作的背景,到底會帶來多大的差別?

衡量:任何事情都不能從零開始。谷歌從2009年開始做無人車到現在已經九年了,才剛剛做到能夠去掉駕駛員的程度。他們也不是從零開始,一開始谷歌吸收了斯坦福的技術團隊,後者從2003年、2004年就開始做這件事情了。如果真的從一張白紙開始做起來,你覺得現在國內哪家公司的水平,比當年斯坦福團隊、或者當年穀歌團隊更強大?斯坦福團隊前後做了十五年,以中國目前一家公司的能力,如果從零開始做這件事情的話要多長時間?所以說經驗當然是很重要的。

鳳凰網科技:這些經驗幫助你們少走了哪些彎路?

衡量:自動駕駛本身就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這個系統應該怎樣去規劃、有哪些模塊、這個模塊要用什麼樣的演算法、該採集什麼樣的數據、怎麼樣去做才能使系統順利跑起來等等,這些都不簡單。

所謂經驗就是說,我們已經知道這個系統是怎麼搭了,我看過Google怎麼做這件事情,我看過特斯拉做什麼事情,我們的CEO佟顯喬看過蘋果怎麼做這件事情,看過英偉達怎麼做這件事情,大家可以融會貫通,汲取各家之長。每家都有自己的亮點,比如百度運用深度學習的程度就超過了其他幾家。能夠把各家的優點結合起來做我們的無人車,就是我們的優勢。

鳳凰網科技:只要有足夠的資金,請到這些無人車專家,這個公司不就擁有了他們的經驗嗎?

衡量:那為什麼有些公司融資很多,還沒有請到一位來自谷歌的專家呢?

鳳凰網科技:為什麼?

衡量:自動駕駛的人才是很稀缺的。因為做過這件事的人非常少,而且很多都是外國人。我當時在Google的時候,中國人也非常少。而對於有中國基因的公司,想找外國人是非常難的,因為他們也覺得文化很難融合。可是真正做無人駕駛的中國人,說實話,一雙手都數的過來,連十個都不超過,要到哪裡去找呢?

鳳凰網科技:如果一個大公司願意出錢設立許多自動駕駛團隊,在不同的方向試錯,他們的經驗會不會飛速積累起來?

衡量:沒有人願意成為試錯的人。大公司這種情況會引發很強的內部政治鬥爭。

鳳凰網科技:Roadstar.ai在美國加州路測的無人車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衡量:加州車輛管理局要求所有在加州路測的無人車公司每年提交報告,其中一定要披露的數據是miles per intervention,就是平均每開多少英里需要一次人工接管。2016年年底,谷歌披露的數據是每5218英里需要人工接管一次。按照計程車每天路程不超過五百公里來計算,無人計程車兩周(1英里≈1.6公里)才需要接管一次,這就是為什麼谷歌有底氣去掉駕駛員。

在去年的這個報告上,其他的自動駕駛公司和谷歌都相差很遠,第二名只有幾百英里。我們今年1月的路測已經做到了1000英里接管一次,按照去年這個報告的話,我們應該是第二。

鳳凰網科技:從你們開始做自動駕駛,到達到這個成績,花了多長時間?

衡量:我們的車是8月初到的,9月初開始在路上跑,做到1000英里是今年1月份的事情,總計大概四個月的時間。

鳳凰網科技:你們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現在有多少人?

衡量:我們現在30個人,因為我們不需要自己去造車。谷歌的核心演算法團隊也只有四五十個人的規模,但加上激光雷達等部門,整個團隊就有二百多個人。以後我們會增加一些運營方面的人員,核心演算法這塊,你知道腦力的競爭有時候並不是拼人的數量的。

新鮮有料的產業新聞、深入淺出的企業市場分析,輕鬆愉快的科技人物吐槽。

鳳凰網科技(ID: ifeng_tech),讓科技更性感。

責編 | 劉考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科技 的精彩文章:

日媒:阿里巴巴沒有科技含量 馬云:這組數據「征服你」!
劉強東:我女兒快兩歲 希望她不要意識到父親財富是多少

TAG:鳳凰科技 |